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0期
2015-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慈善臺灣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祝福快遞
  草根菩提
  人文教育
  人醫之愛
  晨鐘起薰法香
  生命的禮物
  晶瑩童心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0期
  十至十一日 「調和」致福



2.10~11《農十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四大調和是人間之福,人心調和是社會之福,身心調和是人生之福。

開啟心富

非洲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地,去年底到今年初大雨成災,積水不退,蟲蛇四竄,許多茅草、土磚屋倒塌。辛巴威慈濟志工日前針對一千兩百餘戶受災民眾發放大米及毛毯,發現十五歲的少年茂喜(Malse)與八十五歲的祖父,住在用塑膠袋與木條搭建的臨時住處。茂喜因感染眼疾,雙眼不停流淚,居民不敢靠近;慈濟志工前往致贈物資,真誠安慰、擁抱茂喜,讓村民大感驚訝。

六十六歲的奚子娃(Siziva)四年前雙腳受傷,只能在地上爬行;住在鄰居用樹幹及回收鐵皮搭建的簡陋小屋裏。因為奚子娃無法站立,志工遂恭敬跪地,雙手奉上大米及毛毯。

早會時間,上人讚歎非洲這群黑菩薩開啟心靈財富,即使本身也受災,仍心繫勘災、發放,救助比自己更苦的同胞。

「天災人禍威脅眾生命,幸而災難過後,許多人付出大愛。他們心無所求,只盼盡己力、盡所能地奉獻付出,令人感動。」

世間有許多無奈之苦,看似不由自主,在佛法言其實是業力牽引。上人說明,眾生隨著各自的依報、正報而生,因緣匯聚,業報顯發,無常即現前。

「欲消弭天災人禍,除了靠人間大愛救助苦難,亦須調和人心。調伏無明欲念、改變日常行為,保護大地環境;才是遠離災難的根本之道。」

守護「心神」

每逢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慈濟花蓮本會一年一度冬令發放日,持續四十餘年不輟,除致贈照顧戶當月生活物資、年禮,並且圍爐提前過年。十一日晨間,志工齊集精舍迎接照顧戶。

師兄師姊除了準備裝滿年節用品的「福慧袋」,並設置醫療站、義剪區、春聯書法區,還安排環保闖關體驗活動;照顧戶子女也組成青年志工隊,服務與會鄉親,讓大家提前感受年節氣氛。

靜思精舍每月農曆二十四日對照顧戶發放,行之久遠,唯獨十二月於二十三日發放。上人於「藥師法會」說明,臺灣習俗於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神」,這天要清掃、備辦吃食祭拜,諸事繁忙;為了讓慈濟人與照顧戶安心籌辦年節禮俗,故每年農曆十二月提前一天發放。

「過去人心純樸、敬天愛地,就連對煮飯的灶也很尊重,感恩一整年有灶神庇佑三餐無虞。在恭敬送神之後,人們展開大掃除,連平常不會挪動的神龕、灶爐都清理乾淨,等著過正月初四接灶神,繼續守護家庭。」

常說「舉頭三尺有神祇」。上人表示:「『神明』就在每個人的內心,要守護好自己的『心神』──守護自我精神理念,時時起善心,做事不偏差;心中有法、行正不偏,不造惡業,待人處事就能和睦順利。」

農曆年將至,上人籲眾,用感恩、虔誠的心送舊迎新──感恩過去每一天,虔誠迎接未來一年。

自我要求

「慈濟人身體力行菩薩道,是有『法』的慈善機構──所謂法,就是慈、悲、喜、捨。」上人強調,慈濟人要以高標準自我要求,樹立好品格,不能放縱、鬆懈。

與大陸山東志工談話,上人教示,「慈」,要給予眾生歡喜、幸福;「悲」,則是以「同體大悲」的精神為人設想。

「對人要寬,律己要嚴。凡夫難免都有語言上或行為上的瑕疵,要善解他人,卻不能放鬆對自己的標準;嚴以律己,但莫用自己的標準要求人,執著於『我能做到,為什麼他做不到』,凡事以身作則、自我反省,更要運用方法帶動人、影響人。」

佛陀時代,隨佛修行的弟子,即使聽佛說法四十多年,還是傾向獨善其身;直到佛陀年老,捨方便法而說真實法,大比丘們感悟,決定行大乘法自利利人,使佛法流傳至今。上人以此教眾:「傳承法,就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讓人感動進而效法。」

就如辛巴威本土志工雖然生活窮困,也因水患受災,仍然走入重災區付出,關懷受村人排斥的少年。「這個舉動就包含了慈、悲、喜、捨的精神,也是以身作則教育民眾。」

防災之道

慈濟人累積數十年救災經驗,為了讓志工在冰天雪地中救災能保暖,人援會研發出調溫充氣背心;災後環境衛生惡劣、水源受污染,民眾因而感染疾病,故慈濟委託相關行業改良易於攜帶、方便起火又安全的無煙汽化爐,幫助民眾煮沸飲用水和食物,保障衛生。

此兩項救災物品,在近日空難關懷中均派上用場。上人表示,慈濟應各種災區狀況持續研發救災物資,然而這只能減輕受災之苦,無法挽救已成的災害,更無法防止天災人禍。

「真正要防災,唯有淨化人心,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上人呼籲大眾共同體認環保的重要性,降低享受、牟利的欲望。

「四大調和,就是人間之福;人心調和,就是社會國家之福;人人照顧好自己,身心健康,就是自我之福。」上人與眾共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