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0期
2011-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泰國
  主題報導‧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寰宇慈濟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0期
  二十七日 文化與人文

 

◆10‧27《農十月‧初一》

【靜思小語】莫受文化潮流牽引而沈淪,而是穩固人文——以清淨無染、寬廣無際的佛心,促進人人歡喜、社會安定。

愛心就地啟發

土耳其志工胡光中、余自成師兄,二十五日隨同非政府組織「有您真好」(Kimseyokmu)進入二十三日強震重災區勘察,舉目所見皆是斷垣殘壁;當地冬季已至,下雨又降雪,受災民眾缺乏生活物資與棲身處,亟待救援。

「放眼天下,每一天都有災難,感恩慈濟人日日深入拔苦、造福人間。」早會時間,上人慨嘆瞬間的天搖地動,讓寶貴生命覆於瓦礫塵土之中,亦期待人與人之間凝聚大愛,「能夠幫助別人,就是平安有福之人。」

東日本大震災發生至今,慈濟已圓滿七梯次慰問金發放。上人感恩志工不辭辛勞,來回奔波付出,讓當地人士對慈濟產生認同;第七梯次發放時,許多曾領取慈濟慰問金的日本鄉親,專程從各地趕來投入志工行列,愛與善的循環,開始在受傷的土地上發揮影響力。

另一個啟動愛與善循環的國度是菲律賓。武六干省在九月下旬至十月初受雙颱侵襲,引發四十年來最嚴重水患。志工在十二天內四度進入災區發放、帶動祈禱,卡倫畢鎮鎮長率先響應「竹筒歲月」,民眾紛紛將愛心投入竹筒,體會助人的歡喜。

「面對災難應有所覺悟,付出無所求尚且感恩,心靈才能輕安歡喜。」上人言,急難之時,應就地啟發人人的愛心,建立「取於當地、造福當地」的觀念,往後愛將源源不斷湧出,天下才能祥和平安。


感恩坦途源頭

「慈濟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全球慈濟人的志業精神促成。」與大愛臺湯健明總監談話,上人感恩弟子們把慈濟事當成自己的事,過程中縱然遭遇困難與磨難,不僅不退道心,且能用法一一化解,引導人人發揮愛心,令人欽佩與疼惜。

上人表示,海外慈濟人將功德回向臺灣、歸功於師父,常覺得當之有愧,「是人人揮汗鋪路,我們才得以走在平坦道路上,所以我時時感恩,日日尋思如何回報全球慈濟人?」

上人明言,大愛臺同仁到國際間採訪慈濟賑災、發放,備受禮遇,皆是慈濟人長期付出,才能得人肯定與敬愛,因此,應做到創臺宗旨,才能回報全球慈濟人的護持。

「現代人並非不明道理,而是違背良心,貪名、貪利,以自身利益為考量而不敢去做應做的事。」上人說,即使「只貪一點點」,也會污染人格,因小失大,實為愚癡。唯有秉持清淨無染的心,以無私大愛付出無所求,才能受人敬重。

「人文與文化不同,文化隨著社會潮流而變,人文是人之本性,是清淨無染、寬廣無際的佛心;慈濟人文志業以四無量心中的『喜』心為宗旨,要導正偏差、惡化的風氣,讓人接觸後能歡喜、安心,從心靈的淨化而促進社會安定。」


入寶山而豐盈

教育志策會中,上人期勉教育志業體的「親、師、生」都能用心走入慈濟——家長送孩子來慈濟學校就讀,是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所以要清楚慈濟學校的理念與特質;老師選擇慈濟學校任職,要理解慈濟辦學宗旨,才能發揮所長而不感拘束;孩子在慈濟環境中求學,也要能接受慈濟人文教育的寶貴價值,探尋這個取之不盡的大寶藏。

「若只是身處其中,心不在此,會與團體格格不入,很辛苦!應該了解『慈濟是什麼?』了解規矩的用意,發自內心遵守,一路走來就能感受到心靈風光之美。」

談及世間亂象,上人有感而言,而今災難頻傳、天地告急,要趕緊用「法」對治人心之病;心安則天地安,能共度大小乾坤的災禍難關。

「造福者永遠都會受到祝福,人人付出少許力量,就能在苦難人的心靈鋪設一條愛的道路。」上人期許人人將慈濟人文融入於心靈境界中,如此信手拈來都有感動人心的風光可以日日分享。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