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1期
2011-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喜樂證言
  天涯共此情‧澳洲昆士蘭
  慈善臺灣
  天涯共此情‧廣東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1期
  十九日 法譬如水潤蒼生

 

◆1‧19《農十二月‧十六》

【靜思小語】為自淨其意「入法」,為淨化人心「弘法」,為人文建設「護法」。

懺悔洗心,弘法度眾

結束為期二十天歲末祝福行腳,上人近午返回花蓮。

午後於「法譬如水潤蒼生」行政會議,上人提及馬來西亞「清淨‧大愛‧無量義」音樂手語劇公演,之所以有「法會」之譽,實因參與者自發心入經藏開始,即虔誠齋戒茹素、以清淨心共修《無量義經》,故公演時團隊的莊嚴道氣攝受人心,發揮弘法度眾之效。

上人期許臺灣慈濟人學習這分合和互協、相互關懷、彼此護持的團隊精神,才能真正弘法。

《法華經》裏描述,佛陀請弟子承接法華正法、繼續接引眾生行菩薩道,但娑婆世界的弟子默然無應;反而是他方菩薩現前,自告奮勇弘傳法華。他方菩薩三次請求,佛陀皆不應允,因為希望娑婆弟子「在地」承接;然弟子表示,娑婆眾生剛強難調伏,所以不敢承接,願至他方傳法……

上人嘆言:「即因娑婆世界眾生難調難伏,佛陀才會來此度眾生;可惜限於人生的自然法則,佛陀住世的時間太短暫,必須託付弟子們承續佛法。」

佛陀行於恆河兩岸對眾說法,範圍有限,況且印度宗教複雜,要讓人人聽聞佛法且能接受,實在不容易。反觀今日臺灣,民眾教育程度高,再加上科技與日俱進,廣播、影音的傳播無遠弗屆,能夠大力輔助弘法、傳法,有許多佛世時無法企及的優勢。

臺灣是慈濟法源地,委員慈誠眾多,上人期勉眾人莫因「眾生剛強難調伏」而畏懼退縮;人人要開闊心胸,認知「個人事小,天下事大」,把握生於科技昌明的時代,透過大愛臺的傳播力量,向全球弘法。

此時推動素食齋戒,亦是因緣成熟。上人指出,除了宗教因素,現在學界亦提倡素食以減少畜牧的開發與污染,保護大地空氣、生態環境。

「齋戒有三項好處——降低畜牧污染、減少殺生、預防糧食短缺;再者,『不忍食眾生肉』,除了培養慈悲心,也是淨化身體,防止病從口入,維護健康。」

上人教導,「法譬如水潤蒼生」首先要找出種子,就地共修、培訓;進而引導大家願意齋戒入經藏,行入法的軌道,接受法水洗滌心靈髒污。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