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 有心,就不難

2.4《農十二月‧十六》
【靜思小語】莫因「困難」,阻擋行善的發心。
造福修慧,報佛恩
宇宙星球依軌道運行,世間的人、事、物,亦在自然法則中遷變不止。晨語時間,上人勉眾:「日照晝,月照夜,時間隨宇宙行蘊而消逝;人生有限,修行必須加緊腳步,莫懈怠停頓。」
當年隨佛出家的修行者,很多人認為,修行就是要除煩惱,不起欲造業;餘報受盡後,不受輪迴之苦。
「佛陀了解他們『不樂大乘法』,故設法引導、勉勵——煩惱既除,要再進一步入人群中,造福修慧。」上人說明,佛陀希望弟子們老實修行,不只獨善其身,更要發心教化他人。
「若只求自度,不願意入人群度眾,只要外境稍有變化,心境仍會受人我是非、眾生習氣干擾。佛陀教眾,在濁亂的世間修菩薩法,在人群中磨練,不受眾人習氣影響;如此才能真正斷除煩惱,向成佛之道邁進。」
志為人間菩薩,上人教導,要精進聞法,將法運用於生活中。「走入人群造福,藉由閱讀一部部人生經典、增長智慧;如此才是真正『報佛恩』。」
屏東慈濟人定期走入監獄,帶動讀書會、教導經藏演繹;多位刑滿出獄者痛改前非,努力自立,成為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並且感恩慈濟人的牽引扶持,加入志工行列;也有受刑人發願要將監獄當成修行道場,努力修心、改正言行。
上人欣言:「佛法若能普及社會,在人人心中撒播善種子,使偏差人心轉惡為善,讓有志修行者轉小為大、從獨善其身變成利濟天下;如此要淨化天下人心,就沒有困難了。」
自愛愛人,得人愛
四百三十一位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越南、美國、加拿大等地志工,在臺北三重志業園區參與精進研習課程後,今日返回心靈故鄉。
上人開示,教眾以馬來西亞慈濟人招募「百萬好菩薩」為典範,用心接引人間菩薩,凝聚愛心力量,淨化社會人間。
馬來西亞慈濟人為了達到「大馬連心,愛鋪滿地」,無分南馬、北馬,彼此合和互協,深入社區,接引不同宗教、種族的民眾共同行善。起初,要向非華裔居民勸募,必須鼓起勇氣;但真正踏出一步後,發現民眾很踴躍,印度廟信徒也有五百人響應。其中,吳秀梅師姊努力募心募愛,市場內九成以上攤販都是會員,此次也如願返臺受證。
「這證明:凡事只要有心,就不難;莫被『困難』的想法阻擋發心。」上人表示,人與人之間,即使不同宗教、種族,只要以真誠情誼相待,建立「誠之情誼」,也能打開心門、相互擁抱。
「懂得自愛,才懂得愛人,也才能得人愛。」上人期許慈濟人心念虔誠,依正軌而行,帶動人人皆是自愛愛人、自度度人的菩薩,讓人間成為祥和淨土。
「欲達成此一目標,需要人人共同一心,以身作則,用殷實的心念與行動來感動人心、教育大眾。」
為新發意菩薩授證之後,上人解說「皈依」,即是去惡向善。
「皈,是反黑歸白——過去也許心靈懵懂、無明造業,現在要真誠懺悔改過,一心走向光明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依,就是依靠——依靠佛陀正法,去除煩惱無明,在人群中鍛鍊智慧。」
身處五濁惡世,上人教眾精進聞法,在濁亂世間鍛鍊出明辨是非、不受眾生無明污染的堅定道心。「蓮花因淤泥而綻放,淤泥因蓮花而美化。一朵蓮花能結出許多蓮子,花果並生,譬喻法脈相傳;期待大家自度度人,接引天下人都成為愛人、助人的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