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 莫讓無明卡住心
◆1‧1《農十一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漏失清淨法水,無明髒垢就會沈積。
少浪費,多造福
二○一一年、民國百年元旦,是大愛臺十三周年慶暨人文志業中心啟用六周年;人文志業中心舉辦「清淨在源頭,大愛遍全球」感恩環保志工茶會,臺北、臺中、嘉義、高雄、花蓮五地同步串聯,共同歡度臺慶。
上人昨日展開第二階段歲末祝福行腳,經宜蘭來到臺北。臺北地區受冷氣團影響,籠罩在攝氏十度左右的低溫中,人文志業中心活動現場卻充滿熱絡溫情。
上人憶述,十三年前同樣的低溫寒凍、綿綿細雨中,大愛臺開臺晚會在中正紀念堂展開,十幾個國家的慈濟人專程返台參加,現場四萬人共同見證歷史一刻。
由於幾小時前有許多年輕人在此地狂歡跨年,留下遍地垃圾,加上因下雨而潮溼髒亂;擔任舞台設計的前大愛臺總監姚仁祿居士正擔憂如何在短時間做好場地布置,就有一大群志工湧現。
「寒風冰冷下,志工安靜地分區清理好場地,隨後以接龍方式,拉繩子排列好所有塑膠椅,不只快速且有效率,讓姚居士感受到合齊之美。」
上人抵達時,廣場上已經整齊排滿塑膠椅,志工們不停擦拭被雨淋溼的椅子。上人不忍,告訴大家:「現在還在下雨,擦過很快又溼了,豈不是白費力氣?」志工回答:「誠意感動天!希望擦乾後雨就停了。」
「的確,誠意感動天!這分虔誠,讓我很感動。在那一場活動中,充分展現慈濟人『合和互協』的精神,大家用心克服萬難、使命必達,要將典禮做到圓滿。」上人感恩表示,二十年後的今天,看到各地慈濟人、環保菩薩,用生命走入環保,在環保中找到生命價值,令人感動。
環保站裏分類、整理的,都是一般人視為無用的廢棄物,上人表示,從中可以發現社會人心趨向、了解許多人的生活型態。有許多高收入、高社會地位者投入環保志工,反思過去丟棄了許多堪用、甚至還未使用過的物品,在做環保中學會珍惜物命。
物品的價值,究竟要如何衡量?「物品價值的高低,其實取決於人的道德高低。」上人說明:「有人購買物品,不問好壞,價格愈高愈是喜愛;如果價格低廉,即使質料佳、方便使用,也不看在眼裏。如此購物、用物,已成滿足虛榮的病態心理。」
許多環保站設有惜福區,將嶄新的回收物整理擺放整齊,就像百貨公司櫥櫃般,有的衣服上甚至還有未拆下的吊牌,顯見尚未穿過就被丟棄。許多志工娶媳婦、嫁女兒,都在環保站找衣服穿。上人讚歎:「她們並非家境清寒,而是以惜福的心,儉樸惜物。」
僅在口頭上「說環保」,無法挽救崩壞的地球環境;上人表示,應該將環保觀念與做法推廣到全球,讓人人知福、惜福。「環保是世間法,也是佛法,包含人文道理與物質的道理;要從回收分類過程體知『物理』、重建人倫禮節,淨化人心。假如全球人都能少浪費、多造福,減少對環境的開發與破壞,就能讓地球恢復健康。」
上人期待人文志業同仁,不負全球環保志工的護持,理想要更高遠,腳步要更合齊、更踏實,將慈濟人文、環保理念的清流傳播到世界各地,帶動人人力行,讓未來的地球環境更美好。
明是非、顯智慧
於關渡志業園區舉行的歲末祝福中,上人表示,全球慈濟會所都能以網路連線觀看大愛臺周年慶活動,達到佛經所言六神通之中的「天眼通」、「天耳通」與「神足通」。
「不只超越地理距離,看得到、聽得到各地的環保特色與用心付出,也能聽到大家的心路歷程,故亦達到『他心通』——得知環保志工對大地、人類的大愛。」
經典名相中「宿命通」,指的是能知眾生宿世之事;上人表示:「雖然我不知道過去生的事,不過,我能了解環保二十年的起始與發展——大家聽到師父輕輕呼喚『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即腳踏實地、克服諸多困難,走出了二十年的環保道路。」
「六神通」中,最重要的是「無漏通」。上人說,只要心靈清淨,就能透徹佛陀所說的法;引入清淨的法水,要牢記於心,莫如漏洞的水桶,漏失了淨水,留下無明髒垢。「就如一個水桶破洞了,裏面裝的水慢慢漏盡,長久累積的髒污會沈澱、附著在桶內。當人的心靈清泉被堵塞、智慧之水湧不上來,無明卡在心上,會模糊清淨本性。」
罪業都是由一念偏差而生,上人勉眾由衷懺悔,破除煩惱障礙、常保心鏡寧靜明澈,自然日日平安、吉祥。
「欲得福,要先為人群造福;求智慧,要多思考、明辨是非。對的事要積極去做,不對的事馬上停止,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