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6期
2014-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大地保母
  生命的禮物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特別報導‧關懷菲律賓海燕風災
  祝福快遞‧美國
  助人線上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三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6期
  心靈交流道

從鏡頭走進慈濟

看著由空中遙控攝影飛行器所傳回來的畫面,青山綠水,風光明媚,城市聚落在山邊,一旁還有碧藍大海,廣闊無邊際。這是四百公尺高空所拍攝的影像,這裏是菲律賓中部的獨魯萬。

完成拍攝任務後,身旁一群孩童的好奇雙眼,始終沒離開過飛行器,一人一句地興奮討論,偶爾還夾雜幾段歡樂笑聲。看著那分天真無憂,我們幾乎快要遺忘身處在一個剛經歷過海燕風災毀滅的城市。然而,路旁幾個屍袋立刻把我拉回現實;即便海燕已走了三週,仍然能從海邊殘屋破瓦裏發現無名遺體。

某日,我們前往當地永久垃圾場執行空拍任務,突然而來的大雨,讓我們中斷工作,與垃圾場看守人員一同躲雨。閒聊中,我們意外得知身旁兩個塑膠棚底下埋了因風災罹難的往生者。看守人員向我們比了七隻手指頭,我們問他「hundred ?」只見那人搖頭回答:「thousand。」當下我們張大口、瞪大眼,只留下大雨不斷敲打棚子的啪啪聲響。

「慈濟!慈濟!」尋向聲音處,是一位滿頭銀髮的長者,我很習慣地豎起大拇指回答:「Go ! Go ! Go ! Mabuhay !(加油)」這是在獨魯萬每天都會遇到的熱情鄉親,還好有師伯事先傳授大家幾句方言,讓我們用熱情鼓舞的心態來回應鄉親們。這分智慧、經驗的傳承,讓大家在互動中彼此打氣,也蘊藏了面對未來重建的信心。

在獨魯萬這片福田中,我不只是看見無奈嘆氣的眾生、殘缺破爛的家園,更見證慈濟帶給居民一件又一件令人破涕動容的事蹟;慈濟踏出以工代賑的一小步,卻是令獨魯萬從滿目瘡痍中站起來的一大步,當眾人心口一念重建家園,膚慰著海燕留下來的傷口,一句「做,就對了!」共同化不可能為可能,成就圓滿這一大因緣。

如今回到臺灣的我還是時常想著,如果不是穿著這身藍天白雲,我能夠看見這樣多非凡的人、事、物嗎?九二一地震那年,我從鏡頭裏認識慈濟,爾後承蒙善知識引導,感受佛法雨露滋養,終於也從鏡頭裏走進慈濟。慈悲讓心變柔軟,每次聽到法親們分享:「來慈濟後變得好愛哭!」心裏總是笑著附和:「我也是呢!」 。

但是,慈悲心也讓我變得更勇敢。懷著一分助人的心,無畏地站在屍塚旁執行拍攝任務,我慶幸自己生活在美好的地方,也體悟應當「把握當下」,努力實踐「做好事別少我一人,做壞事別多我一個」。

這幾日臺北陰雨綿綿,相較於獨魯萬的熱情陽光,落差實在大了點。不知道當地小學那些組合教室蓋好了沒?師兄們身上那套被汗水浸溼的藍天白雲,一天之中溼了又乾,乾了還溼;為了小朋友的殷殷期待,即便是頂著烈日,也不停歇勤奮地繼續搭建,那衣服上的結晶鹽漬,正是鏡頭裏最美麗的見證。

大愛電視臺 張偉忠

一條毛毯情意重

在獨魯萬發放前夕,我一如往常地先跟居民打聲招呼,希望能親近彼此,進而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

看見隊伍中排著一位瘦小的居民,我誠摯地問候:「先生,你好嗎?」他說:「我很好。」我又問他:「你的家人好嗎?」他說:「我有七位家人過世。」一聽我就愣住了,再一次問:「還好嗎?你要怎麼調適呢?」他就指著毛毯:「沒問題的,因為我有這個。」

登時一陣心酸湧上,想到他失去了七位家人,竟然能因為一條毛毯而心安;於是我跟他說:「現在換你抱我一下,因為我擁有的不只毛毯,卻沒有很OK。」後來我們相互擁抱,他的眼淚就靜靜流下來。

我感受到,這對他們而言不僅只是一件毛毯,而是支持著他們的愛與力量。活動中,當我們唱著「一家人」,比著手語,他們一邊看就一邊流眼淚;歌曲一結束,他們衝向前來緊緊擁抱我們。除了居民,連維護發放秩序的警察也充滿感恩,不僅幫我們整理好毛毯,甚至在我遞完毛毯轉身時,警察也恭敬地對我們九十度鞠躬。

活動結束離開發放會場,居民們等在鐵門外面,要跟我們道別;當車子行駛在路上時,路人看到我們的車輛經過,追過來跟我們說再見……

返程時,我們抵達風災中受創嚴重的機場,正當整隊準備登機時,在場的獨魯萬居民與安檢人員,突然對著我們鼓起掌來,還用菲律賓語唱著「一家人」。歌聲來得突然,當下許多師兄、師姊不禁掉下淚來。

經過安檢門時,有三位移民官看到我身穿慈濟制服,開始與身旁的人低聲交談。我原以為是證件出了問題,直到他們看著我說:「我們在電視上看過你,還有你們慈濟人來幫助我們國家,我們要跟你們道謝。」就見三位移民官起身跟我鞠躬合掌道謝,我感動久久說不出話來。

回顧這趟賑災之行,我得到的不只是見苦知福,也感受到獨魯萬居民那分心寬念純的感恩之情。我不斷地思索著,如果災難發生在自己家園,我們能否像他們一樣堅強、勇敢地面對所失去的一切?

臺北 尤慧文
(凃心怡整理)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