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3期
2014-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阿板薰法香
  人醫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3期
  【院訪筆記】用愛溫暖未來的記憶
◎撰文.丁瑟琴

彤彤拿掉氧氣罩及插管後,志工送來果汁和便當,由媽媽帶入病房餵她;志工也請護理師轉交平安小天燈,祝福她早日康復。

(攝影/廖嘉南)

對於當時的過程沒有人提起,

是不忍彤彤再回想那段記憶;

在家人的愛中復原,

才是大家的期盼與安慰。

 

「彤彤可以出院了!」臺北市中山區訪視團隊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這位從復興航空空難中幸運獲救的小福星,是這兩週大家心頭上的牽掛。

暑假回鄉下奶奶家住,是很多小學生最期待的假期;李奶奶帶著彤彤和堂姊,祖孫三人從高雄回澎湖老家度假,沒想到還沒踏到澎湖的地面,災難就在空中發生了;十歲的彤彤被救出後,後送臺北馬偕醫院兒童燙傷中心,治療燒燙傷及吸入性灼傷。

對於當時的過程,沒有人提起,是不忍她再去想起那段驚悚的記憶;安定中進步的彤彤,才是大家的期盼與安慰。

這段時間,彤彤的爸爸忙於處理母親後事,臺北、高雄兩頭跑;彤彤的媽媽表示,彤彤住院期間,有許多叔伯姑姨來幫忙照顧她的另外三個孩子,她很感恩大家族中的和諧與互助,許多親友甚至茹素來為空難的受難者祈福。

八月六日出院這一天,彤彤坐在輪椅上,綁著兩條柔美的小辮子,淺淺的一抹微笑,用禮貌地、含蓄的眼神,與所有熟悉的慈濟志工們打招呼。

在七月二十四日來到臺北、媽媽忙於照顧她的第一時間,慈濟志工許榮隆和陳怜吟夫妻就接手照顧最小的弟弟Q寶,抱回家睡了一下午;「很久沒抱這麼小的孩子了。」陳怜吟說:「寶寶睡著了,我想說趁機會休息一下,沒想到一離手,他就醒了。」許榮隆說,「我們不是醫師和護理人員,能做的就是陪伴,盡量提供協助,讓家屬有力量去處理眼前的事情。」

最初,彤彤只能進食流質,志工王玉祝就準備各種蔬果汁為她補充營養;後來每天變化不同菜色,鼓勵彤彤多吃一點、增加體力,才可以早日康復。聽到彤彤睡不好,半夜會哭醒,容易受到驚嚇,志工就把手上的念珠給她戴上,讓她不要害怕。

出院前,媽媽拿出環保袋,從裏面取出幾個不同種類的慈濟環保餐盒,如數家珍地說這個是裝稀飯的、裝甜點的、還有裝水果的……分別是要歸還給志工許榮隆和王玉祝的,媽媽說:「這些愛心餐點,通通吃光光了!」

同樣的一批慈濟志工,兩週來看到彤彤緊急送入加護病房治療,到如今恬靜靦腆笑著,心裏很歡喜,而稍早桃園志工也來到病房,將接手她們返家後的持續關懷。

愛的接力不斷,更祈願天下平安無災難。

(資料提供/莊鈴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