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8期
2010-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為海地祈福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重建
  慈善國際‧馬來西亞
  挑戰生命
  疾風勁草
  發現歡喜‧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菲律賓
  人文教育
  銀髮之愛
  出版書訊‧輕舟已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O九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8期
  六日 克己、克勤、克儉、克難

 

◆12‧6《農十月‧二十》

【靜思小語】克勤克儉做善事,克己克難戒習氣。

夢幻泡影,世間實相

滄海桑田,世事變幻。考古學界發現曾經繁榮昌盛的古都,在千百年的歷史變化中深埋於沙土,當年的風華已成夢幻泡影。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晨語時間,上人再示「真空妙有」之理。

世間物危脆,如水上泡,難以久存;即使夢境歷歷分明,卻非實境。「人生度日如行路,走過的路只會留下足跡,無法帶著路走,而足跡很快就消失了。雨露滋潤大地萬物,但是天明之時迅即消散;電光閃爍的速度亦是肉眼無法察覺的……人生就在微細的行蘊中運轉、循環,這就是世間一切人、事、物的實相。」

上人進一步說明,人生也在生、老、病、死的循環中,應用心體認「真空妙有」,時時警惕,自度度人。

佛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是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的親弟弟,其名意為「慶喜」,因為阿難出生當天,就是佛陀成道之日。阿難二十歲出家,後來被推薦為佛的侍者,其稟性聰穎,聽法之後能如實記憶,故《阿含》云:「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達,堪任奉持者,阿難為第一。」

「阿難尊者心無雜念、不受世間欲染,覺性敏睿;用心聽佛說法,將佛陀教法深銘在心,所以甫出家就得入初果。儘管『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然而在佛入滅、五百比丘將要結集經典時,迦葉尊者指出阿難煩惱尚未盡除、未證阿羅漢果,不得加入結集。阿難表明,為了做佛的侍者、行世間事,必定留存少許煩惱,故尚未證阿羅漢。」

「迦葉尊者的留難,為阿難尊者的修習助了一臂之力,煩惱盡除,得證道果。」上人教勉,聞法不可且聞且漏,當聞而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時時「多用心」!

以愛為鑰,開啟心門

此時此刻,中國大陸許多省份已是寒冬凜冽,白雪茫茫。早會時上人言及,慈濟自一九九一年開啟大陸賑災至今,每年行往貧困鄉鎮致贈冬令物資;今年度預計在四川、貴州、河北、福建、廣東、雲南等六省展開,將嘉惠八萬多戶貧民,除了給予兩至三個月的生活物資,也提供糧種。

「人與人之間互助,是最美好的景象。慈濟人走遍窮鄉僻壤,深入勘察了解,將窮苦人視同自己的親人般,盡心盡力關懷。」

河北省淶源縣村六十歲的孫小山先生,兩眼皆有白內障,慈濟志工於二○○六年開始關懷時,即想帶他去動手術,無奈他不答應。從此,慈濟人只要到淶源就會去看他。

今年十月慈濟人進行家訪,看到他用門板當砧板切蘿蔔,一雙粗鐵絲代替筷子,房屋破漏坍塌,屋內被火煙熏得發黑、燈泡滿布灰塵……決定為他修屋。十一月二十日慈濟人再訪,勸他動眼部手術,在村幹部鼓勵下他終於同意。

就醫前,志工為他洗浴、理髮,換上全新的衣服;也利用他住院手術那幾天,為他修整住屋。孫先生出院後志工三度造訪,他終於敞開心門,開心地和志工互動、唱歌。

「或許過去曾有坎坷的遭遇,讓他對人不信任、不相信有人能夠付出無所求,遂自我封閉;慈濟人鍥而不捨地用愛關懷,加上當地領導的鼓勵與協助,使之生起信心,得以在許多人的疼惜、陪伴下,重見光明。」上人欣言:「人間有菩薩,苦難眾生即能得救!」

內修外行,得大智慧

廣東慈濟人多是台商,上人致勉發展事業的同時,更要投入志業。「事業只為一家溫飽,志業則是為普天下人付出。」

現代人生活水準隨著經濟成長而提升,心靈的貪婪欲念也不斷增長。上人感嘆:「徒增財富心卻不調,道德不斷衰退、欲念無窮盡而加速造業,將招致人間禍端。」

菲律賓慈濟人在濟貧的同時,更讓貧困者了解慈濟功德會日存五毛錢的克難竹筒歲月,他們因此知道小錢可做大事,也發心響應。上人表示:「貧困者得到有形的物資,也被慈濟人誠懇的愛所感動,故省下買菸、酒的錢投入竹筒。克己克難戒習氣,克勤克儉做善事,就是『內修外行』。」

上人敦勉大家多精進,不但內修也要外行,以行動印證法理,如此才能深入法脈。「法並非只在藏經閣裏,而是在日常生活他、你、我之間。慈濟法門就是走入人群,在人群中見苦知福,『無量法門,悉現在前』,自然就會『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緣來歡喜,緣盡祝福

「子孫滿堂向來是一般人所追求,然而有求就有苦。有緣自然來,趕也趕不走;若緣已盡,即使用層層網也網不住。」

一位師兄因好不容易盼到的孫子夭折而傷心不已。上人勸勉:「有緣來的,就歡喜接受;無緣離去的,就予以祝福。把人間所有孩子都當作自己孫子,如此才真正是子孫滿堂。」

「普天下孫子中,有人沒得吃,作為阿公者,如何能心安?」上人表示,要化小愛為大愛。「地球平安,人才平安;人心淨化,知足寡欲,地球才會平安。在在需要慈濟人多用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