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1期
2011-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喜樂證言
  天涯共此情‧澳洲昆士蘭
  慈善臺灣
  天涯共此情‧廣東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1期
  春陽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道場】

在精舍圍爐,上人一開始發紅包,場面就熱烈起來。隨著他老人家所到之處,歡呼、恭賀聲此起彼落,喜氣洋溢至每個角落。二月二日除夕那天,百來張大圓桌從齋堂、工作間一直排到後院。想到這裏,耳邊彷彿又傳來大寮常住師父開懷的笑語:「呵呵呵,兩百二十二斤水餃吃光光!」

除夕晚會在新大殿的地下室舉行,整個場地下午還在架燈、布置。主體建築已完成,內部裝修尚未動工,整個地方卻被打理得一塵不染、高雅莊嚴,任誰走進來都會眼睛一亮。

聽資深委員憶往,就會明白何謂「克難慈濟功德會」精神。打從二、三十年前他們進慈濟起,就是有什麼用什麼;所有建設不是一處多用,就是邊蓋邊用。當年慈濟列車一輛接一輛開往精舍,大家在中庭機動地反覆排椅子、撤椅子,因為這一波會眾才離開,就得騰出地方給下一波會眾的遊覽車停靠。

醫院啟用後,眾人在大廳開聯誼會;靜思堂還在蓋,大家合力拚一拚,把灰塵瀰漫的地下室清理乾淨、布置一下,就能用得不亦樂乎。參訪人數永遠算不準、便當永遠不夠吃;不可思議的是,無論人多人少、有場地沒場地,每次活動總能安然圓滿,讓會眾法喜而歸。

上人一進場,晚會就開始。只見他老人家一直走到最前面才停下來,開心地問:大家覺得這裏美不美、莊不莊嚴?

「慈濟宗門就是這樣,總是還沒好就開始用了。我們人太多,場地不夠用,但是,這也叫做『興旺』。心靈莊嚴,道場就莊嚴;外在道場雖未完善,心靈道場卻要分秒把握啊!」


【蓮花】

晚會表演無一不精彩,慈小手語社的「兒童環保歌」、清修士的「法譬如水」為其中之二;兩張照片一起看,畫面內涵頗有彼此呼應之妙。

左圖第一排右手邊的葉秉倫也是晚會主持人,初一晚齋時剛好坐在我旁邊。在澳洲長大、讀書、具有律師資格的他,言談之間自然流露西式的幽默與坦率。顧不得還在用餐,我把握機會問他:「身為清修士,你現在的感想是什麼?」他捧著飯碗回答:「吃不下!」

我才想說抱歉,他就笑著解釋:「因為感覺責任很重,希望自己趕緊肩膀硬一點、能承擔。」

接著,他就把「上人心目中的清修士」一個字一個字地背出來:「要專業,能文能武,打不走、踢不跑。身心清淨、不婚嫁,抱修行的心徹底奉獻。不做溫室的蘭花,要做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

秉倫說,上人還強調,德重於才。德從哪裏來?有宗教情操,願意犧牲奉獻,便會自然流露清修氣質:「清修氣質是一股感動人的力量;清修士乃是修行者、大丈夫,持出家心、在家身,是方便入群度眾。無小家庭的牽絆,把天下眾生當至親;以眾生為基礎,以佛教為帶動,把志業當家業,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愈聽愈感動,深知他是在重現上人於一個殊勝因緣所作的重要開示,因為結語是:「我要的人就是這樣,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的,請舉手!」秉倫說,其實上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按捺心潮的澎湃,我請教這位最早加入清修士行列的年輕人:「你認為自己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他回答:「以上皆是。」


【螞蟻】

大家過年放假,慈濟全臺六家醫院仍在崗位上守護健康、守護愛。從北到南,各家醫院都忙得不得了,有的急診、門診量比平日多一倍,加護病房也滿床,再加上開刀、接生,同仁的工作量之大、凝聚力之強,可見一斑。

初一上午,大林慈院的視訊拜年影片別出心裁,竟趁著收割稻穀時,在田裏化出了一片菩提葉。稍後在精舍碰到簡院長,聽他表示,最難的部分是守口如瓶;影片是夏天收成時拍的,憋了好幾個月不講,才能達到讓大家驚喜的效果。

臺北慈院的畫面則是一大群醫護、行政、志工手牽手,溫馨又可愛地隨著歌兒左右擺動,還排出「心」中有個「六」的字形。依照上人的解讀,那是代表「六院一家」。

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的法親們在過年期間忙著水患賑災,三天之內發放了二十多場,依舊趕來聚集一堂,藉由幾分鐘的短劇向上人發願。畫面上出現幾隻找到四塊福田大餅的小螞蟻,一開始人單力薄,扛得吃力,大家便發揮團隊力量,進行螞蟻大招生,不論老的、少的都被呼喚來扛大餅——大餅終於被扛起來了!

小學生張子軒在學校推動環保、竹筒歲月,七十九歲的邱金娘師姊除了做環保還每天收善款,會員人數上個月才七百多,這個月已變成八百多!只見那一老一小分別對著鏡頭大聲說︰「上人,我要和您一起扛大餅!」鏡頭緊接著拉遠,映出大廳內滿滿的、數不清的志工。眾人齊聲宣告:「我們是上人的螞蟻兵團,我們願意跟上人一起扛大餅!」

上人的感動寫在臉上,說無論小菩薩、老菩薩,都是師父的寶:「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特色和用心,所謂用心,就是有志一同啊!」


【春陽】

「過新年就要過『心』年,人人把心顧好,就是時時過心年。把法分分入心,哪需要除舊布新?佛法真理歷久彌新,苟日新,日日新,沒有舊的時候。」

新的一年來臨,上人說,有形的生命隨著時間消逝,唯有精進,慧命就會隨著時間增長。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秒秒都要過關,我們的生命才會存在。但,光是生命存在有什麼用?白費人生,就等於眾生,不知自己為何生出來,只知既然生下來,好壞總是要活。我們要的是人生,唯有人生才能接觸佛法;懂得珍惜佛法,把愛用在生活中,分秒心念不離法,人生才會真正有價值。

「知道自己的慧命增長多少嗎?」上人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比喻:「去年今日你在做什麼?若是唱卡拉OK、觀光——打叉。若是在發放——打圈。這個圈就是生命的歷史。」

冬天已過,春天來臨。上人在大年初一開示,春陽照萬物、親大地;春天的太陽是那麼親切、溫馨,大地接受到這樣溫暖的陽光,所有的種子都會冒出來,萬物欣欣向榮。就如同慈濟人遍滿天下、親大地;無論到了哪個國度,都會很親和地與那裏的人民相處,把愛的種子播撒在當地。

「每次講經,我都眼睜睜地看到早上的太陽慢慢升起,境界好美啊!」

初一上午,臺中慈院陳子勇院長帶女兒來跟上人拜年。父女倆笑容燦爛,如沐春風,使我不禁聯想,對全球的慈濟人而言,上人又何嘗不是春陽?正是他老人家以慈悲與智慧之光和煦地照耀著每一個人,才能讓我們的慧命冒出來,欣欣向榮。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