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3期
2009-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3期
  【嘉義縣】 古道熱腸 清泥濘為坦途

◎撰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近三千毫米雨量連著四天傾盆而下,讓八掌溪、朴子溪水位瞬間暴漲,
溢堤的溪水從山區漫流到平地、沿海,嘉義縣十八個鄉市鎮有十六個受災。

在最困難的時刻,奔走不懈的村長、達觀純良的老者、互助為樂的鄰人……
依然能想到別人的處境和需要。
在泥濘中清出坦途,復建之路也就不遠了。


走入嘉義縣布袋鎮的鄉間小路,家家戶戶忙著清理家園、曝曬泡過水的家具、將衣服被單掛在圍牆。天候炎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魚腥味。

吳陳珠貴阿嬤戴著斗笠和口罩,正在清洗沙發床。她微笑應對慈濟志工的寒暄,也提及水患那幾天如果沒有慈濟送便當來,真不知該怎麼辦。

家中淹水嚴重,女兒幾度要接她去住,她都沒答應。「我七十八歲,都當阿祖了,沒什麼好怕,而且我游泳技術很好。」話雖如此,那幾晚她幾乎難以成眠。

阿嬤的衣櫃和木板床泡水損壞,但她說人平安就好,錢財再賺就有;雖然賣菜的收入常因為幫助別人而兩手空空,不過她也相信是平日樂於助人,讓她度過生死關頭。

古稱「布袋嘴」的布袋,位於嘉南平原海岸線中央、八掌溪出海口,是八掌溪多次改道沖積而成的平地;地勢低窪,魚蝦養殖豐富,尤其以虱目魚及牡蠣最負盛名。

貴舍里長張文香說,當地地勢低漥,全里有將近百戶淹水。「我趕緊打電話給慈濟求助,當晚便當就送來了。」

「我開著鐵牛車載著師姊和便當,沿路分送給里民。途中一時辨識不出水溝和平地,車和人都掉進水溝,第一反應就是看便當有沒有損壞?還好,便當沒事,師姊也沒受傷,只有鐵牛車需要修理。」

布袋鎮東南方的義竹鄉也是災區,志工訪視時同樣看見盡責的村長、依戀老家的獨居長者。當送上應急金,一位老先生推辭,語意深長地說:「水走了,清清就好了,沒事了。清掉不好的晦氣,迎接更好的未來。」

水中接駁,便當來了!

莫拉克中颱引進旺盛西南氣流,在嘉義降下超大豪雨,四天內總雨量接近三千毫米加上滿潮,八掌溪、朴子溪水位瞬間暴漲溢堤,包括阿里山鄉、民雄鄉、太保市、東石鄉、布袋鎮等,十六個鄉鎮傳出災情。

和布袋同屬沖積平原的東石鄉,位處朴子溪、北港溪出海口,由於大水宣洩不及,水淹一公尺深,車輛、行人無法進出,斷水斷電。

面對一通通電話求援,鄉公所也聯繫慈濟協助。課長蕭奕棋說,因位置濱海及地層下陷,讓全鄉二十三個村全部淹水,不知從何救起?唯有從最嚴重的村落開始發放物資和便當。

志工帶著便當從位在市區的嘉義聯絡處出發,因為道路中斷,只好先到朴子,再用貨車接駁前往東石鄉公所;與消防局人員會合,合作以工務車及橡皮艇將便當送入災區。

彷彿陸上行舟,志工來到中洲村。居民一夜未眠、未能用餐,看到志工抵達十分開心,一位婦人說:「我就知道是慈濟!」村民自動自發列好領取名單,井然有序排隊;還相互提醒,用完餐要回收空便當盒。

收下祝福,捐出應急金

數日後積水退去,八月十四日起,慈濟志工分五十一條動線訪視並致贈應急金、生活包。

進入位於八掌溪北岸的鹿草鄉三角村,村長黃福明說,陸上颱風警報發布,他就奔走水門、村莊巡視;八日夜晚發現水位高漲恐怕潰堤,他火速騎車返回村中廣播,請村民趕緊往活動中心避難,並一家一家勸離。

清晨五、六點,淹水情形愈來愈嚴重,達一層樓高,志工動員協助住戶撤離危險區域。全村幾乎都被水淹,受災民眾太多,活動中心無法容納,部分被安置在後塘國小;志工提供香積飯,並協助一些老病無力的村民打掃居家環境,令黃福明十分感恩。

一對胡姓夫婦握著志工致贈的應急金,哽咽感謝。他說由於經濟不景氣,家庭已很久沒有收入,現在又遭遇天災……

不少受災民眾只收下上人慰問信,捐出應急金。黃先生說,三角村以老人家居多,年輕人多在工廠上班,還有很多人沒有工作,比他更需要社會的幫助。一位太太說,先生正在阿里山搶修電線桿,能感同身受受災的處境,所以也捐回應急金。

這分體恤讓志工感動,也相信如此良善的循環必能有助於重建,走出風災傷痛。

加速清掃,多一雙手真好!

牛稠溪潰堤,大水半夜造訪民雄鄉金興村;不到十分鐘,金世界社區的水位就直逼二樓高度,超過一千戶受災。

水退後,社區巷弄堆滿家具、電器用品等,混著厚重的污泥。放眼望去宛如一條垃圾河;陽光照射,氣味難聞。

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張先生說,他到大林慈濟醫院拿藥,跟醫師說家裏淹水;醫師請他安心,慈濟人一定會到。「果然,你們就來了!」張先生高興地說。

八月十一日到十六日,將近兩千位中區和雲嘉地區志工,分組協助金興村三百八十七戶清掃。幾戶人家無助興嘆,志工安慰:「不要緊,人手多、動作快,我們一起來整理。」

慈濟關懷戶蒯先生家裏排水孔被堵住,門也推不開,「幸好師兄幫我們清出一條路,又把大型家具搬出去,否則我們一家四口,一個星期也做不完。」

在新竹工作的賴小姐,忍不住熱淚盈眶說:「向公司請假、從北部搭火車返家途中,看到滿車的慈濟人要去災區服務,心裏很感動。年老的媽媽與生病的哥哥,半夜三點倉皇逃到三樓躲避洪水,之後幸好有你們送熱食、飲水、乾糧……還幫忙清理家園。一想到這裏我就想哭,謝謝你們!」

住戶孫國華說,對這一切沒有埋怨只有坦然接受,雖然電力中斷,但只要有一絲絲光線,他就能和家人繼續清理工作。還有人轉換心境,把打掃當成是「除舊布新」。

志工清完一戶、與屋主互道感恩後,再換另一戶。居民說,從八月八日凌晨水淹社區後,四、五天沒能過上安穩日子;如今恢復日常作息,也可以開店做生意了!

在社區經營超市的蔡匯劼和何錦芸,住家和店面都受災,但身為慈濟志工,他們提供店門口給慈濟進駐,從早忙到晚協助規畫救災發放路線。

從住家淹水到大水退去,何錦芸三天未曾返家、坐鎮慈濟定點,僅是從女兒的數位相機查看家中災況;有時人手不足,她也挨家挨戶親送物資。

正接受癌症治療的她,蒼白的面容、瘦弱的身影,單薄得彷彿風吹就要倒;但她依然堅強,付出時好像忘了病痛。

「我手能動、腳能走,當然要把握時間付出,有災難時更要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何錦芸說:「不知道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趁今天沒痛就趕快出來,做一天賺一天,做就對了。」

悶熱的天氣中,三位大專兵穿著密不透風的白色連身衣,噴灑消毒藥水;看到志工帶著清掃用具走入巷道趕忙叮嚀:「師姊走慢一點,等消毒後你們再進去打掃比較安全。你們要保護好自己,才能為更多人服務!」這番貼心話語,讓志工紅了眼眶,也叮嚀這些大孩子們多喝水。

下午忽然下起大雨,志工們擔心物資被淋溼,來不及穿上雨衣,彎下腰、抱緊生活包尋找掩蔽處。

「師兄、師姊,來這裏躲雨啦!」一聲嘹亮的喊叫聲吸引眾人目光。大大小小九口人正在住家前打掃。

「哇!你們家這麼多人?」「不是啦,我是來幫忙的鄰居,這位莊先生才是主人。」住在隔壁巷的林先生全家總動員,協助鄰居重整家園。

志工讚歎林先生古道熱腸,他揮揮手說:「遇到天災是歹運,若不團結怎麼辦?靠大家相互幫忙較重要啦!」志工送上應急金,讚揚他們的樂觀開朗。莊太太語重心長說:「比起那些在颱風中喪生的人,我們已經很好、很感恩了!」

驚世災難,警世覺悟。一場水災凝聚起居民的向心力,在劫後餘生之際,攜手互助共度難關,人性的善良早已溫暖溼濡的身心!

(資料提供/廖碧玉、張小娟、林麗滿、李玲、林淑懷、林淑緞、蕭振謙、蔡昇志、洪珠、陳碧卿)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