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從凡夫到菩薩
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屆滿周年,這一年的賑災工作,讓志工們快速成長,感受到身為慈濟人的信心、毅力與勇氣,學會更多的謙卑和相互成就的智慧。今年二月,每週三的「衲履足跡」讀書會,排放的椅子不斷增加,我相信大家已經深刻體會無常到來之前,應如何把握當下。
回首一九九一年六月六日,我在謝富美師姊家第一次真正接觸慈濟,帶回了上人「幸福人生講座」及慈濟人「渡」的錄音帶,因而加入慈濟。當時慈濟在日本沒有會所,就在師姊家聚會;商借中華學校禮堂舉辦慈濟志業在日本的周年慶;隔年搬入三軒茶屋會所,在那裏留下十年美好的回憶。
一九九四年華航名古屋空難,動員了當時日本所有的志工和會員前往小牧機場關懷,那次的陪伴經驗讓我們成長許多;直到去年三一一大地震,更接引了許多本地人,大家前往災區用心付出,並從中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來到日本三十多年、參加慈濟二十年,有許多記憶已漸模糊,可是美好感受依然在我心深處。一起為文宣絞腦汁,一同關懷個案,一起辦茶會,到新潟、大阪、群馬、長野、宇都宮、橫兵、福生、八王子、東京等地接引有心人,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就在每次活動中、每日生活中自然見證,也寫在每個「曾經」的路上。
「看別人都是菩薩,只有我是凡夫」,這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因為一直感受到師兄、師姊對我的包容,終於明白為什麼前人說「念一聲佛號,滿面慚惶」,因為修行是今生來人世最重要的目的,能不能過關,都要看自己。所以好感恩與我同行的菩薩們——感恩今生的相逢,感恩在最大的災難發生時有你們同在。
三一一的傷痛及傳說也許會漸漸消失,但我知道愛心、信心、關懷,將生生世世在人間流傳,永不止息。
日本 張秀民 ▪
水分子與水滴
小時候,我常天真的對祖母說,長大會好好孝順她;結果,祖母在我大四那年的正月初九往生。我不知她去哪裏?更不知能為她做什麼?
第一次誦讀《水懺》經文,是在祖母告別式的前一天。印象深刻的是,全程跪念結合禮拜動作,心靈彷彿被洗得乾乾淨淨,一覺醒來精神特別好。「《水懺》像水一樣,洗滌心靈」,這是我當時的感想。此後,讀經成了習慣,我並沒有特別探索其中精奧,只是感受過程中的平靜。
我在慈濟技術學院放射技術系擔任助理教授,上學期在「放射診斷技術」課程中,為學生介紹脊椎。人們平時站立時,從側面看脊椎其實是微微的S形;當身體屈成蝦米狀時,腰椎會拉直,藉由類似的動作,可使脊椎曲線改變,活動平時少動的椎關節。
上課時,我請學生蹲下、再慢慢站立,藉由改變身體姿勢,觀察脊椎曲線的變化。這時突然恍然大悟,原來蹲下起身、再加上跪姿和頂禮,就是一種的很好的脊椎運動,這解答了我對《水懺》多年的疑問。
去年底,接獲邀請參加「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我其實是不太願意的,因為會喚起我對祖母的思念與感傷記憶。然而,聆聽上人宣說「法譬如水」後,經文如同專業術語,遇良師講解,更能了解其中的道理。
入經藏過程中,當唱誦到「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句經文,讓我很感動——小小的一滴水,其實是聚集了上千萬個水分子;而所有的水分子,也因為這滴水而相聚。
我就像是微小的水分子,聚在這滴水中,過往的親人及朋友如同蒸發的水,再相遇已不知是何時。深入經藏,能有這番領悟,讓我感恩。
花蓮 許博翔 ▪
資深委員教我的一堂課
「師兄,擱來要按哪做?」電子勸募系統初上路,我固定每週六在臺中分會財務組值班,回答相關的使用問題。面對七十四歲粘芳緣師姊的詢問,我一點都不敢怠慢,「師姑你都聽懂了嗎?」「有啦!我攏聽有啦。」
隔一個月,這位老菩薩又來詢問。「師姑,上個月教過又忘記了喔!」師姊笑笑地說抱歉;這次我更用心,寫下使用步驟,一步步教她操作。老菩薩揣著小抄,安心回家了。
再隔一個月,「師兄,擱來要按哪做?」熟悉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抬起頭面對我的老學生,理智告訴我不能生氣。「你的小抄呢?」老菩薩小心翼翼地從包包裏拿出那張隨手寫的小抄,就像對待上人法語叢書般恭敬。
看到它被摺疊得很整齊,一絲絲的小懺悔從內心升起,我的舉手之勞配不上如此用心對待。我和老菩薩一起努力走過第三個月。
時光流逝,從盛夏走到秋涼。「師兄,擱來要按哪做?」再聽見這句話,心中無明火生起,我臭著臉問:「你每個月一百多戶的會員資料怎麼建的?」我心想,老菩薩會員特別多,一筆筆的資料都建置起來了,怎麼簡單的上傳動作磨這麼久還學不會?
「我一有空就來分會請教,一次又一次問,有時候師姊也會生氣,問我怎麼不改用紙本勸募本?」聽到這裏,我的好奇心生起,輕聲問她:「對啊!為什麼呢?」
「上人教阮按哪做,阮就照這樣做。」聽到這句話,我全身顫抖、眼淚含在眼眶裏。
我的慢心在她的虔誠和堅定面前,顯得那麼粗鄙可憐,按捺住想擁抱她的衝動,我牽起她的手:「師姑,咱來去坐那裏,我慢慢教你。」一年多來,我可以確定的是,師姊是一位好老師,帶我慢慢走這條修行路。
臺中 張廷旭口述 林玲悧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