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的祝福
◎撰文‧楊雅婷、林翰佐、陳巧芸、羅貞媛
莫拉克風災受災鄉親陸續收到各界愛心,
其中有三百公斤稻米,
來自南投縣僑光國小一百多位小農夫用心耕耘所得;
深刻的種稻體驗,成為小學生活中難忘的回憶……
站在學校前的稻香路旁,靜靜看著農夫伯伯插著秧苗,回想起當初那段日子,可說洋溢著辛苦與歡笑。很感謝學校、農會與慈濟師姑師伯讓我們這群從未經歷過貧窮的小孩,可以從這次「看稻子長大」活動中,真正體驗惜福與耕耘的滋味。
插秧:彎腰倒退嚕
在二月還未下田之前,我們可是先做足功課。大家要先上「認識稻米文化」的課程,聽著農會米博士在台上詳細介紹害蟲以及稻米的分類、品種、種植相關步驟等等。為了讓稻子長得更好,我們聚精會神抄著筆記,絲毫不敢怠慢。
插秧前,所有人要先做一件重要的事——祭天。校門口擺放著鎮壇、祭品以及鑼鼓,當貴賓敲動鑼鼓時,每人都閉上眼睛,虔誠「敬皇天,祭后土」,祈禱今年能「風調雨順,事事平安」。接下來,重頭戲要上場了!
「啊!」有同學一踩進冰冷的泥裏就尖叫,眼睛望著泥巴,心裏卻想著裏面會不會有螞蟻、福壽螺?在又窄又小的田埂,秧苗接龍似地傳過來,我們戴著斗笠、挽起袖子一人拿一撮秧苗,彎著腰「倒退嚕」插秧,一邊抬頭看著秧苗有沒有排整齊。渾身沾滿泥巴、揮汗如雨,終於體驗到先人所說「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句話的道理。
還沒到中午,大家早都飢腸轆轆了。午餐前的點心是冰涼的米苔目,這可是我們用勞力換來的,要好好慰勞自己的肚子一番。
「從前農夫下田時,家人要頂著烈日或走好遠的路,將一早起床就開始忙碌準備的中餐以及點心送上,中午要吃這頓飯可不容易呢!」聽米博士這麼說,中餐大家吃得更香甜了。
施肥:小心別鹹死
施肥也是新鮮體驗。以前我們以為肥料都是桶裝噴灑的,或是動物的糞便、落葉、廚餘等。經過施肥的課程才知道不只這樣,還有人工製造的顆粒狀肥料和粉狀肥料,顆粒狀的撒得遠,粉狀的容易分解、好吸收,各有優缺點;它們都可以讓稻子補充養分,結穗更飽滿。
記得施肥那天,同學一開始撒得很用力。「不要撒在同一個地方,肥料撒太多,稻子會鹹死的!」被老師們提醒幾次後,才漸漸掌握訣竅。可是沒多久,就開始烏雲密佈,飄起雨來,哇!當農夫真是不簡單啊!
收割:見證努力過
在等待稻米長大的過程,我們去參觀文獻館的農具,用「拜師學藝」的心情,向解說員請教。古代農具一一出現在眼前,有犁、風鼓、板輪牛車,還到碾米廠親眼看稻米去殼……心想我們種的稻子,什麼時候也能變成白米呢?
等待四個月,秧苗終於長成垂穗纍纍的稻禾。放暑假前一週,經過祭天儀式,我們隨著農會派來指導的伯伯、阿姨們下田,體驗以人力收割。
田裏稻穗隨著微風沙沙地湧動著,我們帶著哀傷、愉悅、五味雜陳的心情拿起鐮刀,當割下飽滿的稻穗,除了感謝上蒼,也肯定我們自己的努力。從田埂上走回到學校,再回頭看空蕩蕩的稻田一眼,覺得有些捨不得……
●
過了一個暑假,開學後學校辦了稻米成果展。由於剛發生莫拉克風災,造成許多人家破人亡,我們也想奉獻一點愛心,經過師生共同討論,決定將收成的稻米全部捐給慈濟,去幫助需要的鄉親。我們也做了卡片,而且把卡片串在一起,就像大家手牽著手一樣,一起同心協力、一起加油,希望受災的人能得到這分祝福,重新振作起來!
(資料提供/吳樹池、陳良輔、陳美慧、林映汝、林慶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