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6期
2019-0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健康百寶箱
  親師生‧坦白說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美國
  慈善國際
  人醫之愛
  髓緣之愛
  聞法札記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旅行的意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6期
  十一月十七至十八日 不賭氣、不離群

11.17~18《農十月‧初十至十一》

【靜思小語】主動與人合,會讓人覺得很有親和力;如果總是想著要人家來尊重,會起煩惱障礙自己。

謹慎防範禍從口出

十七日,於桃園靜思堂舉行今年度臺灣首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下午各一場,志工歡喜領受上人祝福。

雖然已至歲末祝福,仍然感覺不到冬天的寒意,天候舒適,上人教大家感恩身在臺灣平安有福,雖然今年初有花蓮的強震、八月時南部豪雨成災,但臺灣各界的愛心能量很充足,善與愛的力量快速撫平創傷,讓社會很快安定下來。這分愛心善念也要時時啟發與培養,一旦有無常意外發生,少不了每一個人的付出。

每當臺灣有災情,除了慈濟人及時動員付出,也迅速得到來自全球的愛與關懷── 曾經接受慈濟幫助的人們主動勸募愛心,土耳其滿納海學校的敘利亞師生捐出竹筒撲滿、厄瓜多地震災區的修女帶領居民募心募愛、菲律賓奧莫克市的神父也領眾為臺灣祈禱,非洲志工更是行善不落人後。

「師父年年都有三願,今年我也期待人和共耕福田,社會祥和共榮,天下安和平安,人人過著風調雨順、安和樂利的生活;大家若能做到『感恩尊重生命愛,和敬無諍共福緣』,這三願都可以達成。」

今年歲末祝福主題:「感恩尊重生命愛,和敬無諍共福緣」,上人期勉人人常懷感恩心,人人感恩、事事感恩,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還要尊重所有動物的生命,茹素護生,也減少污染、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暖化,減輕殺業也減輕災難。

「與人相處要和、要敬,才不會從口舌起爭端,衍生人禍戰爭。」上人教大家謹慎防範禍從口出,不要隨著情緒說不正確的話,唆使人與人對立,或是為達目的而毀謗別人,與人結怨,甚至導致社會動亂起爭戰;和敬無諍,才能讓家庭、社會平安。

覺有情的「有情網」

十八日桃園區第三場歲末祝福典禮,上人肯定慈濟人認真「薰法香」而有心得,能夠在平日的生活境界中運用,還能對人侃侃而談。早上看見六歲的秦子芸小妹妹,在兩歲時就跟著外公、外婆到慈濟中壢聯絡處「薰法香」,她每天清晨四點多自動起床,到聯絡處以後乖乖坐著認真聽,從來不吵、不鬧,已經持續四年,實在難得。

「她聞法也會寫筆記,用注音也寫得很有內容。這個孩子或許在過去生就已經聞法,力行《法華經》的道路。這不是不可能,因為今生的習性是從過去生薰習而來,過去生心意向善,這一生也會傾向善;過去生假如為惡,受惡因惡緣牽引來到今生此世,也會一直跟著惡因緣傾向惡。善、惡業識的種子,都會隨著生生世世輪迴來去。」

上人教大家在心田裏播下善種子,也要往外撒播善種子,不斷地接引、成就人間菩薩。天下災難不斷,慈濟人能幫助得到的地方只是少部分,要多接引人間菩薩,平時淨化人心、啟發愛心,凝聚力量膚慰苦難。

「慈濟與各位菩薩都是生命共同體,慈濟在全球做多少事,就等於你們做了多少,因為全都是『我們慈濟』做的,所以大家都要知道慈濟的舊法新知。現在人手一機,隨時都能上網瀏覽,不要浪費時間看『無明網』,要看覺有情的『有情網』,多吸收法。」

上人表示,自己即使身體狀況不佳,還是很努力地說法、傳法,期盼弟子們秉持佛心師志,珍惜這分師徒之情,珍惜聞法的機會,也珍惜能與這麼多人間菩薩為眾生付出的因緣,感恩世界各地的法親,代替自己向苦難人伸出援手。

「一年年過去,『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們都在苦中作樂,唯有善用有限的生命提升慧命,力行菩薩道,助人的歡喜是永恆的,永遠不會後悔。」

疼惜成就海外法親

與桃園慈濟人多場座談,上人期勉把握時間發揮生命價值,不僅「諸惡莫作」,還要「眾善奉行」,才能回報天地人間供應生活資源、成就自己平安度日的恩德。

「聽到大家的分享,師父都很感動、很感恩,大家長久以來所做的,無不都在傳法脈、立宗門。除了我們自己精進,還要成就別人精進,就像你們回到花蓮承擔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的工作團隊,接待海外歸來的法親,盡心盡力將每個環節做好,很不容易,但是大家用疼惜家人的心做到了。」

「海外慈濟人要回來臺灣一趟可不簡單,他們很珍惜在臺灣的每一刻,用心吸收法脈,要帶回精神理念落實居住地,耕耘當地福田。臺灣慈濟人為了成就他們,雖然辛勞多日,但是不久的將來,就可以看到他們再帶動出當地的人間菩薩,讓菩薩種子在世界各地『一生無量』。」

上人叮嚀大家持續精進,在人群中、在菩薩團體裏,日日都要自我訓練身、口、意與人合和互協。這不是為了做給師父看,而是為了增長自己的慧命,要不斷地自我磨練與成長。

「師父很感恩大家把握時間、利用生命在付出;你們也要感恩有這樣的因緣,能夠會合這麼多人的力量廣結善緣,拓寬了心胸與眼界,也拓展了生命的寬度與深度,所以要相互感恩。」

邊精進邊調整腳步

十八日晚間,與桃園合心組隊志工談話,上人說,大家都在凡夫地,還帶有煩惱無明;在團隊中做事,難免會因為各自的觀念、想法不同而起煩惱。但是能夠在過程中不斷做調整,合和互協圓滿一切,做到皆大歡喜,實在令人佩服!但是大家不能因此自滿,要持續進步、提升智慧,只要確定方向是對的,就放心向前精進,邊走邊調整腳步,直到整體合齊。

上人對大家說,資深者要傳承,傳承一定要陪伴,不是放手讓年輕人做事,自己就全然不管了;成就後進也要一路陪伴,在團隊裏和大家一起做事,適時給予支持。

「中午看到一群年輕的菩薩,從慈青開始投入,你們一直陪伴、鼓勵他們,直到他們畢業、出社會,還是同樣在慈濟大家庭裏,也受證了。你們要持續關心這些年輕人,讓他們更有信心,除了為家業、事業而忙碌,更把握時間投入人群,為志業而付出。」

「合心就是協力,即使年紀大了也不能遠離團隊;我們如果不投入,人家也不敢邀請我們。要當『不請之師』,不要認為沒有接到活動通知,就是不受尊重,賭氣不參加活動,是自己的損失;大家參加活動之後有心得、很歡喜,我們卻在家裏生悶氣,就是自己起煩惱障礙自己。」

「人人都有責任為這個大家庭傳家業,即使年紀較大,不要總是想要人家來尊重,要主動與人合,讓人覺得很有親和力。要懂得用方法去除煩惱,捨小我、為大我,為靜思法脈、慈濟宗門而傳承,主動投入團隊一起做事,適時分享過去的經驗,老、中、青皆大歡喜,法親相處和樂,這個大家庭會很興旺。」

上人與資深的慈濟人共勉,把握有生之年多結好緣,多培養人才;也提醒青壯年慈濟人,要感恩資深者開道鋪路,讓大家有今天的慈濟菩薩道可以走,要多親近老菩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