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但不「偉大」
◎撰文‧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插畫‧李讚成
偉大的心胸不是來自優秀,而是來自見識;
因為見識,才懂得該在哪裏犧牲,該往何處奉獻。
初到慈濟大學服務時,我開始仔細觀察這個學校如何實踐其教育志業的理念。一開始,我跟其他從所謂「優秀大學」來的老師一樣,總是不停地要尋找它的優秀點,但我還沒發現其「卓越」之處,它卻逐漸教我學會何謂「偉大」。
通常一個學校對外招生,絕不是僅靠一般教育信念,而是憑藉依著何種氛圍設校,而這氛圍又立基於它的根本哲學信念。當我剛進慈大時,我已經在國立大學任教二十五個年頭,有些事情理所當然被我忽略,例如:看到學生在環保站當志工,我只視之是年輕時期的閒餘活動;看到學生輔導花蓮貧困孩童,我也不以為意,腦海仍想著如何把學生帶往優秀地帶……
直到我在這學校待了三個年頭後,我的想法完全轉變,因為我開始懂得一個道理,「優秀」與「偉大」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向度——「優秀」的盡頭是爭權奪利,很少是救國濟民,且未必會去解他人的倒懸;但「偉大」卻能讓人依山傍水,感覺有浮力並有所依靠。
我領會到一個學校的偉大,在於它無條件地接納任何資質的學生,肯苦口婆心改變他們偏差的心態,讓他們在平凡之處用心,且這些地方都是當道的「優秀觀」所忽視的。或許,這裏的學生在智能方面無法與名校相比,可是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處處皆能體會「為他人」的氛圍,這是一種偉大力量的浮力,與優秀的競爭哲學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當我在花蓮的餐廳吃飯,慈大學生很自然掏出自行攜帶的環保碗筷用餐,而這是優秀的台北看不到的,你就可以窺見慈濟的偉大。當一個人想要推廣攜帶式的環保餐具,他會向慈濟大量購買,只因為慈濟一直在看似小處的地方用心,只要對的就去做。不似優秀世界不問對錯,只問功利;有利則爭,無利則偃。
多數人向來將「偉大」等同於「優秀」,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謬誤;這也讓目前社會只見優秀哲學而無偉大哲學,只有追求卓越政策而無偉大的精神力量。要知道,偉大的領袖心胸不是來自優秀,而是來自見識;因為見識,我們才懂得該在哪裏犧牲,該往哪兒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