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3期
2009-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3期
  師公,可以幫您拍照嗎?

◎撰文‧蘇博翊   相片提供‧蘇瑞芳、林美君

「師公,我可以幫您拍照嗎?」相機快門喀擦喀擦響著,此時出現在上人眼前的是一位聰明靦腆的小男孩。
二○○一年,上人勘查希望工程學校重建進度,來到南投鹿谷國小,一年級學生蘇博翊跟著媽媽來學校見上人,博翊拿著一台小相機不時對著上人按快門,上人問:「一共拍了幾張?有沒有成功啊?」博翊大方回答上人:「我拍了好多張,一定會成功的。」
十年後的今天,十七歲的博翊已經是五專二年級學生。他回憶當時:「上人還牽著我的手,帶我一起勘查鹿谷國小,走了好久好久……」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睡夢中的我被樓下爸爸的叫聲驚醒,聽到大地轟轟作響,天花板搖動了起來,電燈突然熄滅……幾乎每個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地震嚇到。媽媽緊抱著我,溫柔說著:「不要怕!和媽媽一起念佛。」

直到地震小了些,爸爸提著手電筒跑上來,發現衣櫃全倒、玻璃四散……家人臉上滿是驚慌,但爸爸卻顯得堅強。

為了確定炒茶機的瓦斯是否關好,爸爸走到機器旁檢查。突然間,一個強烈餘震讓數噸重的炒茶機倒了下來!所幸只壓到爸爸的手,但爸爸也因此受傷,血流滿地。

天亮後,一群穿著藍衣白褲志工的身影出現在鹿谷山上,他們溫暖地安慰我們,也帶來美味的食物。從那時起,我對慈濟有了第一印象,我和家人也逐漸走入慈濟。

師公的手,像媽媽也像爸爸

為了幫助希望工程學校募款,師姑、師伯在茶葉展售會上擺攤義賣,我也跟著媽媽一起去幫忙。義賣接近尾聲,眼看還有好幾包豆干沒賣完,我問師姑:「讓我拿出去賣好不好?」

我提著豆干走到攤位外,逢人就問:「要買豆乾幫忙蓋學校嗎?」一聽到是為了蓋學校義賣,叔叔、伯伯、阿姨紛紛掏出錢來買這些「愛心豆干」。

豆干很快就賣完了,我好開心——那年我才七歲,終於能發揮小小的力量,幫了師公微乎其微的一點忙。

有天早上媽媽把我叫醒,說要跟著師姑、師伯到台中分會見上人。我二話不說跳下床,滿懷期待到了台中分會。當時我還小,媽媽怕我坐不住,帶我到外面走走;忽然有一位師伯來說,師公要看我們!

我們戰戰兢兢走到師公面前,心裏有一股莫名的感動和尊敬。師公跟我們說話、幫我戴上一串念珠。師公的手相當溫暖,當握住我的那一刻,我感覺那雙手跟媽媽的手一樣柔和、跟爸爸的手一樣堅強。

一直到現在,我仍忘不了師公的那雙手……

美麗校園,學習的祕密基地

九月開學後,大家在悶熱的簡易教室裏上課,一下課,每個人總是往外跑。

鹿谷國小校舍半倒,在慈濟援助下學校拆除重建。寬廣的校園被鐵皮圍牆隔開,只剩小小的綜合球場可活動;空氣中遍布塵土,大家下課時總是坐在窗戶底下,望著圍牆幻想。

「我覺得我們的新教室一定很讚!」

「說不定新校舍會變成一座城堡,我就是那個公主。」

「那我來當白馬王子好了,公主嫁給我吧!……」

新校舍每天都有不同的進度,同學們熱烈討論著,充滿憧憬。

二○○一年六月,漂亮的新校舍終於落成啟用,每個人都好興奮,彷彿做夢一般!

牆是灰白色磨石子,磨得圓滑光亮,陽光照耀下美麗而莊嚴;教室天花板挑高,寬大又涼快,同學們下課時都聚集在教室的讀書角,有人談天、有人複習功課,那個小小角落是我們最愛的小天地。

大家對校園裏的每間教室、每個角落、每片磁磚、每塊石頭都充滿好奇心,探索校園別有一番樂趣;每當發現一個新地點,就被大家占據成秘密基地。新學校讓我們覺得好幸福!

藍天白雲下,我的家不一樣

學校落成了,爸爸、媽媽也參與慈濟培訓,成為藍天白雲志工。不論白天工作有多累,媽媽和爸爸盡全力參加慈濟活動,而我也跟著參加歲末祝福、兒童班、慈濟列車……

每年農曆年,我們都會回靜思精舍拜年,我心裏總是充滿期待,半夜都睡不著覺。

這些年來,我覺得爸媽變得更有智慧了。茶園工作忙碌依舊,但他們面對問題時不再緊張、衝動,而是能冷靜、平和地處理事情。

工作之餘,他們更利用時間訪視、在鄰里間服務;媽媽會跟我們分享閱讀《靜思語》的感動,爸爸還說:「跟隨著上人的腳步,我戒掉以前的壞習慣,尤其成功戒菸,真的很感恩上人!」

十年過去了,當年我還是小學生,如今則是餐飲學校的學生了;我隨身帶著師公給我的佛珠,並且時常想起那時和師公拍照的溫暖和感動。

鹿谷國小,這處給我們希望和未來的「希望工程」,充滿九二一的回憶。很感恩師公與無數善心人的付出,未來我有能力,一定要跟師公一起幫助更多人,讓更多人擁有希望和更好的未來。

單純心念,十年不變
◎撰文‧卜堉慈

來到南投鹿谷蘇家,博翊正在廚房洗著中餐飯後的碗盤。

當年為上人拍照的小男生如今已長得高大挺拔,清秀臉龐上有著兩個深深的酒窩,個性很靦腆。

鹿谷國小畢業後,博翊遠赴花蓮就讀慈濟中學,後來考上國立高雄餐旅學院,今年十七歲的他,暑假過後將升上五專部二年級。

乖巧的博翊,只要休假在家,每天清晨便起床,隨著父母到茶園或田裏幫忙耕作,採四季豆、裝箱,扛肥、施肥……樣樣都來。

爸爸蘇瑞芳、媽媽林美君笑說:「讓父母放心的孩子最有福。乖巧貼心的博翊,正是我和師兄成為慈濟人的幕後推手。」

當年,博翊拍上人的那台照相機,至今依舊完好保存著;他摟著母親,漫步在母校鹿谷國小校園裏,猶如十年前上人牽著他一起勘察希望工程一般。

十年的時間不算短,看著博翊在菜園裏熟稔的為一株株四季豆灌肥,雖然外型有所變化,但七歲時那分認真的心、單純的念,至今不變!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