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0期
2015-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慈善臺灣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祝福快遞
  草根菩提
  人文教育
  人醫之愛
  晨鐘起薰法香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0期
  十七日 普施法藥



2.17《農十二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貪欲多者,觀不淨;瞋恚多者,修慈心;愚癡多者,觀因緣。

四悉檀,應機說法

佛陀在累生累世的修行中廣結眾生緣,耐心等待眾生的善根成熟;然眾生根機各異,只能應其根機說種種方便法引導。經過四十多年,佛陀感於世緣將盡,必須宣說真實法,故而「會三歸一」,將大、中、小三乘法會合為一乘大法,引導弟子從自修自利,進一步建立利他的心志願力。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佛陀應機說法,希望眾生得「四悉檀」法益。「『悉』是普遍;『檀』意為『施』;悉檀即是『普施』——將覺悟的法理普施眾生。」

上人說明,「四悉檀」即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與第一義悉檀。

「『世界悉檀』——『世』即時間分別,『界』即空間分別。佛陀隨應時間、空間為眾生說法,讓不同根機者聞法歡喜、願意力行。」

「『為人悉檀』——佛陀對眾生說法之前,先以智慧籌量其根機深淺,小根機者容量有限,利根者可以裝納大法、承擔重任。應根機說法,讓眾生對佛法起正信,培養善根。」

「『對治悉檀』——對治眾生各種無明煩惱而遍施法藥。貪欲多者,教觀不淨,使其了解無須為了不淨的身體而追求、爭奪;瞋恚多者,教修慈心,使其認知人生有愛最快樂,而能提起誠心與人互動;愚癡多者,教觀因緣,使知因緣果報之理,打開心門,不致深陷痛苦。」

「『第一義悉檀』——又稱『入理悉檀』,佛陀依最直接、最根本的旨意詮釋佛法,令眾生破除疑惑,證入真理。」

上人指出,對善根已成熟、能接受大法者,佛陀即說真實法,使之得悟聖道;若對方根機、因緣不成熟,莫強為說法。「對於不同宗教信仰者,不要和對方爭辯教法優劣,也不要刻意傳法。彼此包容與尊重,以誠意互動,或能逐漸去除成見,有朝一日接受善法。」

付出愛,少不了你

據統計,全臺老年人口逾十一萬人,其中有四成獨居,近三成每月生活費不到五千元。早會時間,上人感恩慈濟人長年累月照顧社區獨居長者,將他們視同自家長輩般呵護。

「孤單老者既貧又病,實為無奈。慈濟人出於真誠的菩薩心,關懷幫助需要的人,只要聽到苦難人呼聲,立即協助。付出無所求,只願眾生得離苦,同時心懷感恩——感恩有付出的機會。」

然而,天下苦難人多,需要更多人發心,以至誠之愛關懷協助。「社會角落裏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慈濟人莫求減輕責任,要求力量增加。」

上人期勉人人慈悲有愛,見聞苦難能及時伸手援助,或是提報慈濟關懷;為苦難人間注入一股溫馨力量。

「人與人之間以真情互動,就能美化社會、感動人心;愛的能量,能讓苦難人間恢復生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