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3期
2009-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 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3期
  【屏東縣】 走,一起掃地去!

◎撰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大水退去,街道抹上灰色調,彷彿面色如土的病人,亟待呵護。
志工自備飲水、乾糧、掃除工具,從四面八方趕來,走入家家戶戶幫忙;
愛心號召愛心,無須溝通、心意相同——用自己的灰頭土臉,換來一張張安心容顏。


災後十天的屏東林邊,一切抹上灰色調:泥色的車輛、泥色的街道,天空也灰濛濛的,街道兩旁成堆的家具、電器、廢棄物,也抹上厚厚的泥。此時此刻,林邊就像是生了一場大病,面色如土,亟待幫助、呵護。

烈日高掛,大街小巷蒸騰著污泥發酵的異味和魚屍腥臭;推土機、抽水機,以及載滿淤泥、廢棄物的工程車四處穿梭;身著紅衣迷彩褲、黃膠雨鞋的海軍陸戰隊阿兵哥們,手戴膠皮手套、拿著圓鍬剷除泥漿……

來自各宗教或慈善團體的志工們,在同一條黃泥水道上前進。路邊鄉親高喊著:可不可以幾位來幫忙我們?志工就這樣一群一群融入他們之中,同心整理家園。

大水退去後,八月十三日起,北、中、南區慈濟志工號召民眾前往屏東林邊、佳冬協助清掃。高鐵提供部分免費座位供救災人員搭乘,加上慈濟榮董購贈、志工自費,台北、桃園、新竹、台中等地,都有人提著打掃用具上車。

這項辛苦的清掃任務,即使非假日也人潮踴躍,各行各業都入列;志工也在屏東火車站設立服務點,接送熱心民眾前往幫忙。

志工人數有增無減,從每日數百爬升到數千。清晨五點,一組志工抵達台北高鐵站,猜想自己應該是第一名吧;沒想到一進站,裏面滿滿都是藍衣藍褲加白帽的慈濟志工!

清掃秘訣——
不怕髒、不怕亂、
不怕臭、不怕麻煩

為清運廢棄物、加速環境復原,林邊鄉街道實施交通管制。志工從左營高鐵站搭大型接駁車到屏東,再轉小卡車往林邊,到災區管制口下車,開始徒步一到兩小時前往定點打掃。

慈濟在林邊設有多處服務中心,調度人力和清掃器具。駐守定點多日的屏東志工賴松勇,向每一梯志工說明打掃原則:進入住家打掃要「團進團出」,合作完成一家再換另一家,這樣才有效果;做好這份工作最重要的秘訣是「不怕髒、不怕亂、不怕臭、不怕麻煩」!

受災範圍很大、積泥很深,即使災後第一個週六超過六千位志工湧入打掃,能清理的僅是一小部分。幾位大學生隨著慈濟志工走到打掃定點,看著滿地泥濘,驚呼:「這麼多天了,怎麼還沒有退啊!」志工解釋是因為泥漿無法蒸發、抽水機也抽不起來,只能靠人力清除。

淤泥實在太黏,「這比做粿的米漿還黏呢!」穿雨鞋行走在爛泥上,遇到坑洞或異物,有志工一個踉蹌就仆倒在污臭的水中;因此隊伍中人人亦步亦趨,相互扶持。

志工們分組進入街道巷弄工作,幾位大學生挨家挨戶喊:「有需要幫忙嗎?這兒有生力軍。」很快就被住戶請進家門。鄉民們也會主動告知,隔壁哪一戶人家更需要援手。

分工合作——
滿室污泥愁難眠,
合心送上定心丸

「看到水慢慢淹上來,從住處趕到麵店就停電了,電動捲門打不開,所有重要的物品都拿不出來……」經營麵攤的陳梅說出當時驚恐的心情,「現在只要一下雨,就害怕!」災後迄今她吃不下飯,還常在凌晨一點多醒來,煩惱到失眠。

麵店地勢低窪,已泡水十天;志工以人力接龍清出屋內淤泥,雖然大家來處不同,卻合作無間、彼此提醒:「這是重物、這個危險……」陳梅感恩有這麼多志工來幫忙,不然以她和先生的力量,不知何時才能清理完。

正午烈焰直射志工紅通的臉上,一位熱心鄉民告知三合院獨居的阿嬤需要幫忙。

七十八歲的黃姚花阿嬤家淹水達一百二十公分,水退後留下厚重的黃土。見到志工,阿嬤難掩數日委屈,淚水隨即飆出:「我真煩惱,看見你們來就安心啦!」

阿嬤後院菜園的淤泥疊高一尺多,志工雙腳踩進泥地、難以拔起;大家卻未被困難擊退,合力將淤泥一鏟鏟一桶桶清出。

看到志工賣力刷洗鍋盤,阿嬤小聲地說:「這個可以了。我睡的地方能不能幫忙?」

進入房間,靠窗邊有個木板床架,床板全是泥沙。正要尋找乾淨抹布,一位師姊毫不猶豫拉下自己擦臉的新毛巾,又換了幾桶得來不易的清水,將床板擦得乾乾淨淨;接著彎身擦床腳,赫然發現床底淤泥盈尺!

大家搬出床架到屋外清洗乾淨,將側門打開吹乾地板,發現更大的問題——長長甬道也全是淤泥!新目標讓志工繼續奮鬥。

客廳唯一的櫥櫃看來搖搖欲墜,詢問阿嬤是否還要保留?阿嬤說:「這櫥櫃有紀念性,幾十年了……」志工看出她的不捨,決定移開櫃子清理污泥,沒想到一搬動,櫃子就瓦解了!也只好搬出去丟棄。

工作告一段落,志工殷殷叮嚀阿嬤如果有需要,可以告訴路上看見的任何一位志工。阿嬤紅了眼眶,師姊趨前抱住她:「我們都是你的親人啊!」

中午用過自備的乾糧開水,志工又趕緊找尋需要幫忙的人家。

七十八歲的阿嬤,一手撐著門框、一手將屋內的水舀到屋外,無奈路上的淤泥比阿嬤家的門檻還高,污水又從縫隙流回屋內。志工安慰阿嬤:「等明天水退了,當看到穿我們這種藍衣服的人,你喊一聲,他們就會來幫你打掃。」阿嬤聽了終於安心。

泥土淹沒一樓——
清出一條通道,客廳重見天日

林邊鄉受災最嚴重是位於林邊大橋旁的光林村,村長陳秀香表示,淹水最高達兩層樓,積水久久不退,災後九天仍無水無電,對外通訊也未恢復。村內積土幾乎高達半層樓,六百多戶有一半以上遷離到親戚或朋友家暫住;目前全村清理範圍還不到十分之一。

鄰近的林邊火車站月台間滿是淤泥,常有不知情的人誤陷如沼澤的淤泥中,還需旁人拉拔才得以脫險。

沿著鐵軌兩旁道路深入光林村,淤泥掩蓋、只露出屋頂與車頂的景象隨處可見;走在與車頂同高的「路面」上,大自然的力量令人生畏。由於泥土淹沒一樓阻絕出路,家家戶戶在門口放置鋁梯,得爬梯子從二樓進入。

連日來陽光照射,淤泥漸乾,鄰長說,最需要的是更多大型重機械與挖土機將泥土清運出去;不過,看見志工的身影愈來愈多,讓他數日來惶惶的心終於安定。

住戶梁小姐感謝志工在一樓門口清出走道,讓她終於可以進到久違的客廳;雖然一片狼藉,但離復原之路愈來愈近。她笑容燦爛地說:「活著真好!在大家的協助與陪伴下,相信明天會更好。」

同樣積水嚴重的佳冬鄉羌園村,直到八月十四日才可以通車進入。住戶蔡先生說,無法外出、無水無電、和無法預知的未來,讓他們一家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和驚嚇。

第三天積水漸退,看到慈濟人送來熱便當,「好香,好美味。」緊接著慈濟人又來清除淤泥……蔡先生說,患難中伸來的那雙手,溫暖得令人無法忘懷。

為不增加災區負擔,志工一切自理且當天往返。傍晚,全身沾滿淤泥的志工離去前,在消防隊前沖洗泥濘的雨鞋、換上自備的乾淨衣物,以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造成其他人困擾。

從上午十點多忙到下午四點,能付出的時間實在有限,但每個人小小的一分力氣聚集起來,就是一分堅實的力量。

感同身受——
愛就是聞聲救苦、不請自來

匯聚愛心投入災區復建,彷彿是台灣人民此刻最「時尚」的行動。

「我在開車時聽到電台廣播,說慈濟需要清掃志工。回到家馬上打電話聯絡慈濟屏東分會,但從早上到下午都打不通;我還是不放棄,當電話終於接通那一刻,好高興啊!」

儘管到災區打掃是很消耗體力的工作,七十歲的簡王敏認為「災民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因此不但勇於參與,還邀幾位鄰居一起來。

鳳山慈濟志工李蘇月梅,清晨六點半就自備掃帚、水桶和圓鍬出發到林邊。她說平日的工作就是清潔環境,來到災區正好發揮。最讓她感動的是,這陣子常常一大清早就有會員拿著三千、五千元在門口等她開門,要請她幫忙捐出去賑災。

一台白色小卡車載來十五位潮州鄉親,有中年男子、婦女、大學生,還有一位才讀小學的女生。他們昨天同樣到潮州國小打掃而相識,相約今天來慈濟做「一日志工」。

救人的善心,一呼百應,能讓善良的心相聚在一起。當有人問他們是不是一家人時?他們相視而笑回答:「對呀!我們是一家人。」

一位台大學生說,看到志工群中,有許多老人、小孩、婦女,在炎熱天氣下為鄉親付出,讓他很感動;也希望號召更多男丁跟他再度來清掃。

阿嬤級志工曾勤英,已經七十多歲了卻一連打掃三天。她說:「雖然很累,但做得很歡喜;看到災區損失慘重,為居民感到難過。」

利用返台探親參與清掃的林小姐說,慈濟用正面的行動去影響災區民眾,是幫助他們走出悲情最好的力量。

東港鎮民黃靖尹家中也淹水,花了兩天清理完畢。「看到林邊受災嚴重,很想來幫忙。」她說,災後慈濟志工送來熱食,讓她很感動,所以跟著志工到林邊打掃。

從一九八七年琳恩風災、一九九八年瑞伯和芭比絲颱風、二○○○年象神颱風,到二○○一年納莉風災,汐止居民經歷多次重大水患,對南部受災民眾的傷痛感同身受,積極報名參與清掃。

「清理家園很辛苦,清一次是不夠的,需要匯集眾人力量一起來。親身體驗過這種痛苦,看到鄉親受難就一直掉眼淚,很想盡一分心力。能夠付出,真的很幸福!」埋頭苦幹的慈濟志工林花妹說:「納莉颱風時,南港水淹一層樓高,那時我們都是吃慈濟熱便當,我也因此加入慈濟。」

受助助人——
感動化成行動,樂獻一己之力

「師兄、師姊,來啦,來坐啦,來裏面喝個茶。」在路邊地勢較高的民宅,騎樓下擺著沙發與桌子,楊罔帶親切向路過的志工招招手。「你們要不要清洗?來,阮這有地下水。」

「慈濟第二天就來了!水還淹很深,就涉水過來。」楊罔帶不禁哽咽,調適情緒後又說:「你想,用一個桶子,將兩個便當放在裏面,讓我們吊到三樓的那種感受。我拿到那兩個便當,眼淚就滾下來。有能力助人是一回事,親自將便當送來給你,真正是有感受。今天,我們就感受到,有能力就要去幫助別人。」

因為感動而化為行動,楊罔帶說:「厝邊兩位老人生病了,救護車無法進來,我用載蝦子的卡車送他們去醫院;也送一些需要出去的人到庄外。」

看到國軍又累又渴,在烈日下依舊堅守崗位,「如果阿兵哥來,我就要他們吃慈濟拿來的八寶粥!我看他們打開時,眼淚又掉下來。那就是慈濟給我的感受!」

為有效進行掃除,北區慈濟志工在清掃工作展開前,號召會員提供大型機具,包括小山貓、怪手、大卡車、環保車……出車四百多車次;所有參與志工自備掃除用具。所以不只能進行巷弄家戶的內部清掃,也能協助清理道路。

慈濟在屏東的清掃工作連續進行八天後,八月二十一日起因政府相關單位進行下水道清理工程而暫停;八月二十三日開始,志工又恢復清掃。

匯集眾力,希望藉此有效改善災區環境衛生,降低疫情發生危機,也加速鄉親重返生活常軌。

《妙法蓮華經》云:「佛說是時,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國土,地皆震裂,而於其中,有無量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同時湧出。」各行各業的人們以同理心體會受災鄉親的傷痛,身體力行所展現的大愛光輝,是在這艱困時刻、漫漫黑夜裏的一盞溫暖燈火。祈願這股大愛精神永遠不滅,感召更多愛心湧出,源源不絕。

(資料提供╱彭鳳英、彭慧美、陳木蘭、陳慧秋、王明僖、唐蕙苓、張春雪、沈國蘭、邱淑珍、葉秀鳳、王茗莉、林木桂、吳桂蘭、陳虹秀、陳惠苓、林瑩欣、郭素霞、蔡翠容、葉時熠、陳如滿、黃琳文)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