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6期
2019-0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健康百寶箱
  親師生‧坦白說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美國
  慈善國際
  人醫之愛
  髓緣之愛
  聞法札記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旅行的意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6期
  時代不同了,還提當年勇?
撰文‧李秋月(高雄教師聯誼會) 插畫‧鍾庭嘉

問:爸媽老是講:「我們以前都……」但是時代不一樣了,他們的意見真的有參考價值嗎?

答:當父母親的的確常將過去掛嘴邊,他們唯恐孩子不知惜福、不知努力,讓時間、機會空過,一下子說自己小時家中窮得沒錢上學,只能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一下子又說當年白手起家,一份薪水要養活五個人……

一邊聽著,年輕人的確會翻白眼、內心嘀咕:「又來了,每次都這麼說,又沒跟您們同時代,怎知您們說的是真?是假?更何況時代不同了,這年代若沒有幾把刷子,根本找不到工作;現在薪水只有二十二K,怎麼養活五個人?」

若不想聽父母敘述流水帳,孩子們可以拋問題給父母,他們由於經歷廣、見識多,身上有許多寶可以學習,只要找對了方向問,一定可以得到滿意答案。例如在爸爸說自己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時,可以問爸爸的工作性質,以及如何同時面對學業與工作;相信這會是爸爸喜歡、孩子也受益良多的話題。

父母的角色難當,以前長輩說什麼,一定要照單全收,不敢質疑、不敢反駁;現在年輕一代,若沒有讓他們心服口服的理由,很難說服之外,還會一言九「頂」,甚至會說:「時代不同了,您們那一套已不管用!」

所以這代的父母一定要走出家門,去參加讀書會或多讀親職教育書、參加親職講座;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看電影,然後一起討論劇情;共同讀一本書、聽一場音樂會、一起打電玩,藉著這些共同的活動,深入孩子的生活領域,了解孩子的想法,營造一個溫馨對話的家庭。每個年齡層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問題,親職教育是一輩子的功課!

父母不要光講道理不說愛,這樣會使得親子關係愈來愈疏離,可以準備幾個笑話、幾個故事,以便隨時使用;也可以將佳句放身上,需要時就跟孩子分享,例如生命鬥士劉銘先生說:「阻止你起身行動的不是一雙手腳,而是你的頭腦。」這些佳句不管是誰或任何情境都適用。

如果父母這麼用心地經營親子對話,相信就不只會說當年勇,還會有激勵人心的教育產生;這樣的父母,話會有溫度,話中會有愛,孩子一定會另眼相看,而不會說:「又來了,只會講過去,這些話有參考價值嗎?」

父母、孩子只要往正向去做就能改善一切,相信雙方積極實踐後,「話說當年勇」以及一言九「頂」的情況一定會消失,也會增加親子間相互的信賴。

★若不想聽流水帳,孩子可以拋問題給父母,只要找對方向問,就可以得到滿意答案。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