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無聲說法」的法會
五月八日,福嚴佛學院學務長傳妙法師帶領學僧三十餘人,前往臺北中正紀念堂參加二○一一慈濟浴佛法會。福嚴僧眾連續幾年參加,「無聲說法」是學僧今年的學習心得。
「說法」是出家人的責任。如福嚴佛學院設有「推廣教育班」,讓佛研所學生練習講解佛法給一般大眾聽。要把高深的佛法「說」給一般人聽得懂,並不容易;除了要有心得體會,還要具備「說法的善巧」;更重要的是,要有「聽眾」願意來聽法,否則恐怕要效法「生公」說法給「石頭」聽了。
浴佛當天,我們說的是什麼「法」?可能是「出家法」——讓海內外大眾知道有佛教、有出家眾;我們也說法給自己聽,練習正念、正知的「威儀法」——學僧在大眾迎接法師進場的路程中,心裏可是戰戰兢兢,不斷攝心照顧呼吸和步伐。
其實,與會大眾也是相互說法啊。見聞「隊伍浩蕩長」的慈濟菩薩,在現場時間壓力下,溫順耐心地聽從指揮、揮汗重複演練,彩排時,慈濟人為出家眾說的,正是一場極佳的「柔和忍辱法」。
蒞臨浴佛法會「聽法」者,包括總統、政府首長、駐臺使節、政黨主席、軍警代表、醫護人員……和現場成千上萬的民眾,還有透過衛星、網路轉播聆賞的全球觀眾。
學僧以為,能以佛弟子的身分與形象,出席這樣萬眾矚目的盛會,以具足正念的、默然無言的莊嚴威儀,感動天邊與眼前的民眾,較之在教室中費盡唇舌的「有聲說法」,或許更有效率。
對所有佛弟子而言,「無聲說法」是一門「必修課」;感恩也讚歎慈濟基金會「為佛教、為眾生」,舉辦這樣盛大莊嚴的浴佛「法會」。
散場後,學僧從中正紀念堂大孝門走出來,看到一位老阿嬤牽著小孫子與我們錯身而過,彷彿當年阿嬤帶我去寺廟與佛結緣的景象。或許多年後,孩子的記憶中會浮起一景——某年初夏微熱的傍晚,曾跟阿嬤手牽手,遇到一群靜默的出家比丘們,還有出家眾背後、廣場上那一大片「藍天白雲」的身影……
新竹 釋長叡
紐約慈濟 獲傑出亞裔獎
五月是美國亞裔傳統月,全美各地亞洲、太平洋地區移民,紛紛在這個屬於自己民族的特殊月份舉辦慶祝活動。五月十日,紐約主計長劉醇逸,代表市府頒獎給包括慈濟在內的傑出紐約亞裔美籍人士和團體,表揚他們對社會的貢獻。
劉主計長表示,慈濟為社區服務、為國際賑災付出,這分「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無私精神值得鼓勵,也是紐約市的光榮,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亞裔組織跟進,讓主流社會更認識亞裔優美善良的傳統。
日本領事廣木重之特別以中、韓、英語致詞,感謝紐約市市民和團體,熱烈響應捐款救助東日本大地震的受災民眾。
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師兄領獎致詞時表示,今年是慈濟成立四十五年,志工遍布全球五十個國家地區,國際賑災足跡則走過七十多個國家;不分國籍、種族、宗教,在世界各地播撒大愛種子,關懷需要幫助的人。
今年也是慈濟紐約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能榮獲市府肯定,這分「禮物」給予全體志工最大的鼓勵。紐約慈濟人自許日後要更精進、更付出,迎接未來無數個二十年。
美國紐約 楊淑瑛
珍惜親恩及時行孝
我和先生在市場做生意,每天從半夜一點工作到清晨七、八點;早期市場月休兩天,每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慈濟大型環保日,我們就利用下班後投入環保;雖然累,卻甘之如飴。
十年前,隨著婆婆從市場生意退休後,我們的工作量也跟著減輕;由於家庭生活無虞,我們開始全力投入慈濟志業,深耕慈善,得以見到社會暗角有許多苦難人。
婆婆每星期需洗腎三次,二○○六年我和師兄要承擔協力組、隊長之前,內心很掙扎,但《靜思語》:「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以及「行善行孝不能等」鼓舞了我們。所以每當接到勤務時,我們會留下一人在家照顧婆婆,還常相互開玩笑「你去行善,我在家行孝,回來功德分我一半——和我分享心得。」
我跟婆婆相處得很好,像母女一樣無所不談。記得有一年參加浴佛,回家後我送給婆婆一朵玉蘭花,還擁抱、親吻她,祝福她母親節快樂,當時婆婆感動得掉淚。有一次帶婆婆到九份老街遊覽,她告訴我,已有五十多年沒有來過,當下我深感要撥出更多時間陪伴婆婆到處走走,因為人生能有多少個五十年,曾經走過的景致,誰也不知這輩子是否還有機會重遊。
沒想到,老人家的身體每況愈下,她小腦漸漸萎縮,無法溝通,連眼睛也無法示意,還因糖尿病而截肢。每當婆婆心情不好,脾氣就要爆發時,我都想要趕快逃離現場,但想到上人的教誨,我來慈濟不就是要學習如何做人嗎?心中充滿不捨。
今年三月十五日,婆婆走完了辛苦的一生,辦理後事的過程中,儘管大哥大嫂不是佛教徒,卻也包容、善解地隨佛教儀式,每日念佛,全家大小茹素齋戒;我們也把握因緣跟兄嫂們談佛教、說慈濟。
感恩走進慈濟,能在每個人生過程中用心學習;期許自己時時調整腳步、從心出發,為自己譜寫每個人生階段的豐富色彩。
基隆市 陳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