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0期
2011-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泰國
  主題報導‧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寰宇慈濟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0期
  二十二日 合和互協,眾力成城

 

◆10‧22《農九月‧初四》

【靜思小語】獨善其身無法成就功德,集中點滴力量,與眾合和互協,才能成就大功德。

安住願力,度化自他

「黎明走出書房,抬頭看著浩瀚的天空,無星無雲,如此寧靜,此時的心境毫無煩惱,能感受佛法之妙,收之攝於一心,放之含融宇宙。」晨語開示,上人分享清晨與大地自然相融之心境,勉眾把握分秒,引法入心,直至心無罣礙而能收放自如。

上人解說《無量義經》:「師子勇猛,威伏眾獸,難可沮壞。」勉眾心無貪則勇,無懼則毅;心存正念,所說的話能如「獅子吼」般震撼人心,降伏邪念。

「心靈與行為皆須端正,行、住、坐、臥皆要『具足眾戒』。倘若外在行為舉止有威儀,但是內心煩惱不斷,是『有威無德』,難以服眾;從內心到外在行為都守戒律,才得『威儀無缺』。」

續釋《無量義經》經文:「遊戲菩薩諸波羅蜜,於如來地堅固不動,安住願力廣淨佛國。」上人說明,菩薩已至「遊戲三昧」,無論置身何種境界,內心如處禪定,道心不動搖;「諸佛菩薩,專心救濟眾生,心念安住清淨的如來地,恆持初發心,時時不離救濟眾生的目標。」

上人引《大智度論》:「莊嚴佛界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教勉眾人,學佛修行者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安住正法;獨善其身無法成就功德,要集中點滴力量,與眾合和互協,才能成就大功德。

「佛雖圓寂,但佛法已有傳承,如燈燈相傳,燈火不滅且愈益廣傳。不只是佛菩薩常轉法輪,學佛者聞法亦須體解法理,心中有法而身體力行,度化自他,佛法才能長久傳續。」


守護「心神」,防災解難

去年此時,梅姬颱風外圍環流為臺灣東北部帶來豪雨,造成宜蘭地區嚴重災情,蘇花公路坍方,眾多寶貴生命隨著坍方土石流逝。今日臺灣安然,天下卻有多處深陷水患,無數人流離失所。

眼看洪水勢不可擋,泰國總理於十月二十日下令曼谷打開水門,讓洪水進入,盡快排流入海;市區沙包愈堆愈高,民眾掀起囤積糧食和飲水的搶購潮,總理宣告這是一場「國難」,呼籲各界團結應變……

早會時間,上人懸念泰國水患災情表示:「最堅固的沙包就在人人心中,顧好心念,克勤克儉,築好心靈堤防,就能預防災患。」

上人言及,今年初澳洲亦歷經大水災,慈濟人真誠的膚慰與關懷,讓受災民眾感動認同;九月起,布里斯本慈濟志工舉辦三場「清淨‧大愛‧無量義」音樂手語劇公演,志工挨家挨戶廣邀民眾參與,許多人雖不是佛教徒,卻突破語言與宗教隔閡融入情境,會後紛紛認養竹筒、報名志工。

上人肯定澳洲慈濟人跟隨臺灣的志業腳步「入經藏」,帶動懺悔與齋戒。「天地告急災難起,必須多數人同心、付出力量,才能普遍救助苦難。」

上人言,舉頭三尺有神祇,自心也有「心神」,無論宗教為何,人人皆要認真扮演好此生的角色,提起覺有情的菩薩心,會合人人純淨的好心好念,才能真正救世。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