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4期
2011-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發現歡喜
  【2011年慈濟全球浴佛大典】
  人醫之愛‧阿根廷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吉隆坡
  百川歸海
  聞思修
  出版書訊‧《從竹筒歲月到國際NGO——慈濟宗門大藏》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緬甸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4期
  好心理,就有好地理

◎撰文‧黃懿嫣

人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顧好人我「心理」,
即是最好的「地理」。


一群師兄師姊遠道而來,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慎重地向上人報告新聯絡處的地點。

那是一棟大廈的一樓店面,坐落在熙來攘往的大馬路邊,地點佳、坪數格局也理想,若能圓滿此事,當地慈濟人將有個溫暖的聚會所。

師兄認真說明出入動線規畫,以及如何進行內部裝修。簡報完畢,上人不解地問:「為什麼設計由後門出入呢?」

上人有此一問,並非偶然,因為「出入走正門,心正行也正」是上人多年來的身教,也是慈濟各項建築設計的原則,蘊含著心念端正、行進之間「不走後門」的生活教育。

「沒有走後門,只是想從旁邊的門進出。」師兄試著解釋。

「為何不從大門出入呢?」上人再次問分明。

一位師姊表達:「師父,我們的規畫主要有三個考量:第一,前門緊臨馬路,比較吵雜;第二,當地風氣保守,怕民眾對慈濟不了解,看見許多人穿著制服出入,會產生困擾;至於第三個原因,我也不知道該問,還是不該問……」

師姊頓了頓,鼓起勇氣說:「這棟大樓前面正巧對著另一棟大樓的屋角。」

語畢,大家微微笑了出來,像是終於講出心底話,鬆了一口氣,也像是自覺「明知故問」,有點兒尷尬。

上人再看看大樓的照片,從容問大家:「屋角對屋角,有什麼不好?如果不好的話,住在樓上的人要怎麼辦?」

以問解問,上人語似幽默,卻是教導慈濟人應守持「正信與正念」。

眾人聽了上人開示,像是吃了定心丸。上人悉心提示房屋使用規畫:「屋子緊鄰大馬路邊、交通流量大,設為聯絡處不一定合適,不妨考慮成立靜思書軒,可以舉辦講座,提升人文品質,更可邀約大眾前往分享和上課。別從側門出入,將正面裝修好,由大門進出吧。」

見眾人展露歡喜,上人慈祥表示:「別擔心『屋角對屋角』,若因此捨棄正門,多麼可惜。最重要的是大家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就能成就因緣福地。」

福人居福地。顧好人我「心理」,即是最好的「地理」,上人平日即是如此教導。期待人人對佛陀教法能深具信心,守持正信。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