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4期
2011-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發現歡喜
  【2011年慈濟全球浴佛大典】
  人醫之愛‧阿根廷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吉隆坡
  百川歸海
  聞思修
  出版書訊‧《從竹筒歲月到國際NGO——慈濟宗門大藏》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緬甸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4期
  鐘鼎山林的共鳴

◎撰文‧盧蕙馨(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插畫‧李讚成

「手以載道」的美麗境界,是慈濟獨特的風景,引人走入祥和的心靈空間。
練習過程的勞累磨合都會消融,留在記憶裏的是,人人內在鐘鼎山林的共鳴。


從前很羨慕手語隊的師姊,看她們以柔和優雅的身段,垂目凝神在手勢的千變萬化間,綿綿訴說人間情中的覺有情,令人感受到「法」真是無量無邊。

漸漸地,手語歌曲普及到慈濟社區據點,許多人加入學習行列,而且也不再是師姊的專利,許多師兄也能百鍊鋼繞指柔。表演隊伍或小或大,不限場地,即使六位或八位出場,也能將觀賞者帶入一方祥和的心靈空間。

我也發現,有許多經歷滄桑的面孔和身形,也在手語表演之列。勞苦重擔的歷練,融入眉宇間,手指儘管粗糙多皺,比起來特別真實有力;不只是美善的演出,也是真情的流露。

我一直以觀賞者的角度,看此慈濟獨特的風景。多年前雖曾上場表演過「因為你因為我」,但因練習過程中愈看他人的輕盈,愈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料。即使畢業典禮上,幾次以師長的身分,參與「叮嚀」的手語演出,但那手勢已然簡化,只能說是動作而已。

去年將盡,教育志業體同仁也有機會參與歲末祝福手語演繹。我被到處找人、古道熱腸的月嬌師姊問及能否參加時,不覺動了「不能置身事外」的念頭,也很想進入愈來愈盛大的經藏演練,真切體會那是何種況味。

開始學時,自己像木頭人一樣,零零落落地跟不上基本動作。十八句「懺悔煩惱障」的「改往並修來」,意思都很接近;不只要背句子、要記得前後順序,還要配合手勢,難以想像如何從分解動作到達「手以載道」的美麗境界。

我每日早晚對鏡勤學,好不容易可以跟上音樂了。但跟著隊伍練習時,發現自己顧著比完,比別人快半拍,因此也要用眼睛餘光,配合同伴的節奏,包括隊形變化的步調。

上場前兩天,又發現必須要跪地表演;長跪不打緊,坐在腳跟上,從腳背傳來的疼痛分散了專注力,只好當是堪忍的禪修練習。從外場的大理石地板到臺上的木頭地板,痛的感覺一次次襲來又去。

演出時,目光所及是前排襟上別著蘭花、剛受證的新發意菩薩,心上閃過「莊嚴」兩個字,我願以心、以手禮讚。但覺臺上一片行雲流水,忘了痛楚,退場時竟覺意猶未盡。

夥伴們都流露圓滿演出的歡喜,練習過程的勞累磨合都已消融忘記,留在記憶裏的是,人人內在鐘鼎山林的共鳴。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