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法船 心地揚帆
◎撰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入經藏菩薩在法船隊形中揚帆,象徵運載群生到彼岸;
經藏演繹落幕後,法船更積極航向各社區,普度眾生上慈航。
每當「一性圓明自然」的音樂響起,大夥兒同時伸出右手撫摸地球時,有那麼一隻手,深深地吸引著後方入經藏菩薩的目光,那手皺紋很深、指甲凹陷,卻透著光發著亮,像似操持家務、任勞任怨的母親的手,給人溫暖與呵護。
南投埔里劉慈佩的這雙手,在九二一大地震後開始做慈濟事;最近半年來,二十餘次由埔里到彰化靜思堂入經藏的共修排練,有時清晨、有時傍晚集合出發,她偕同多位志工備製各式各樣的餐點和茶水,讓大家維持體力;有時她分身乏術,就交代給從事專業烘焙的兒子說:「土司裏的堅果一定要多放,師伯師姑的營養才會足夠喔!」
劉慈佩最初被編到妙手B組,好不容易熟練了幾個段落,之後配合團隊又被換到妙音B組,「編在哪一組都好,只要能參與入經藏就好。」
她說,每回唱到「開經偈」就非常感動,想到能遇上這難得的因緣,了解並受用這妙法,「此生何其有幸啊!」演繹「果報障‧至誠發願」的法船隊形時,感受良深:「好像跟著上人同在一艘法船上。上人走到哪裏,我們就跟到哪裏。」
五月於花蓮啟動、八月密集巡迴演出的二十六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八月二十八日在彰化畫下句點;而人人心底那一艘艘法船,正積極揚帆……
續法緣,真空妙有解心苦
這場心靈法會,臺上臺下超過三十萬人參與,會後更是招生的開始,各社區舉辦茶會或感恩會,相約持續誠齋戒、入經藏,讓淨化心靈的願力源源不絕。
八月上旬完成演繹,八月下旬起,臺南各社區於每週二晚間同步進行法譬如水讀書會。九月三日上午,五十位志工到臺南大成不銹鋼工業有限公司,拆除模擬舞臺和清除地標;蹲下身、彎下腰,雙手觸摸著舞臺的一釘一木、地板的一點一線,過往齊心投入的畫面成了回憶。
大成不銹鋼將偌大的廠房免費借給慈濟排練,讓臺南、屏東和臺東志工免受風吹雨打;四個月來也成就很多人淨化心靈、改往修來,公司員工甚至因此配合齋戒,也參與讀書會。
模擬舞臺功成身退的此刻,始終陪伴在活動現場的公司協理陳茂松說:「猶記得每逢假日,巴士載著一批批來自各地的『菩薩』;八月七日經藏演繹後,我每天都跑來這裏,看何時能再見到你們,竟有一種思念親人的感覺。」
志工陳本元看到當初費時三天組裝的舞臺,不到半天便拆除完了,感受複雜;但能參與心靈改造工程,雖然有形的舞臺走入歷史,但他深信法緣會傳遞下去。
張文郎清除地標時有感而發:「交錯複雜的標線,就像人從無始以來累積重疊交錯的煩惱;但大懺悔、滌心垢、除習氣之後,法入心了,好比這些地標清除完,地面再度恢復了光亮。」
全臺演繹場地就屬臺中場次最為克難,八月十一日傍晚臺中慈濟醫院旁的空地「吹」起「充氣巨蛋」,等到所有管線、音響、燈光、舞臺進駐,距離演繹只剩兩天;一天彩排四個場次,每場次三小時、千餘人在密不透風的巨蛋裏汗溼衣衫。
即使如此「刻苦銘心」,八月二十一日晚上最後一場演繹結束立刻撤場,翌日清晨只剩下洩了氣的銀色球體平躺在地面。
「平地起巨蛋,真空妙有;巨蛋一夕消失,妙有真空。」苗栗慈濟志工劉碧蓮說。
劉碧蓮的丈夫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無法工作,她挑起家計。媽媽體恤她,將小兒子接回斗六娘家,長年聚少離多;此次因為同臺入經藏,二兒子每週奔波於苗栗與斗六排練。有天她問他:「累不累啊?」兒子搖頭回答:「只要媽媽高興。」她熱淚盈眶,內心懺悔:「我多久沒注意到這個兒子了?」
「人生境遇無法掌控,只要法入心,碰到任何境界都能轉念。」深受經文的啟發,劉碧蓮不再埋怨病苦折磨一家人,踏踏實實過好當下的每一刻;也不顧全身退化性關節炎疼痛,每天更加積極募款募心。
法入心,上人給的禮物
彰化志工楊麗敏為妙手C組及大愛之光區的種子志工,上臺前夕,兒子被檢查出罹患淋巴腺惡性腫瘤,兩週內迅速長到十五公分;兒子身受病苦,家人心受煎熬,手語雖是楊麗敏的最愛,但不得不放棄入經藏。
「感恩師兄師姊的陪伴及關心,第二個療程後,兒子的腫瘤不見了。」在九月四日感恩茶會看到大家演繹的紀錄片,她更深刻體會能上臺是多麼大的福報,「『困難』,是上天送給我的禮物。上人說『法入心』,我發願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靈。」
原本沒有交集的無數個生命旅途,因為經藏演繹而有了密切的互動,彼此分享法喜。臺中南屯區張廷旭的心語,讓現場一片寂靜,唯有頻頻拭去淚水的動作。
「從高雄場、臺北場到臺中場的轉播,我場場沒放過,從頭看到尾,也從頭哭到結束。莊嚴的靈山道場有你們的身影,我好羨慕,因為我沒辦法做到。」
張廷旭和妻子林玲俐率先報名入經藏,請購﹁法譬如水﹂音樂光碟,努力熟背各個曲目、章節;哪知無論妙手或者妙音,全程都需要有「手勢」動作,對於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的張廷旭來說,手腳實在難以配合。
張廷旭因無法上臺而起了瞋恚、忌妒心,每當看到承擔法繹種子和妙手的太太忙進忙出,他只能坐在電視前,緊握遙控器不斷地轉換頻道,心難以安住。
如此一週後,他想起法譬如水歌詞中「怠惰不勤不精進」,告訴自己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努力思考該用什麼方式參與。他轉了念頭,決定善用自己最熟悉的音控技術,做「不請之師」,牢記每個該注意的「點」,一一做記號,再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提醒中區所有音控志工。
他也察覺到很多長者想看自己演繹場次的段落,但不會上網;於是他將志工從現場錄回來的高畫質影帶,剪輯成精美DVD,分送給這些志工作為傳家典藏。他說:「我這樣也跟大家一起在入經藏啊!」
●
高雄鼎金區的林恭瑤幫太太連雅玲報名一起入經藏;起初連雅玲很猶豫:「我們的孩子還那麼小,我們有時間參加排練嗎?」
這半年來忙碌非常,「但我們家小孩沒有變壞,賺的錢也沒有比較少。」不僅如此,林恭瑤感覺「細胞活化」,一改過往求神拜廟改運的習慣,並且夜間做環保,也希望明年能順利參加慈誠隊員培訓。
三峽的陳麗卿說,認識慈濟已有七、八年,但因家業、事業因素,腳步總是停滯不前;「怠惰不勤不精進」像是描寫自己;同區許文祥師兄往生無法參與經藏演繹,這人生無常的示現更令她懺悔。
某日,她看到大愛臺「人間菩提」節目結束時打出的四句話:「原地踏步損道業、逆流而上破迷闇、克服萬難入經藏、接受法寶福慧增」,她決定不再懈怠,報名見習志工課程,計畫明年參與慈濟委員培訓。
經藏演繹告一段落,志工恢復平日共修,碰面時也不忘相互提醒:「還有在吃素嗎?」「有喔。」「要記得吃生生世世喔。」還有社區入經藏不停歇,A妙手改學B妙手,B妙音改學C妙音……讓社區蓮花朵朵綻放,慈濟法船一一啟航!
(資料提供╱張秋菊、方玉葉、陳麗貞、許秀鳳、陳惠真、魯金燕、陳美秀、李巧、翁雪美、陳木蘭、蕭秀琴)
【回首來時路】
法水滋潤每一天
◎撰文‧黃琳文
緊張時,聲色容易不好;
也容易忘記好事需要他、你、我合心才能成就。
來自屏東山海城鄉的他們相聚共修,相互提醒: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半年來的磨與合,汗水、淚水化為法水,滋潤著每一天。
半年來休戚與共的共修,終於在八月七日綻現經藏演繹的莊嚴;來自屏東、臺南與臺東的兩千人直挺挺地站了三小時,整齊地走位,精神地唱誦,搭配專業演員演出,呈現在一萬多位觀眾眼前,並透過大愛電視臺直播。
演出結束後走出表演區,人人臉上充滿笑容,彼此擁抱、互道感恩。走在隊伍最後的屏東志工謝東憲感動地說,大家的笑臉就像一朵朵蓮花。
屏東地形狹長、區域遼闊,集合排練不易,卻湧現七百五十人加入演繹。正式演出的前兩天晚上彩排,依舊有些不盡完美,但謝東憲、黃麗香等種子團隊卻很安心,「過程中大家都生起懺悔的力道,一定能如實將這分感受傳遞出去。今天,我們做到了!」
愈疲憊愈需要發好願
農曆過年後,屏東志工即接收到經藏演繹的通知;以往活動均由授證的委員和慈誠參與,此次卻要邀約一半以上的社區會眾,難度很高。但志工們將困難當成挑戰,視為人間菩薩大招生的契機,跟臺南分工,勇敢承接一面半的舞臺演出人數。
來自各行各業的演繹志工,老老少少都有,有些看似學會了,稍會兒又忘記;這次站對位置,下次又站錯,讓分散到各社區教導的種子志工教到哭出來;當與臺南團隊合起來時,走位動線都不流暢,又必須增加排練次數。
謝東憲說:「每次累的時候就發願,希望這些菩薩在過程中很歡喜、有收穫。」
演出前一個月使命感更濃烈,詢問大家是否增加練習次數,總得到異口同聲的回答:「好,我們應該再來練習!」
謝東憲說:「看到大家滿面笑容地相互打氣、說感恩,即使辛苦卻法喜充滿,讓我很感動。當感恩心能生起,我想這活動的意義就不在於大家的動作有多麼完美了。」
社區志工的全新經驗
「給我們的行程表,共修本來只有六次;我先生研究之後跟我說,怎麼多出了三倍啊!」張勝英回想起那臨時增加的多次練習,不禁笑了出來。
「我先生是校長,把我管得很嚴;每次我想回嘴時,想到『兩舌能起諸爭端』這句歌詞,我就讓他講個夠,如此一來就沒有爭執了。」
妙音陳淑珍說,當排練愈來愈密集時,她都祈求先生和公婆願意去巨蛋觀賞演繹,就會知道她這陣子忙什麼,「每次演練結束前,謝東憲師兄都會說我們來發個好願。果然,有願就有力!」
先生觀賞後,提及「業障」和「果報障」令他很感動,因為「但見善人常被欺,惡人總是甚得意」是自己的寫照和疑惑,如今終於找到答案,「果報不同因業力」,了解了「業報」的真義。
妙手林淑靜,剛入經藏時天天哭,「經文好像都在講我的習氣,但我以前卻不自知。」因為脊椎和腰不適,她不能久站,常在彩排時痛到流淚;同組的方譯平師姊印象猶深:「有一次彩排完,大家都走了,我看到有一個人趴在那兒爬不起來,那就是淑靜。」
即使如此,林淑靜不想放棄,「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師兄師姊知道我身體不舒服,常常給我鼓勵與支持,令我感動,堅持下去。」
會員張紘誌帶著太太、兒子、女兒和小姨子,首次深度參與慈濟活動;平常總是各做各的事,如今全家都有了難忘的共同回憶,「這次我們有機會為自己、為社會盡一點微薄力量;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很多師兄師姊,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這分緣會持續。」
●
八月七日下午演繹完成,三天後,屏東丙一舞臺的演繹菩薩們就相約舉行感恩茶會。大家傳著麥克風分享心情,在細數不完、想要感恩的人之中,司儀方譯平說:「丙區一百二十六位演繹菩薩,包括我們彼此、以及這一百二十六人的家庭,都是該感恩的。」
她舉了一個在場的人都知道的故事:「當慈悅師姊向上人提出經藏演繹時,上人告訴她會給她一個團隊。像慈悅師姊能力已經那麼好了,仍需要一個團隊;因為只靠自己無法成就大事,一定要有他、你、我,才能成就這次的法會。」
方譯平特別請淑華師姊的婆婆站起來,讓這位頭髮全白的阿嬤,代表眷屬們接受感恩。
「這個因緣把我們聚集在一起,變成一家人。」方譯平說:「雖然演繹圓滿了,大家很法喜,但是在緊密的練習中,我們有沒有被別人的聲色傷到、或傷到別人?」「有!」臺下所有人一起回答。
「有沒有相互刺到?」「有!」
「牙齒有時都會咬到舌頭了,何況我們來自不同地方、有各自的習氣。如果上人要的只是表演,他可以找那些專業團隊,為什麼還需要我們這麼多人演繹呢?因為上人要我們相遇、摩擦,摩擦時我們會藉事練心、以事顯理。如果能突破過去,我們就進步了!」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方譯平說:「這半年來,有汗水、有淚水,希望化成法水,滋潤我們每一天。」當她分享完,兩位師姊帶著鮮花上前獻給她。原來,她早該去醫院手術,但堅持等待演繹完成後才安心去;大家祝福她把身體養好,早日歸隊。
經藏入心、法水洗滌後的眾人,有說不完的肺腑之言;但最最感恩的,依舊是上人對弟子法脈傳承培育之恩德。
【合和說法】
專業演員、戲曲工作者以身段及肢體動作演出故事,妙音或妙手詮釋歌詞,相互合作幫助觀眾理解經文,在演練過程中自己也獲益良多。(左圖攝影╱林炎煌 右圖攝影╱何清波)
【曲終人聚】
臺中市北區經藏演繹感恩茶會,手語種子志工詹淑惠(右一)向入經藏的會眾道感恩,並邀約持續參與法譬如水共修。新北市三峽的入經藏志工,則在會所重現水滴、慈濟LOGO及法船等隊形;在這迷你版的演繹中,臺上是揚帆的妙音,臺下是妙手的船身,音樂一起,「一點鐘的方向,推、回……」大家宛如「知音」,盡責地相互提醒。(上圖攝影╱彭東整 下圖攝影╱黃連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