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0期
2015-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慈善臺灣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祝福快遞
  草根菩提
  人文教育
  人醫之愛
  晨鐘起薰法香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0期
  人間祥兆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除舊歲迎新年】

連續十五年回靜思精舍圍爐,二月十八日上午抵達,前後轉轉,發現不認識的師兄師姊比往年更多,聽他們彼此交談,能辨別的至少有四川、北京、福建、廣東、山東等地口音;還有幾位來自歐、美的洋面孔。

到處喜氣,上人在午餐後走了一圈:「一區一區,布置我看了很歡喜,但還是唸:怎麼這麼多花、這麼多水果!應節約,不要浪費。但他們說,師父,難得全球師兄姊回來。這樣,我就沒話說了;心想,誠之情誼。」

全球法親從幾天前就開始陸續歸來,僅是圍爐的就來自十五個國家,另外還有多國慈濟人在趕往精舍的途中。圍爐開始,上人照例一會兒便起身開始發福慧紅包、到每一桌去看看大家;「上人好」、「上人我愛你」的聲音此起彼落,連連綿綿。

上人在除夕晚會表演後開示:「四十九年前,我想,要如何讓佛法入人間,如何真正把法用在苦難眾生的身上。因緣會合,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了。那時只有我一個人,是多麼孤單啊;可是,四十九年後的今天,隊伍浩蕩長。除舊歲迎新年,我祈求天下風調雨順,四大調和,世界平安,更期待佛法能普遍在社會,人人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

 

【再忙再累也笑臉迎人】

「昨天中午餐後,偷了一個空,趕快繞到精舍後面,這裏我整年都沒來過。又繞到知客室前面,在那裏遠望精舍外面的景。隨師的人說,我們走去看看;另外又有人說,人很多,若是走進去就走不出來了。這就是我的空間。」

不管怎麼樣,大寮是上人必定探望之處。今年席開兩百多桌,有兩千三百多人圍爐,儘管無法親自發送所有福慧紅包,他老人家總會繞過一個個用餐區,將紅包一一放到香積菩薩的手中。

大寮裏,光是切菜的志工就有好幾十位,牛蒡切細絲,香菇切粗絲,娃娃菜心、大頭菜切塊;掌廚師兄提著大勺不斷攪動油鍋裏的好料。大家發揮創意,把淨斯出品的香積飯、五穀粉變成飯糰、鬆糕、沾醬;帶孜然味兒的菇菇串燒也從沒嘗過。

就是再忙再累,香積菩薩總是笑臉迎人,臺北阿亮師兄、美玉師姊以及高雄的鄒師兄每年必定帶團隊回來辦桌。高雄劉再和、謝美文以及陳文芳、蔣靜芬兩對同修,已連續回來幫忙七個年頭。郭文祥、郭純嘉也是碗盤組的固定班底,每年都要忙到初五,將所有碗盤分類、收妥在地下室才回家。

每個角落的每位師兄師姊,都是抱著服務法親的盛情而來。下午兩點多至茶席小坐,一位接待組的師姊將茶點端來,問她吃過飯沒?她笑容可掬:「顧不得,有三天沒好好坐下來吃頓飯了。趁機減肥嘛!」

 

【心如春田】

大年初一清晨,鐘響鼓鳴,大家披著夜色,安靜肅穆地排隊進大殿做早課,虔心為自己、也為天下蒼生祈禱。全球薰法香的人愈來愈多,上人特別開心,多次提到,每天清晨三點多,還沒敲板他已經在那裏坐著:「敲了板,你們在外面早課,我也做早課,看到人人那麼誠懇,珍惜薰法香,我停不下來。我歡喜,打從心靈的法喜。」

在這一年之始,上人殷殷開示:「一年又過了,人人有期待,凡事從新的一步開始。春來第一天,但願人人心如一畝田,把握春氣播種,將心地好好耕耘,除卻雜草,能生一切法種。發大心立大願,四弘誓願、四無量心是行在菩薩道上的精進基礎。祝心如春田,布善種子,遍功德田。」

上人說,新年到來,我們的願望要如春耕,過去的哪怕是空白,哪怕充滿煩惱無明、懈怠,也過去了。現在反黑歸白,把握時光、把握季節。就如農夫春耕。從一粒穀種開始,把握春氣,把秧苗插在水田中,讓水分恰恰好,應時施肥、應時曬田、應時放水。一粒種子可以成累累的飽滿稻穗,都是因為農夫用心耕耘。

「人的心田不也是這樣嗎?要行菩薩道也要把握因緣。我們已經遇到佛法,人人也要開始用功,不只造福在人間,還修慧在此刻。把握分秒,春的氣象要永遠留在心底。心田要時時耕,這是永恆的心地春田,就如佛法歷久常新,歷久常春。用心,就會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人間祥兆】

春節向師父拜年是慈濟的傳統,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與慈濟技術學院、慈濟中小學校長於志工早會時來精舍,其他距離遠的弟子則是透過視訊連線向上人發願,並聆聽他老人家的新春教誨。

在會客室看了幾場視訊拜年,板橋一早就有七百多人跟著做早課,福建泉州龍湖志工用閩南語跟上人發願。冰天雪地的吉林,大概視訊裝備也結凍了,影像上不來,音訊也斷斷續續,但那一聲聲的「花蓮,花蓮」、「上人,上人」已道盡了一切。當馬來西亞雪隆分會順利連上線,見上人對著螢幕說「雪隆啊,回來吧」,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馬來西亞去年十一月底發生水災,全馬慈濟人攜手投入災區賑災。上人說,大家對不同種族、宗教的受災居民一視同仁地幫忙,誠懇誠意,這就是人間祥兆。

大林慈院兩位副院長扮老萊子,上人讚歎,他們不只演到讓師父歡喜,還真正「做」到讓師父歡喜——傳承大愛,醫療人文從大林開始;為眾生拔苦難,悲心殷實。對於人文志業,老人家更是期許大家時時如蓮花,生於污濁中,卻能清淨無染。媒體要在混濁的惡世中,源源不斷湧出清泉,淨化人心。

最重要的就是法入心,上人對所有弟子再再叮嚀,大家都想做好事,但若抱著誰做多、誰做少的心態去做,雖是在造福,但少了智慧也會造成煩惱。造福的同時要修慧,見人為善,隨喜功德,你做我也做,還要帶著大家一起來做,讓社會祥和、平安。

「這都是大乘佛法。菩薩要成就眾生,就要做好典範,往對的地方,做就對了。期望四方八達,人人來付出,這就是行菩薩道。」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