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慈濟委員小傳 | 
                   
                  
                     | 
                   
                  
                     | 
                   
                  
                     | 
                   
                  
                    ☉靜奕委員 
                       
                      每月本委員開會前,於精舍中,常可看到修長的身形,整潔的短髮,逢人 
                      只是一份淡淡的淺笑,或於廚房中幫忙洗菜、揀菜,或協助師兄們縫製海 
                      青,僧衣等,沈默寡言,只是埋頭專注於手上的工作,如入禪定。這就是 
                      認識慈濟,加入滋濟方一年有餘,已把慈濟,精舍當成了生活上的一部份 
                      ,成功鎮的靜奕委員(曹金鳳女士)。 
                       
                      當筆者與靜奕聊到他加入功德會的緣起。靜奕掩口笑答:「實在是偷聽來 
                      的。」時光回溯到去年初的某日,靜奕由台東乘坐叫客的計程車擬回成功 
                      鎮。於車上,耳聞後座三位女士侃侃而談起花蓮慈濟功德會之種種善行。 
                      末了敘述者還贊嘆的強調著:這是一個真正在做的佛教團體。一句句均崁 
                      入心中的靜奕,心中自忖: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功德會是什麼樣子。 
                       
                      去年四月間,偕同胞姐到花蓮來探問定居於此的外甥,是夜外甥熱忱的欲 
                      招待其花蓮四處走走。靜奕聯想到計程車上耳聞的功德會,外甥當即載之 
                      走訪精舍,適逢本會每月委員會的前夕,精舍中全省各分會代表委員雲集 
                      一堂,宛若大家族之熱鬧。常住師兄們更如兄長般對起居、飲食,親切的 
                      頻頻招呼。經師兄介紹台東靜觀委員,客地遇鄉親,格外親熱,台東師姐 
                      們即將慈濟之緣起、宗旨、組織一一略為介紹,並邀請留宿參加次日的委 
                      員會。繼而靜觀委員又邀之同來參觀本會每月廿四的贈發貧民工作。 
                       
                      耳聞全省委員代表們於討論會上一家家貧戶生活窘迫之敘述及會長將一個 
                      個個案公正公平之裁定。又目睹貧民發放時,委員對老弱婦孺之扶攜呵護 
                      。「無緣大慈」之真情自然流露於言行間經會長及台東委們誠懇的引導其 
                      出來為自己的鄰誾-成功鎮的地方福利,獻一己之力。自此至今,慈濟行 
                      列與靜奕結上了不解之深緣。每月不僅開會期間必來住上幾天。平時,心 
                      血來潮,亦小行囊一提,即回來住上幾天,像女兒回娘家之來去自在。 
                       
                      靜奕自幼生長在佛教家庭中,從小常隨母親出入寺院禮佛、誦經。至長大 
                      成人服務於成功鎮公所,仍時常偕同媽媽輩的同事、親友共修於鄰近的新 
                      靈寺。 
                       
                      當一臉安詳的靜奕,淡淡的敘述著他那充滿和偕、溫馨的家庭。三十多年 
                      前經媒妁之合與任職成功分局刑事巡佐的謝培福先生結為連理。謝巡佐警 
                      界服務三十多年來,不僅是同事間的好上司於鄰里間如有細微案件,謝巡 
                      佐總是循循善導,於他的崗位上默默引導人們向善、從善。謝巡佐常言: 
                      人都是有理性,有自尊的,有話好好講,沒什麼講不通的。以他這份處事 
                      原則,幾十年來常押解人犯,甚至死刑犯,從不用手扣,亦未曾出過紕漏 
                      ,而歷年來經他解送入監的人犯,因感於他押解途間的親切照顧及精神鼓 
                      勵,出獄後,登門道謝者不勝枚舉。二年前謝巡佐無疾而終,亦不啻他一 
                      生默默的渡化助人之現世福報。 
                       
                      靜奕夫妻倆,相敬如賓,互依互恃,那份如雲似水淡泊而細膩的感情,一 
                      如他已往生亦虔誠的佛教徒的婆婆於生前常對鄰人表示:我的兒媳定是牛 
                      郎織女或金童玉女再世,數十年的婚姻生活,從沒看過或聽到他們的拌嘴 
                      或不愉快。 
                       
                      靜奕的一子五女們,除么女於外地工作外,其餘俱成家立業。服務於成功 
                      客運公司的子媳謝武評夫妻,及居住鄰近的大女兒女婿,平日侍親至孝, 
                      無微不至。不僅極力贊同母親從事慈濟工作,並時常乘工作之便,或業餘 
                      時間,陪同母親走訪貧戶,或為遠居山區行動不便或交通不便的貧戶,送 
                      達救濟金及白米。如今在靜奕委員這一點的延伸,以及先夫謝培福巡佐生 
                      前的德望,加上靜奕委員平日的隨和、親切;成功延海忠孝、樟元、三間 
                      ……等警局及成功客運的工作人員都連接成本會會務聯絡,推展甚至貧戶 
                      救濟金,白米的傳送合作無間的菩薩網。而靜奕委員這一點的接引亦為每 
                      一參與者種下了無量的隨喜功德。 
                       
                      每天夜裡,於成功鎮的新靈寺,不但常看到手持小木魚於繞佛行列中恭謹 
                      修持的靜奕委員,亦常可看到身著奶奶親手縫製的小海青,靜奕五歲的小 
                      長孫-謝小弟弟,尾隨於各位婆婆奶奶身後,合掌、放掌、梵唄唱唸,如 
                      法如儀。 
                       
                      會長常開示弟子們:「學佛者,志在修心,了脫煩惱,對境不生二心。時 
                      時抱持一份安詳的平常心,以靜制動,外緣之種種,如過眼雲煙,如水上 
                      書字,終究歸於無痕,只有真如本性之闡發,方是學佛之本懷。」 
                       
                      靜奕委員對周遭百態處世之淡然,對子女們以身示教,以及學佛之精進, 
                      道心之嚴謹、虔誠。甚至對丈夫撒手先歸,亦只歸於因緣幻滅之超脫心境 
                      ,實乃晚學後輩者之借鏡與楷模。 
                       
                       
                      ................................................................................................................................ 
                       
                       
                      ☉靜性委員 
                       
                      會長常言:慈濟委員們,能攜手同行於慈濟行列的菩薩大道,乃是一份累 
                      生累世的深緣。並常開示委員們不僅今生今世,即使來生來世都應珍惜這 
                      份深緣。 
                       
                      居住於板橋的靜性委員,早在民國六十年間即開始於鄰近道埸共修學佛, 
                      佛理之浩瀚深遠,使靜性更有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而欲一探究竟。適逢 
                      共修蓮友靜祥乃慈濟委員之一,經一再誠懇推介慈濟工作,以及為佛教, 
                      為眾生之宗旨。 
                       
                      秉性淡泊的靜性,持著觀看的心理,於六十九年間首次在三重靜銘委員處 
                      謁見會長法顏。耳聞目睹會長為在座會員、委員、寒喧、釋疑、開示佛法 
                      ,於明淨空靈的雙眸中充滿智慧與慈悲。 
                       
                      辭別時,當即告訴靜祥「慈濟行列是一條如此平坦的慈航善道,希望有時 
                      間能追隨會長參加慈濟行列。」 
                       
                      返家後,即與丈夫吳天福先生談起所見所聞慈濟工作之種種,而先生則表 
                      示等家庭擔子鬆懈再談。她即轉述平時學佛之心得,婉勸先生莫讓時日空 
                      過,人生無常,應即時行善。 
                       
                      此後,每逢會長北上時,靜性即把握時間,於一旁恭聆法論,並隨緣將會 
                      長開示轉述家人,二子二女在母親諄諄善導之下,亦發心加入長期會員, 
                      而靜性則隨靜祥參加慈濟之勸募工作。 
                       
                      七十一年三月間,靜性回本會參加佛七共修。於寮房中,與台東某共修蓮 
                      友談起對師父之敬仰,又自慚於本身才疏學淺,不敢冒然請求皈依,恰巧 
                      台東靜觀委員進來,乍聞之下,當即勸導人生在世,明師難求,有此大智 
                      慧明師當前,理當追隨,豈可錯失,一語換醒猶豫中的靜性,即於佛七圓 
                      滿日昄依於會長座下。 
                       
                      靜性有個和協簡單的家,丈夫經營小貨車生意,秉性忠厚,常得僱主之信 
                      賴及照顧,長子外地工作,次子隨父親照顧家中生意,小女已婚,長女翠 
                      玉服務於合作金庫,常利用假期返回精舍幫忙功德會中會務抄寫,隨時為 
                      本會獻上一份心力。 
                       
                      當筆者問及:「你作慈濟工作,有何感想!」靜性肯定的眼神表示:作慈 
                      濟是這輩子最正確的一條路徑了。這不正是十多年來所有慈濟工作者的共 
                      同心聲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