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鑑定珍貴郵票的易俗老師 | 
                   
                  
                     | 
                   
                  
                     | 
                   
                  
                     | 
                   
                  
                    在月前,每日上午總會看到一位身材高挑,濃眉大眼的長者,騎著他自稱 
                      外表雖舊,但性能仍是一等一「老爺型」摩托車,出現於精舍。這即是全 
                      國集郵界一提起即無人不知,沒人不曉的資深前輩──易老師。 
                       
                      易老師,單名俗,原籍廣東。民國十九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九期。當時國 
                      家雖已統一,但內憂外患,仍方興不已,易老師懷著報國的赤誠,在先總 
                      統 蔣公的領導下,開始了一連串冒險犯難,東征西討的軍人生涯,隨著 
                      部隊轉戰大江南北,甚至遠征海南島剿匪多年,三十九年隨國軍來台,駐 
                      紮花蓮,直到五十一年以東部守備區司令部高參退伍。 
                       
                      卸下戎裝後,易老師應聘執教於花蓮四維中學,任考核組長及科任老師數 
                      年後退休。 
                       
                      談到集郵,易老師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經歷,早年在軍中因曾四處調動, 
                      剛開始即請部隊中會雕刻的屬下,將每一調動地時間、地點記載於象牙箸 
                      之上。隨後調動頻繁,象牙箸上已不敷刻用,即改請當地郵局蓋上郵戳, 
                      以資紀念。易老師自這時起,燃起集郵的興緻,進而對郵票做深入的研究 
                      ,多年來收藏的珍品有郵票,首日封、郵箋、明信片、郵筒、大全張,甚 
                      至掛號收據等琳瑯滿目,而每種均由易老師精心設計,分門別類裝訂成冊 
                      ,甚至還考據來源詳加註解。 
                       
                      今年已七十五高齡的易老師,累積的集郵經驗,和豐富的學識,在全國集 
                      郵界,已被尊為專家之一。尤其是花蓮地方每月集郵活動或集郵有興趣人 
                      士,總不忘先向易老師請教有關常識,而易老師亦總是慈祥,和氣不厭其 
                      煩的給他們指引。 
                       
                      萬法因緣起,會長嘗言:慈濟工作行列能延伸,成長迄今,乃是一連串的 
                      善因緣,集聚累積。由於本會為籌建慈濟綜合醫院建院基金。承黃仲基大 
                      德家屬捐贈黃老先生生前收集的中外珍貴郵票十七大冊,因尚未分類整理 
                      ,義賣時也無法詳定底價。為花蓮雁山彩色印刷公司總經理林清材獲悉熱 
                      心詢問探訪,知道易老師為花蓮集郵界的翹楚,易老師於了解此一有意義 
                      的活動後,義務指導郵票整理工作,更親赴台北走訪集郵界專家學者鑑定 
                      外國郵票之底價,出錢山力,非常令人感佩。「兒子比老子強,媳婦比婆 
                      婆強。」這是易老師對幸福獨到的詮釋。一子四女均已成家立業定居外地 
                      ,僅有兩老仍居住花蓮,每日精舍午供磐聲一起,易老師即收拾東西,回 
                      家作飯與仍執教於國小的易師母共進午餐,易老師表示:以前事業忙,受 
                      太太照顧太多,現閒賦在家,自應對老伴多照顧,鶼鰈情深,老而彌堅, 
                      也令人羨稱不已。 
                       
                      易老師曾言:師父入佛門,發願不受供養,他亦有願:決不接受精舍中任 
                      何餐點,甚至日日自備茶水。師父為他日日來往奔波之辛勞,而當面致謝 
                      。易老師誠懇的回答:真心歡喜所做的事,就沒有辛勞二字可言。 
                       
                      本會在此謹向易老師這一份清淨的菩提心願,致無上敬意,但願三寶加被 
                      ,這十多本中外集郵冊在易老師及多位善心集郵先進的指導及推介,將有 
                      一妥當的處理與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