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6期
2019-0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健康百寶箱
  親師生‧坦白說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美國
  慈善國際
  人醫之愛
  髓緣之愛
  聞法札記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旅行的意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6期
  十一月十九至二十日 莫成「滋事分子」

11.19~20《農十月‧十二至十三》

【靜思小語】善用學歷知識造福人間,而不是成為擾亂社會的「滋事分子」。

愛師父所愛

十九日在新竹靜思堂,與資深的新竹慈濟人座談,上人勸勉,真正愛師父,就要愛師父所愛,一念心為社會、為人間而付出,不要在人與人之間起煩惱,要為人與人之間謀福。

「在二、三十年前,你們帶慈濟列車,許多人因此從會員步步深入成為慈濟人,很難得;你們成就了許多人間菩薩,堪得讚歎。每年重陽節舉辦的敬老法親聯誼感恩茶會,應該要常辦,天天都要敬老,日日都要守護資深菩薩、招呼新發意菩薩,才會有足夠的力量承擔志業。一切是非要放下,成就菩薩才是功德無量。」

歡喜轉法喜

新竹區志工齊集聯絡處,舉行兩場歲末祝福典禮。上人勉勵大家,要讓社會和敬無諍,合和互協共造福緣。只要尊重人人都是菩薩,和氣相處就沒有爭端;大家說好話相互勉勵,彼此結好緣,更進一步邀約造福社會、造福人間。

上人轉述桃園慈濟人承擔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的工作團隊,投入許多人力,將事事規畫周詳,過程中面對不同的意見,要一再溝通統合,並且要接許多「變化球」,不可謂不辛苦;但是一切圓滿之後,人人皆感受歡喜,再與平時吸收的法相互印證,就轉變成滿心法喜,皆表示若有機會還要承接大型國際營隊工作。

「菩薩初地是『歡喜地』,要達到歡喜地,一定要走入人間,開出一條菩薩道。聽到資深菩薩分享早期帶慈濟列車,事前要買火車票就很不簡單,一輛列車上照顧到人人平安、滿足,看見慈濟在花蓮建醫院、學校,精舍建築簡單、刻苦,還是要為天下眾生去付出,所以人人都受感動;這些會員陸陸續續成為慈濟委員,慈濟志業就是這樣點點滴滴累積而成。」

資深慈濟人堅志開道,年輕一代也發心立願── 雙胞胎陳璽中、陳璽文師兄上臺分享,他們是畢業慈青,是新竹靜思鼓隊的發起人,期盼透過演繹接引更多年輕人,雖然承擔責任後面對諸多考驗,幸好有師姑師伯一路陪伴。

「覺有情的年輕菩薩悲智雙運,有慈悲心,也具智慧觀;他們經過觀察與體會,認定慈濟所做的一切值得投入,故而甘願承擔,也懂得感恩資深者開道。資深者要疼惜這麼有心的年輕人,傳承還要陪伴,用說故事的方法將做慈濟的經驗傳給年輕人,年輕人也要用恭敬心了解慈濟的歷史足跡。」

慈濟的孩子

二十四個國家地區的兩百八十六位慈濟志工,齊集臺中靜思堂,參與第三梯次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

於二十日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感恩臺灣及各國資深慈濟人陪伴、成就新發意菩薩返臺精進並受證。「若沒有資深菩薩的接引,就無法有今天這樣的因緣,可以看到在這麼多國家付出的菩薩。若不是臺灣慈濟人承擔工作團隊,用心照顧不同生活背景的海外法親,還有外語隊的翻譯,就不能讓大家安心專注地聆聽分享、吸收法髓,帶回居住地發揮。」

為大家授證時,不少年輕人走到面前時說:「您的孩子回來了。」就知道是畢業慈青,他們從大專時期就投入,吸收了慈濟精神,貫徹了靜思法脈,直到現在成家立業,仍然不離開慈濟大家庭,經由培訓、受證,承擔起傳承法脈、弘揚宗門的重任。「他們有高學歷,也有高智慧,懂得運用所學造福人間,並且深入佛法增長智慧,堅持志向永恆精進。」

上人表示:「若是高知識分子方向偏差,會成為擾亂社會的『滋事分子』。在慈濟行菩薩道,要轉知識成為智慧,發揮清淨無染的慈悲與智慧造福人間。」

人生有價值

與海外慈濟人兩場座談,在座高齡志工歡喜表示,寄存五十歲到「壽量寶藏」,現在還很年輕,要持續在菩薩道上殷勤精進;也有年輕志工從就讀大愛幼兒園開始認識慈濟,再參加慈少、慈青,成長過程都沒有離開慈濟大家庭,現在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慈誠,發願擔挑天下米籮,上人十分欣慰。

「隨著年齡增長,人人智慧提升,也讓當地的人間菩薩道路愈鋪愈長遠、愈寬廣。但願每一個國家的年輕一代,都能發宏願、勤精進,成就每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人生。」

上人鼓勵大家,即使募心募款難,菩薩要難行能行:「若不走入人群,向人募心募款,如何度化眾生? 這是讓人看見慈濟的方法,讓人知道集合人人的點滴之力,可以幫助天下苦難人。募款最重要是募心,要淨化人心。」

荷屬聖馬丁在二○一七年九月遭受颶風重創,朱細芳師姊與家人做麵包,合本土志工之力發放麵包與大米賑災。師姊表示從受災到現在,聖馬丁的整體環境與經濟只恢復約百分之二十,重建很緩慢,仍然需要人道團體的幫助。本土志工生活窮苦,但是助人之心很堅定;為了參與精進研習,安吉拉師姊向銀行貸款才能買機票來臺。

「從臺灣運送到聖馬丁的愛心米數量有限,每一回細芳要發放大米,每一戶只能得到三杯的量。細芳巧妙安排,讓大家領這三杯米時,記得要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想好意,引導居民往善的方向走。相信有朝一日,聖馬丁會轉貧為富!」

宏都拉斯張鴻才師兄亦是以少數人力帶動貧苦居民投入志工,今年帶了九位志工返臺受證;墨西哥志工則是因為去年強震受災,慈濟人前往關懷、賑災的因緣,接引成為精進用心的人間菩薩。

非洲距離臺灣遙遠,一再轉機才能來到臺灣,他們不辭辛勞,有些人甚至要借錢籌交通費,仍然堅定心志,一定要來臺見師一面、受證成為慈濟委員。上人教在座的慈濟人學習他們的精進與用心,自身生活無虞,要知福、惜福,把握機會多造福。

上人開示,行菩薩道能讓生命豐富,有機會聽到這麼多國家的慈濟人分享,深受感動與啟發;也期待大家更積極招募人間菩薩,加強淨化人心,「這一代不做,下一代會面對比現在更濁惡的社會環境;關懷天地人間的菩薩愈多,在人群中更有力量可以調和人心、共聚福緣,進而使天地四大調和,平安無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