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6期
2019-0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健康百寶箱
  親師生‧坦白說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美國
  慈善國際
  人醫之愛
  髓緣之愛
  聞法札記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旅行的意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6期
  家扶基金會助學 給錢更「給力」
口述‧林秀鳳(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處長) 整理‧葉子豪 攝影‧顏霖沼

學歷已經是基本門檻,我們思考到孩子要翻轉貧窮,
就得累積更多的能力跟條件,
所以推動「少年展力」、「青年構力」及「家長培力」方案,
增加孩子及弱勢家庭改變人生的機會

家扶基金會在臺灣已成立六十八年,經濟扶助、兒童保護跟寄養安置服務是我們的三大業務。當貧窮兒童面臨資源不足、學費昂貴、生活負擔重等問題,我們就會伸出援手,目前全臺有兩萬七千個家庭接受家扶的濟助。

生活補助外,我們也有獎助學金,成績沒有要求很高,但要有一定的水準,並具備志工服務時數。大專生每學期有兩萬元以上的獎助,高中、國中、國小學生則會依企業資助跟募款狀況給一定額度的幫助。

家扶會定期了解孩子學習狀況,避免他們因過度打工荒廢學業,也會讓捐助人了解資助對象的成績表現及家庭狀況。我們希望透過獎助學金,幫助孩子全心投入學習。

現在學歷是很基本的門檻,沒人能保證大學畢業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因此孩子要翻轉貧窮改變人生,就得累積更多的能力跟條件;所以對於弱勢學生及他們的家庭,家扶有三個協助方案,分別是「少年展力」、「青年構力」及「家長培力」。

「少年展力」是針對十三歲到十八歲,國高中的孩子。家扶透過活動課程,例如體驗教育、自我探索、自我認知,累積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肯定自己是有價值的人。

我們也安排生涯職涯的探索,例如美容、美髮或設計,讓青少年對自己的未來有具體的想像,思考想要走的路。

「青年構力」的年齡層為十八到二十二歲的大專生階段。「構力」分為兩階段,大一到大三是「青年自立釣竿計畫」,我們以資產累積概念來建構孩子的「有形資產」及「無形資產」。在「有形資產」方面,好比你一個月存兩千元,家扶就提撥兩千元,等於存了四千元;社工員會一起討論儲蓄的目標,例如大學畢業後可累積六萬元,剛好購買機車或電腦來配合工作所需。

至於無形資產,就是能力的培養跟態度的養成,比如在團體裏怎麼處理挫折、處理衝突;透過社工人員的陪伴,提早具備這些人際能力。到了大四則以「自立協力計畫」,協助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做好準備投入職場。

所謂的「青年構力」,就是幫助大學生踏穩每個腳步,不要跌跌撞撞。但孩子的家庭狀況如果沒有改變,各種金錢補助、課程協助也將事倍功半;所以家扶推動「家長培力」計畫,對象是經濟弱勢的家長。

家長培力分成兩方面,一個是「家長生涯發展方案」,培訓家長工作能力,進入職場,以收入改善經濟狀況。第二個是協助創業,對於有特殊技能的家長,提供小額資金貸款創業。

特別是不少弱勢家長都有財務方面的問題,無法取得銀行貸款;但他們又想自立,總要有人推他一把,家扶不僅資助資金,並請專業顧問團隊輔導創業,進而脫貧,給孩子好的家庭環境。

創造舞臺也創造奇蹟

臺灣的社會福利及教育資源普及,弱勢孩子不至於沒飯吃、沒書念,但更需要能力的建構。以前學才藝例如拉小提琴,是有錢人的專利,但是這幾年我們發覺,累積孩子內在的能力,他們才有辦法勇敢突破自己。所以各地家扶中心也很重視才藝的培訓,我們不斷創造舞臺給孩子機會,相信掌聲可以創造奇蹟,累積每次成功的、愉快的經驗,他們就會有成就感、自信心。能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

《兒童權利公約》特別提醒,每個孩子都是重要的。所以家扶努力匯集大家的愛心,致力幫助弱勢兒少;我們相信給他們機會,他們將會有辦法翻轉貧窮,努力讓自己更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