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3期
2014-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阿板薰法香
  人醫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3期
  善解聚福緣 安心福富足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周寶秀

講於二○一四年八月一日至二十一日

 

災難是警惕,莫怨天尤人,

要有正確的信仰、正確的觀念、

正確的生活──

 

降低欲念,知足惜福,

還要提升愛的能量,走入人間疾苦付出。

人人心平氣和,社會才能平安有福。

 

無常,總在瞬息之間發生。最近一個月來,意外災害頻頻發生,許許多多眾生受苦難,令人不捨。見驚世災難,要起警世覺悟,人人應匯合力量相互幫助,用最虔誠的心來共度難關。

七月二十三日晚間,麥德姆颱風還沒有完全脫離臺灣,一架復興航空高雄飛澎湖的班機不幸墜毀,四十八條寶貴生命瞬間消逝,撕裂了許多人的心。澎湖與高雄兩地慈濟人即刻投入關懷,足足一個星期陪伴著家屬悲、跟著家屬痛,提供各種協助,也適時用法安撫。

沒想到八天後,七月三十一日深夜高雄市區發生大氣爆,幾聲巨響,道路被炸開成大洞,人車瞬間湮滅,造成三十人罹難、三百多人受傷。

不少住在氣爆區域附近的慈濟志工,互報平安後就啟動關懷──到醫院或殯儀館膚慰、到居民集中的地點送茶水;政府開設了安置中心,趕緊前往打掃環境、送去福慧床,讓倉惶離家的居民不用席地而睡;在破碎難行的路上爬上爬下,為民眾送熱食……

感恩軍、警、消人員盡心救災,還有許多飯店提供房間讓民眾盥洗或暫時安身、量販店免費供應物資、各地善心人士也趕來災區幫忙……在此大災難中,看到人與人之間互愛互助,臺灣真是以「愛」以「善」為寶!

災難是警惕,提醒大家提高警覺,正視生活中埋藏的種種危機。不要怨天尤人,要痛定思痛,集思廣益如何重建、如何為未來創造更安全的環境。人人心平氣和,社會才能平平安安。

志為菩薩──

五濁惡世多災禍,

難行能行,愈走愈踏實。

氣爆後連日豪雨,每當風雨雷電交加時,住戶的心就很不安──擔心又有爆炸、擔心大雨造成路面和房屋地基塌陷……日日提心吊膽、夜不成眠,心靈蒙上陰霾。

慈濟人啟動「安心關懷」,到家家戶戶「送福」,期待人人福增災消;走進鄰里坐坐聊聊,讓老人家安心、讓年輕人提起精神,也藉此深入了解這個家庭是否需要後續幫助。有老人家歡喜地說,看到慈濟人來家裏走一走、踏一踏,就安心了,今晚會很好睡。

慈濟人以誠懇的心、無所求的情,作伴膚慰。即使吃了閉門羹,一次又一次表達、釋放那分真誠的情意,終能愈來愈靠近,普遍發揮心靈安撫的能量。從八月六日到十五日的「安心家訪」,總共拜訪了一萬多戶家庭;緊接著展開「安心陪伴」──即將開學,有些家庭孩子們的註冊費可能發生困難,需要補助;有些貧困家庭,必須列入慈濟長期照顧戶。

近二十天來,慈濟人密集投入,動員超過兩萬兩千人次,準備一餐又一餐熱食、打包一批又一批物資,全天供應,無微不至;各地慈濟人自掏腰包來高雄支援,炎熱天氣下不辭辛勞,在街頭巷尾奔走不息……

熱騰騰的飯菜送給鄉親們,志工們就吃簡便的香積飯;白天辛苦付出,晚上在靜思堂打地鋪。甘願就歡喜,這是人間菩薩的志願──哪個地方有苦難,就往那裏去;將心比心,苦眾生之苦。

志工家訪途中,有時突然傾盆大雨,來不及穿上雨衣就全身溼透,雙腳在積水的道路上蹣跚前行;有時出大太陽,人人又汗流滿身;即使走到腳皮都磨破了,臉上還是帶著笑容,勇猛精進穿梭在面目全非的大街小巷,或爬上好幾樓高的公寓送餐、關懷……儘管步步艱鉅,但志工的腳步愈走愈堅定;希望走過的每一戶,都能為他們壓驚、安心。

有些地方雖然恢復供應水電和瓦斯,但住戶對瓦斯仍心有餘悸,不敢開伙煮飯;也有人希望持續茹素。所以慈濟還是持續供應熱食,多一點人齋戒,就多消一分災難。

菩薩不是在寺廟中木雕、土塑、金裝的雕像,而是在人間「覺有情」──當眾生徬徨無依、驚慌失措的時刻,能及時出現在他身邊,伸出雙手擁抱著他,讓他們有依靠,感覺不孤單;這才是真正的人間菩薩。

苦難人走不出來,有福人就要走進去。在大災難的此時,需要更多菩薩行者,發揮穩定人心的力量,才能讓受災地區早日恢復生機。

生命危脆──

用心領悟真理,

把握當下利益人群,

時時心安理得。

娑婆世界,堪忍事多。臺中慈濟醫院外科主任吳永康醫師,八月五日排了五檯刀,開完第三檯後,昏倒在更衣室。經檢查發現是嚴重主動脈剝離,全院十個科、近四十位醫護人員緊急為他動手術,歷時二十三個小時仍宣告不治,在八月八日往生。

吳醫師一向視病如親,是師父的好弟子,更是病患眼中的好醫師。病人知道他常常忙於診療忘記吃飯,有時會帶便當給他,跟他說:「吳醫師,你一定要吃,你都不懂得照顧自己。」

他知道志工是師父的寶,要代替師父愛所有的志工,因此把休息時間都給了志工,仔細為他們檢查身體,真心誠意付出。兩個多月前他來花蓮,還跟我談起想要再進修肝臟移植,希望未來臺中慈院也能做這項手術,為需要的病患服務……

他不是為了生活而工作,是為病人而生活,真正用生命走入生命。才五十六歲而已,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離開,讓我很不捨。他的太太與我通電話時開口就說:「師父,抱歉!我沒有將您的弟子照顧好……很遺憾,沒辦法讓他再多照顧一些病患……」

他們不只是世俗的夫妻,也是法親伴侶,相互勉勵為社會人群付出。她要我不必擔心她,說自己會放下,繼續做該做的事;她反過來安慰我:「他一點痛苦都沒有,在這麼多人的關心中離開;我有跟他說:趕快再回來,再回慈濟完成救人的志願!」

同一天,在花蓮慈濟醫院已經服務二十七年的黃呂津醫師,因車禍意外往生。慈濟醫院啟業第二年他就來到花蓮,是個沈默而用心照顧病患的醫師,他沒有成家,幾乎以院為家,視病人為家屬;一年多前也受證為慈誠隊員,經常奉獻時間參與慈濟海內外義診。

生命危脆,同一天失去兩位大醫王、貼心弟子,情何以堪!但還是要看得開。

面對無常,要時時心生警惕,了解「苦、集、滅、道」,提起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日常生活不需要計較或執著,要把握健康的時候,好好法入心、身體力行;把握當下做利益人群的事,時時刻刻心安理得。

戒慎虔誠──

平安非祭祀求得,

生活要戒慎,

心念要虔誠。

媒體報導,今年中元普度,有人租借牲禮來祭拜,這些被輪流使用後的供豬,最後再轉賣作為香腸或肉鬆;還有店家連鱷魚也端上供桌……看了令人驚心動魄。

人們為了求平安、求賺錢,以各種動物祭拜鬼神。動物何辜!牠們在被屠殺時充滿怨恨,殺生如何能得平安呢?這種祭祀不是出於恭敬,而是出於「貪」。貪念一起,就迷失本性,有一缺九、永遠不滿足。有缺陷的人生,不斷向外欲求物質,迷茫也迷信。

人們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每一天又有多少生靈為此被宰殺,痛苦而無聲地哀號?要有正確的信仰、正確的觀念、正確的生活;莫在不知不覺中造業、共業、受業報。

最至誠的祈禱,來自齋戒的心。期待人人守住正信,培養愛護天下眾生的心,與天地萬物合和互協;還要降低欲念、提升愛的能量──人人惜福、造福,彼此祝福,虔誠的心聲和善念一定能上達天聽,為這塊土地降福。

 

 

人生苦短,瞬息間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然而凡夫總是在狹窄的空間中「計較」、耗費漫長的時間來「計算」。

要開闊「空間」──視天地之間都是生命共同體,彼此互助互愛;要把握「時間」──時間最貼切的形容,就是「來不及」,要扎實善用,選擇做對的事情。不要說:「等到明天、等我完成哪件工作、等我年紀大一點,再來做好事……」要及時發心立願,提升生命價值觀。

無常,總是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降臨。即使事業再大、財產再多,也比不及腳下所站這一塊地的平安。平安就是福,時時念感恩;人生「知足最大富,感恩最大貴,善解最大智,包容最大慧」。修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四法,即得富、貴、智、慧四德。期待人人徹悟道理,懷抱感恩心深入人間疾苦付出。

請大家多用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