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4期
2011-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發現歡喜
  【2011年慈濟全球浴佛大典】
  人醫之愛‧阿根廷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吉隆坡
  百川歸海
  聞思修
  出版書訊‧《從竹筒歲月到國際NGO——慈濟宗門大藏》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緬甸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4期
  支持他勇敢逐夢

◎撰文、攝影‧翁詩盈

莽應龍市場,位於緬甸首都仰光的西北邊,是緬甸最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每天清晨,一輛接著一輛的大卡車、小貨車,將各地最新鮮的蔬菜、水果送到這裏販賣。

奈威堂的足球夢

走在車水馬龍的車道上,十二歲的奈威堂對於市場內熱鬧的街景一點都不陌生;一年多來,每天天剛破曉,他就得從溫暖的被窩中起身,搭公車前來「賺錢」。

年紀還小的他,心疼父母辛苦工作,一心想要幫忙改善家計;清晨六點半,他向報攤老闆批發報紙,到市場附近的咖啡店兜售,逢人就問:「您要買報紙嗎?」一天工作三個小時,約能賺取一千五百緬幣(相當於新臺幣四十五元)的收入。

這份半工半讀的工作,對他來說很吃力,但因為心裏有夢,奈威堂不覺得疲累。

奈威堂立志當一名足球員,家裏收集許多足球明星海報;一份約新臺幣十二元的足球週刊,對他來說是一種奢侈,因此他選擇賣報來追蹤足壇最新動態,「沒有顧客的時候,我就看報紙,不花一分錢!」

雖然圓了足球夢,課業卻深受影響,他每天上學總是遲到,數學永遠不及格。去年八月,慈濟開始補助奈威堂和姊姊凱美芯上學費用,他終於可以專心讀書,不用再上街賣報。

凱美芯的醫師夢

慈濟志工溫斯郎回憶第一次來到奈威堂的家——那個跟親戚借住的簡陋小屋,四周環境髒亂,四面牆沒有一片完整,木柱間只用破舊帆布遮著,一到雨季,屋頂就漏水,一家人只好窩在小角落,夜裏無法安眠。媽媽妙妙茉原本替人洗衣掙錢,經歷一次輕微中風後,無法再像以前那樣辛勤工作。一家七口靠著爸爸在市場打零工,加上大哥的薪水,還是入不敷出。

「收入不定,孩子的學費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壓力,」媽媽說:「幸好慈濟提供助學補助,減輕不少負擔。」為了讓這一家人能擁有較好的居住環境,慈濟也補助修繕費用,讓他們可以整修房子,免受日曬雨淋之苦。

十六歲的姊姊凱美芯品學兼優,就讀慈濟在納吉斯風災後援建的馬揚貢第一中學;慈濟人回憶剛接獲學校提報,前往關懷時,「大部分的家庭都說需要補助,但凱美芯卻說,雖然環境很苦,但她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自力更生。」小小年紀相當知足,讓志工們印象深刻。

一年多來,慈濟人除定期帶來助學金,讓凱美芯不用為了補習費發愁,也補助念六年級的弟弟奈威堂學費。慈濟人得知凱美芯近視了,特地將醫師請到家中,為她檢查視力並免費配戴眼鏡。

家境辛苦,凱美芯更能了解窮人家的困境;她立志要當一名醫師,走入窮鄉僻壤行醫。「新聞說,鄉下有人被蛇咬,沒有及時醫治就往生。我想幫助貧窮人,也想要幫助孤兒,他們沒有父母,比我更慘。」

為了實現當醫師的夢想,凱美芯每天做完家事便在燈下專心用功,往往讀到凌晨三、四點;三月考完大學入學考試、七月即將放榜,「我很努力、很刻苦,想要成為醫師;如果今年考不進醫科,明年再考,直到考上為止,永不放棄。」。

不論是成為醫師或足球員,姊弟倆的夢想日漸踏實;凱美芯一臉笑容說:「認識慈濟後,師姑師伯帶給我力量,讓我一步步,勇敢向願望邁進!」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