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6期
2019-0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健康百寶箱
  親師生‧坦白說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美國
  慈善國際
  人醫之愛
  髓緣之愛
  聞法札記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旅行的意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6期
  能呼吸就要感恩
撰文‧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生命原是如此脆弱,一口氣吸不上來,死亡就接近了。
然生命的喜樂也要從呼吸去感受,時時都回到呼吸,
回到最淺明卻又真實的現象上,知足、感恩於細小的擁有,
必可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喜悅與感動。

「漸凍人」身體殘破,他們的苦痛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曾有病友表示:如果地獄有十八層的話,他們就身處在第十九層。

有一重度漸凍人全身上下都不能動,再因氣切而嚴重影響說話功能,只能以近乎「關鍵字」方式和外界溝通,他曾在受訪時表示:「能呼吸就要感恩」── 這是歷經百轉千迴、苦難折磨的心得體會,慘痛代價的深刻領悟。

誠然,至少還可以呼吸,意味著至少還活著,把人生的想望降到最低,回到生命的根本或原點,不再向外貪求些什麼,就只是單純的活著──活著本身就是最大幸福,其他什麼都不重要。

「能呼吸就要感恩」,可知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以償地呼吸。有些是外在因素,如煤礦工人深入地底下,一旦工安意外發生,可能因空氣不足窒息而死,也可能因吸入過多沼氣而死。或者因為身體本身的內在因素,如口鼻、肺部等呼吸道疾病,終至無法呼吸,因吸不到空氣而死。

「生命在呼吸之間」,生命原是如此脆弱,一口氣吸不上來,死亡就接近了。相對的,生命的喜樂也要從呼吸去感受,如佛教「安般念」(「觀呼吸」ānāpānasati)法門即是簡易又有效的方法,小耕耘有大收穫,如《雜阿含經》說:「如是修安那般那念者,得大果大福利」,意即在此。

總之,在人生所行的一切事上,時時都回到呼吸,回到最淺明卻又真實的現象上,知足、感恩於細小的擁有,如此必可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喜悅與感動。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