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富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往前走,往後看】
臺中慈濟醫院二期院區即將啟用,二○一一年七月二日,上人專程前來感恩,其他五院院長及慈濟四大志業體主管也齊聚一堂,提供建言與協助。
「問我慈濟的醫療志業起於何時;我說,起於四十五年前。一念動三千,那一灘血讓我起心動念。」上人語重心長:「第一期四年多了,像《法華經》中的化城;在地大德已經很肯定我們,未來要照顧的病患會更多。我們的理想與使命就是作醫療典範,不只是設備好,還要做到醫病、醫人更醫心。」
臺中慈院雖年輕,卻已榮獲九十九年度新制醫院評鑑的「特優醫院」,還以滿分奪得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第一名。陳子勇院長強調,大家要思考的是能為整個大地區做什麼,如何從慈濟的觀點來看世界:「一路走來,很多的辛酸苦辣,但最多的是甜美。我們準備好了,蓄勢待發!」
聽陳院長表示要輕輕踏上、穩穩站好,上人頷首微笑:「往前走,步步踏實;往後看,事事感恩。走路要輕,怕地會痛;人人都要時時以輕柔的心態來面對我們的人生。」
目前病房全滿,許多病患雖願等候,大家卻不忍他們的病痛因而拖長。這邊不能停,那邊得盡早就緒;同仁們宣示全力以赴,分梯次搬遷,一切以安全為前提。至於啟用典禮的日期,則是大家一致贊同,由上人拍板定案。
全臺至少十九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將於八月初從高雄啟動,再從臺北來到臺中、彰化。成千上萬的入經藏菩薩們與全球歸來的慈濟人,都會在那溫馨與祥瑞的八月二十一日,為臺中慈院寄予最虔誠的祝福。
【均富】
上人七月一日出門,十日回花蓮;隨他老人家全臺繞一圈,赫然發現每個地區的師兄、師姊不但智慧增長,而且還三級跳。人人都變得更柔軟、更善解,潛力明顯獲得進一步開發。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在入經藏!
儘管排練密集而勞累,人人卻是無論如何都要入經藏。除了各行各業、各階層的男女老少,就連肢障、重聽、弱視、不識字或不懂中文的菩薩也不顧一切障礙,虔敬奮勇地參與這場大法會。
「美啊!大家的虔誠、精進,我看到了!」上人每到各地都會去瞧瞧排練情形,殷殷讚歎每個人都是身、口、意入經藏;舉手投足、開口動舌都是法。心貼法、法貼心,心與法會合:「這樣的整齊、這樣的美,美在三輪體空,美在人人都能與別人配合。」
上人開示,這一波最重要的就是「慈悲等觀」。我們不只是教富濟貧,也濟貧教富,讓人人均富,心富、愛富;富裕的人和貧窮的人都可以幫助人。這一次,我們不是表演,是藉著大懺悔的道場為普天下祈福。法水點滴入心,不只滋潤自己的心地,也滋潤大地所有的生命。
「要把內心理解的法大聲唱出來,上達諸佛聽。一念動三千,看我們大家的心念能不能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走筆至此,上人欣慰的神情又浮現眼前。此趟從中到南再到北,足足聽到他老人家說了三次:「一路看見,田裏的稻穗都垂下來了,粒粒飽滿!」
【一性圓明自然】
往來各處慈濟聯絡點,彷如身在佛國。從三月到現在,全臺各地每天都有人在唱誦經文、大懺悔,社區道場天天挑燈夜戰,大家日日浸浴在佛法之中。這種情景,光是用想的,就足夠讓人覺得臺灣是個因緣殊勝的福地了。
慈濟四十五周年,上人送給大家的珍貴禮物正是入經藏:「大家給我那麼多,我拿什麼給大家?只有『心與法會合』。師父年紀大了,不忍心人人都有我知我見的煩惱,擔心把大家帶到一半;所以要藉由這樣的大動作讓大家精進,師父就會安心。」
上人說,無論天災或人禍,起因都是人心無明。瞋怒之火一起,少數人的心念偏差,就可讓遍地蒼生受苦難。要救世唯有從心,把心靈的無明瞋火息滅,人間才能祥和。「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覺性,佛陀能覺悟,我們也能。雖不能期望自己這麼快就能成佛,但起碼要喚起圓明本性。我們的圓明本性就像一顆寶珠,落到泥土上,骯髒了;乘這回入經藏,把它好好洗乾淨,就能照徹乾坤。」
七月八日、九日在臺北關渡,除了靜思書軒小志工們的「諸佛聲聲呼喚」,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郭展辰小菩薩。七歲的他是陳麗絲師姊的孫子,自己對著電腦教學影片看啊看的,竟然把手勢、身段、眼神都學得絲絲入扣。
小小的他如此莊嚴,在臺上演繹佛法時的純真、篤定、沈靜,簡直就是渾然天成,感人至極。何謂「一性圓明自然」?那一刻,我相信我看到了!
【創造湧泉】
這一次全臺兩、三萬人入經藏,每個人都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調教,種子團隊個個都瘦了一大圈,辛苦不言可喻。擔任總策畫的慈悅師姊更是風塵僕僕地在全臺各地講解、培訓、驗收;使命必達的毅力與拚勁兒令人動容。
在整理圖檔時發現慈悅這張照片,讓我為之驚豔。說實在的,自從認識這位鐵娘子以來,還不曾見過她如此甜美可愛,整個人顯得非常放鬆,十分溫柔。難怪上人誇獎她,這次是真正入法了。
七月九日上午,在經藏演繹中擔任擊鼓的人文志業中心同仁特地演練一番,請上人在會客室的窗前觀賞。每個人都打得好極了;上人讚歎他們,雖來自不同單位,卻是非常合心,所以才能有這樣心、鼓合一的效果。
鼓聲如雷,記記都彷彿震出內心的湧泉。記得上人曾說,時間不斷飛逝,無常跟追在後。我們學佛,若光是聽,內心沒有接觸、感覺,就好像一條水管,水從這一頭流到另一頭,水管本身卻沒有留下任何水。
此次在臺南,上人也講了一段非常精彩、有關在內心創造湧泉的話。遺憾的是,我因臨時走開,未能逐字錄下。然而,僅是後來聽聞一位師兄轉述,便讓我覺得法喜充滿,一定要與大家分享了。
上人所說的大意是,光聽法而不入心,便如同等天上下雨,一時之間或許能得到滋潤,但水乾之後就什麼都沒了;若是法入心、能攝受,便如同在心中掘井,法水自然源源不絕如湧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