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6期
2014-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大地保母
  生命的禮物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特別報導‧關懷菲律賓海燕風災
  祝福快遞‧美國
  助人線上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三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6期
  二十五至三十一日 合和互協,法髓相伴

◆ 12.25~31《農十一月‧二十三至二十九》

【靜思小語】合心圓融,和氣致祥,互愛長情,協力接引。

心懷感恩,輕安自在

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大臺北地區在關渡志業園區、三重靜思堂、臺北慈濟醫院、板橋靜思堂,共舉行十三場歲末祝福典禮;即使天候陰雨溼冷,每一場座無虛席,盈滿溫馨人情與新年喜氣。上人於各場開示中,有對新受證慈濟人的殷切期許,更有對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平撫天下災難的深切祈願。

「凡夫總是患得患失,得到愈多愈不滿足——欲念驅使不斷爭取,這是『患得』;得到之後擔憂失去,這是『患失』。患得患失的心,讓人難以輕安自在。」

欲得輕安自在,上人教眾心懷感恩,以誠、正、信、實的態度待人;人與人之間真誠互動,即能起歡喜心。

「人生歲月從分分秒秒累積,善業與惡業也隨著時間累積。心靈時時保持輕安自在,沒有患得患失的煩惱,就能專心致志累積善行與道業。」

佛陀成道後,向五比丘轉法輪,即言「苦、集、滅、道」四諦,欲引導眾生理解人間有種種苦,進而了解苦從何而來、如何滅苦,直至走上菩提大道。上人致勉,身處此一大時代,要走入人群,見證佛陀所說法。

「人生不脫生、老、病、死之苦,在心理上還有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等苦。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部經典,訴說著不同的人生際遇,也講述苦、空、無常、無我的佛法道理。走入慈濟,得見許許多多人生大藏經,從中能印證佛法道理。」

迎接新年,上人與眾共勉「日日新」——日常行為發現有可增進之處,要加緊精進;發現有缺失,要趕緊改進。

報真導正,媒體使命

每場歲末祝福典禮中,參與會眾透過「慈濟大藏經」影片,回顧一整年的慈濟事。

今年元旦是大愛臺十五周年慶,上人感恩大愛清流布全球,讓人得見人間菩薩足跡、學習人品典範。

「全球慈濟人救助苦難的真實影像,以及受助者對『臺灣慈濟』的真誠感恩,感動許多人願意發心助人。感恩眾多愛心、善心支援,才能在全球帶動起美好的善效應。」

上人感恩環保志工「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亦感恩大愛臺同仁不負使命,讓「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更期許匯合人人的愛心善念,化為普遍淨化人心的善法清流。

連續多日有媒體工作者前來拜會,上人致予深切期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資訊科技能普傳善法清流,也會造成人心恐慌、觀念偏差。傳播工作者應提起使命、發揮影響力,使大眾接受正向教育、收穫豐富的心靈財富,明悉人生正確方向,不致走錯路、做錯事。啟發人心之愛,世間充滿溫馨。」

今年臺灣民眾選出年度代表字是「假」。上人以媒體為例:報導真假難知,甚至引發社會恐慌,也對人心造成傷害。「過去的人都說『隱惡揚善』,現在卻是『隱善揚惡』。新聞媒體一再以聳動言詞報導負面事件,讓大眾心起恐慌與疑慮,愈來愈難信任他人。長此以往,將對社會人心產生負面影響。」

「與其談『假』,我更重視的是『真』——希望媒體都能報真導正,以正向教育取信於人,善盡淨化人心責任。」

少數人為謀私利,對社會人心造成嚴重污染,是世間人禍動盪的亂源。上人表示,欲轉變追求私利為利益人群的心念,媒體應負起使命。

「臺灣以善、以愛為寶,是最有愛心、善心的寶島。愛臺灣不是口說,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若真心希望臺灣好,就要多報導臺灣的好人好事,引起好話效應;人人都說臺灣好,就是為臺灣祝福。」

心蓮盛放,顯現真如

臺北地區今年有一千多位新受證的委員、慈誠,上人叮嚀,受證不是畢業,而是行菩薩道的起點。「身處五濁惡世,人心複雜污濁,各有習氣。要如蓮花,能自淤泥吸取養分,卻不被淤泥污染,且能美化淤泥池。在濁惡世間,要發心立志做人間菩薩,深入人群扭轉複雜的習氣與污染的人心,讓人人成為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上人致勉,身心要如蓮花,維持「靜寂清澄如琉璃」而不受污染;還要「守之不動起敬意」,敬重佛法,所做的一切都要如法;佛在心中、法在行中,「必令廣行閻浮提」,要在人與人之間運用佛法、淨化人心。

「心蓮的種子就是真如本性,心中的蓮花盛開,即能『花開見佛』。期待大家用功精進,愛師父所愛、做師父想做的事;你我一心,合和互協力行菩薩道,即能明心見性。」

精進淡泊,踏實行路

今年歲末祝福主題「戒慎虔誠積福德,勤修善法淨人心」。上人說明,修行要從「心」修起,把握最初一念發心,精進朝正確人生方向邁進。

在慈濟世界裏,有許多資深志工雖然不識字,但是聽到師父說「不識字沒關係,懂理比較重要」,就承擔起志業重擔,數十年來精進不懈,不斷啟發人心之愛。

「修行靠的是各人的用心,而非學識。老菩薩雖然不認識字,可是他們認識路,得一法而拳拳服膺,篤定力行菩薩道——道理就是一條道路;懂道理、走正路,才能在菩薩道上持續增進道業。」

上人言,人生難免懵懂,走入慈濟,就要將方向歸正;向外付出,也要成為家人的典範,才是真正道業成就。

「人生價值不在於生命長短,也不在於名位高低、財產多寡;把握當下,做他人生命中的貴人,將生命拓展得寬廣、有深度,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如《無量義經‧德行品》「普令一切發菩提萌」,慈濟人間菩薩不只要救濟人們生活之苦,更要徹底拔除人的心靈苦難,引導發菩提心。對於犯罪入獄的受刑人,慈濟人也以慈悲平等心,走入監獄帶動齋戒、懺悔、入經藏;多位受刑人深切悔悟,服刑期滿之後立即投入慈濟志工,積極行善、行孝,徹底改頭換面。

上人稱許,菩薩「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故能運用無量的方便法廣度眾生,做眾生「真善知識」,成就眾生「大良福田」。

「以善心造福人間,更要持續轉法輪,讓人聞法而能力行,繼續向外接引大眾造福;人人行善造福,就能處處平安有福。」

匯聚眾善,成就大愛

與海外慈濟人談話,上人殷切叮嚀,大家皆是以無私大愛付出,不計時間、無怨無悔地做慈濟,更要學習縮小自己。法親之間,彼此感恩、尊重、愛,才能圓滿諸事。

「不論是對人、對事、對物,都要虔誠尊重,提起感恩心,以真誠之愛互動,不能有驕慢心。懷抱使命,以愛互動,應人間所需而付出,這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

與臺北慈院同仁溫馨座談,上人感恩同仁們日日為了搶救生命而辛苦勞碌,更累積善款護持志業。

「在天堂不能修佛法,因為『富貴學道難』,安逸享福就缺乏發心學佛的動力。身在慈濟,得見世間有眾多苦難人需要救助。感恩大家成為職志合一的慈濟人,為世間苦難而付出。一滴水入大海永不乾涸;愛的能量匯聚力量巨大。」

上人期望人人發自內心,以愛付出,做得輕安自在。「心靈富有愛的能量,即能產生助人的大力量。祝福諸位平安健康,永遠都是能夠付出、救拔苦難的有福人。」

與人文志業中心同仁談話,上人慈勉,醫院守護健康、救護生命;媒體則要承擔起守護地球、救護慧命的良能。

「徒有知識,可能造作業力,發揮智慧,才能廣布清流。期待人人在工作中醞釀愛的能量,使愛的清流如湧泉般普遍淨化人心。大愛臺要作媒體清流,將清淨的智慧遍灑全球。」

以愛傳承,以法相伴

圓滿臺北地區十三場歲末祝福典禮後,三十一日下午在關渡志業園區舉行北區慈誠委員精進聯誼,上人欣見資深者以愛傳承,讓四合一團隊運作順暢無阻,法親情誼更深厚。

「傳承不是卸下責任,而是要更用心投入——當『不請之師』,陪伴新進者精進菩薩道,莫讓生命空轉。不只陪伴一起走,還要伸出雙手、付出力量,護著他往前走。」

上人勉眾加強法親關懷,照顧資深者、招呼新進者;法髓相伴、深入經藏,愛的能量即能從一而生無量。

「合心」圓融宏願耕福田——待人處事圓融、與人合心,才能順利傳法予他人;立宏願、以智慧接引,才能與大眾同耕福田,人多力量大。

「和氣」致祥菩薩布善種——人與人之間和氣相處、廣布善種子、世間就能祥和。

「互愛」長情大愛造菩提林——菩提種子萌發後,要拉長情、擴大愛,培育菩提苗芽成長茁壯,成為一片能夠保護大地、清淨空氣的菩提林。

「協力」接引人間入菩薩道——人間菩薩從協力組隊入慈濟門,要用心接引、陪伴照顧,讓人人安穩行於菩薩道上,發揮長才大用。

慈濟於四十八年前創立時,就以「為佛教,為眾生」為目標,期待將佛法弘傳於世;而今「慈濟宗門」已立,上人囑眾要傳承「靜思法脈」。

「佛陀度眾生,並非『點石成金』般速成,要如同淘洗沙金般,將凡夫的習氣經由一再篩選、清洗,逐漸顯現本具佛性。傳承法脈必須深入宗門——從慈善工作見苦知福,啟發慈悲心,了解『苦諦』;從而開啟智慧、悲智雙運,才能長久力行菩薩道。」

上人教眾勤耕福田,持續精進「薰法香」,讓心靈的靈山法會永恆不散;只要法入心、法入行,就能啟動慈航,普度眾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