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3期
2011-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寰宇慈濟
  【特別報導‧慈濟45周年】
  人文新賞‧長情劇展
  【特別報導‧汶川地震三周年】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一年三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奧地利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3期
  心靈交流道


祖國患難,異鄉獻情

日本大地震及海嘯發生後,作為一個住在香港二十二年的日本人,卻無法援助自己的同胞,我心中備感焦急,每天都很悲傷。

妻子周雅玲是慈濟委員,她告訴我香港分會將在北角舉行街頭募心募款活動,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並決定捐款;因為透過大愛臺,我看到慈濟人總能迅速前往災區、將救援物資親自送給受災民眾,讓我對善款的使用很有信心。

一九九九年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我首次在香港參加慈濟街頭募款。經由上次經驗,加上這次又是為祖國募款,我完全沒有畏縮,捧起勸募箱大聲地向來往的行人勸募。

我以日文「 お願いしま~す 」不斷地感謝、拜託大家,隨即有許多人投入善款;有些人不僅捐款,也對慈濟活動感興趣,紛紛留下聯絡方式。

大自然災害不斷,人心難免不安,危機意識也加強了。證嚴上人時時啟示眾人:人類為了舒適生活而伐山填海,不斷破壞大自然;災害是大自然的警訊,受災者亦如一尊尊觀世音菩薩「以身示相」警示人類。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應謙虛地愛護萬物,與大自然共生息。

上人開示深入我心,我想再加強學習中文,每天用心聆聽並運用在生活中。

謝謝香港分會的師兄、師姊熱情地把我當成一家人,讓我有機會走上街頭,為日本賑災募心募款。星期六的下午,行人熙來攘往,捐款很踴躍,我不禁在心中合掌,向大家深深地鞠躬……

香港  岡田明英(翻譯/潘翠微)


電影傳法,預結佛緣

四月三日,大愛電視臺費時五年製作的「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在拉斯維加斯克拉克郡圖書館戲院(Clark County Library-Flamingo Theater)公演。

在這舉世聞名的「賭城」,秀場林立,許多業者為了標新立異,甚至將大象老虎都搬上舞台;看秀成精的賭城人,會接受這個主題嚴肅的佛教故事嗎?

「皎月知我願,傳燈去他鄉,波折不能阻,心淨灑馨香……」影片上映前,美國總會二十八位擔綱〈行願〉演出的師兄,在飄著乾冰的舞臺上「划」著法船前行,在場的「老外」雖聽不懂歌詞,卻目不轉睛,被動人的旋律、柔和的手語深深打動:「從不知有這種藝術,一舉手、一投足竟能如此美麗!」

國畫老師王有玉特別留心動畫繪製:「過去以為動畫就是卡通影片,是演給小孩子看的,看完電影才赫然發現,無論是人物、建築、服飾、船隻等造型,皆經過嚴格考據,甚至前往博物館考察;四秒鐘的畫面須費時兩星期製作才能完整呈現,這分堅持正是慈濟精神!」

「弘法度眾生的精神雖是雲淡風輕,卻能雋永流芳。」影片最後一幕,讓葉樹毅印象最為深刻;而沈小姐也表示:「看過電影後,更增添了對佛門子弟的恭敬心!」

許多觀眾深受感動,連兩位燈光師也讚賞有加。一位志工家屬說:「參加慈濟活動多年,第一次聽到用英文唱『祈禱』;以前只覺得音樂優美,今天才知道歌詞這麼感人!」

鑑真大和尚第六次東渡時,曾在揚子江畔為二十四位沙彌授戒、預結佛緣,想必當年的沙彌們都已度人無數;而今「鑑真大和尚」越渡太平洋而來,在花花世界的「賭城」竟能招引兩百一十七名觀眾,耐心看完全片並起立鼓掌,誰說,這不是預結佛緣?

相信這九倍於當年揚子江畔的人數,未來也能在賭城開花結果。

美國拉斯維加斯 鄭茹菁


行善報母恩

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在今年母親忌日到來前,我終於為母親圓滿了榮董。

母親生於艱苦的年代,十七歲時走入婚姻,婚後不但與父親胼手胝足開創事業,也生育了兩對兒女。但這段婚姻維持不到十年,即因父親外遇而起變化。

離婚後,母親帶著兩個小孩生活,日子辛苦,還須承受異樣眼光;在那純樸的鄉間,村民的蜚言流語很傷人,母親的滿腹委屈有苦無處訴說,懵懵懂懂的我,成了她唯一訴苦的對象。

或許是因為積鬱成疾,母親因癌症往生時才三十七歲,而那時我未滿二十歲。

直到我嫁做人婦、為人媳之後,才真正能感受母親被丈夫背棄、又得不到公婆疼惜的委屈;也是在我生兒育女後,才親身體會母愛無私奉獻的偉大。想起母親與父親簽字離異時,須面臨與另外兩個骨肉分離的煎熬,最教人心疼。

二十六年來,對母親的思念不曾減少,每每望著母親遺照,我總因沒能回報母親的養育恩澤而傷心痛哭;身邊若遇到與母親同年次的婦人,總吸引我與其多聊幾句,心中渴望著:如果媽媽還在世上該有多好!我一定會接媽媽一起住……

為了感念母親,我發願以「行善」代替「行孝」。我雖不是大富大貴之人,婚後幸有幸福美滿家庭,平時先生給的零用錢我都捨不得花用,一點一滴存了下來,努力好多年終於如願為母親圓滿榮董。

今年一月十七日,我代表母親接受上人授證,懇求佛菩薩慈悲做主,將這分功德迴向給母親,以報答母親對我的養育之恩。

臺中市 劉宜喬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