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 | 
                   
                  
                     | 
                   
                  
                     | 
                   
                  
                     | 
                   
                  
                    ◆孽錢食報 
                       
                      浙江省嘉興縣,有一老婦人,其子以捕蟹為業,每次捕獲即用草索繫縛成 
                      串,然後帶往市場出售得款,隨即買回柴米奉養母親,經年累月,所捕蟹 
                      命,不可計數,其母安然享受,不以為非。 
                       
                      有一天,老婦人身染重病,自己將草索一束一束吞入腹中,吞納完畢,又 
                      將草索一節一節抽出,抽完又納,納完又抽,腸肺間的血水和黏液,一一 
                      從口中牽出,並自言自語說:「我接受我兒孽錢供養,因而受此惡報。」 
                      老婦人若不抽納,反而覺得難受,鄰里村人,前來圍觀,都驚駭感歎,如 
                      此折磨了數天才死。 
                       
                       
                       
                      ◆慈移定數 
                       
                      浙江會稽人士,陶石梁、張芝亭,兩人同遊大善寺,遇見漁夫捕獲數萬鱔 
                      魚售賣,陶石梁對張芝亭說:「我不忍數萬無辜生命將遭烹殺,想全部買 
                      來放生,怎奈能力不足,但願兄台共同倡導,勸化捐資,以成善舉,不知 
                      意下如何?」張芝亭也慨然贊成,自己先出一兩銀,勸募大眾湊成八兩, 
                      將數萬鱔魚買來放生江中。 
                       
                      到了秋季,有一夜,陶石梁夢見神告訴他說:「你命中本來不該得中,只 
                      因放生功德甚大,得早一科中試。」陶石梁心想:放生善舉有賴張芝亭贊 
                      成,奈何功德獨歸於我?數天後,南京送來中試名錄,張陶兩人果然同時 
                      金榜題名。 
                       
                       
                       
                      ◆掃螺種福 
                       
                      禮部侍郎韓世能,江蘇長洲人,世代居住墓邊平地。家境貧困,祖父韓永 
                      樁,喜好放生,但因家中無錢,每天早起,就持掃帚到河邊,將兩岸螺獅 
                      掃入水中,以免被人捕捉,有時忍著飢餓掃數十里,如此不疲不厭四十多 
                      年,從不間斷。 
                       
                      到了明穆宗隆慶丁卯年,韓世能夢見金甲神明告訴他說:「你祖父放生, 
                      有大功德,從此子孫世代貴顯,當先使你榮享一品官位。」 
                       
                      後來,韓世能官至禮部侍郎,奉命出使朝鮮,蒙皇上賞賜一品朝服,韓家 
                      子孫,果然累代貴顯。 
                       
                       
                       
                      ◆放生昌後 
                       
                      梁敬叔先生勸戒錄上記載:齋青太守的祖先退庵先生,居家樂於行善,常 
                      以醫藥濟人,生平戒殺放生,每當祭祀或宴客,所用肉類,都是市場買來 
                      的現成淨肉。 
                       
                      有一天,朋友送退庵先生兩籃活蟹,一對霜螫,又肥又大,旁觀者都很羨 
                      慕想嚐鮮味。這時,退庵坐在水閣中,將兩籃蟹倒入河中放生。在坐有位 
                      湖州客,稱讚他說:「先生的作風,類似我家鄉張封翁,就是張蘭渚侍郎 
                      的父親,張家戒殺放生,已有數代,張侍郎的兄弟,都登科甲,承受顯赫 
                      官位,先生能如此,不久諸子弟,必將如張氏一般貴顯。」 
                       
                      經過一年,齋青果然以二甲第一人,入翰林院,經殿試後,派任高州太守 
                      。 
                       
                      按張蘭渚侍郎鎮撫福建時,家父(勸戒錄作者梁敬叔自稱),曾在他幕府 
                      任事,起初不知他戒殺,居住將滿一月,餐廳內不見殺生,偶逢宴客,必 
                      蒸板鴨肉請客,詢問才知張侍郎全家戒殺,只吃不為己殺的淨肉,府內部 
                      屬受其教化,也都奉行不敢違逆。 
                       
                      張侍郎生活清儉,每逢初一、十五出署巡察暗訪,只買大餅油條充飢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