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顏師姊殷勤善導榮董深入慈濟精神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一日 
                       
                       
                      一早,何日生即偕未婚妻曾慶方入舍拜見上人,為了使在美國播出的「慈 
                      濟世界」節目更深入慈濟精神,專程自美返台,打算以一個月的工作天, 
                      全省走訪,剪輯採訪慈濟感人的真人實事。慈濟發祥地──靜思精舍自然 
                      是焦點之一,連日來精舍的點滴、貧戶的窘境、醫院的溫馨、護專的朝氣 
                      ,都使他們感受良深,一一陳述他們的感動,上人亦愛之深,不忘提醒待 
                      人處世之道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要如虛空般的廣大無涯,才 
                      能包容一切;縮小自己如細砂粉末,才能映入人們的瞳孔,深埋於人心, 
                      廣植人緣。 
                       
                      下午,義工老兵──顏惠美師姊陪同宜蘭地區返院健康檢查的榮譽董事來 
                      精舍謁見上人。顏師姊用心良苦,為了使榮董除了捐錢贊助以外,能深入 
                      了解慈濟精神,更發心護持,特地安排引見上人。 
                       
                      上人表示:「慈濟以前從慈善開始做起,現在要加上智慧來淨化人心。慈 
                      濟女眾委員是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形象,而現在淨化社會,需要配合男眾智 
                      慧的帶動,帶動之前要先以身作則,持守『慈誠八戒』以維護慈濟形象。 
                      戒賭博、抽菸、喝酒,先自改(自覺)才能改人(覺他),自覺後才能教 
                      人,大家互相警惕,彼此提攜,才能帶動社會風氣。」 
                       
                      顏師姊見機鼓勵吳先生道:「吳先生為了要來見上人,都不敢抽菸。如果 
                      把香菸的錢投入撲滿來買磚塊,一定可以疊很高了?」幽默中帶有深意的 
                      期勉。 
                       
                      上人問吳先生:「你一個月大概要花多少錢買菸?」吳先生靦腆答道:「 
                      大約八千元。」上人驚嘆:「那已經可以讓我們接濟三戶的貧戶了!」顏 
                      師姊緊接著說:「你這麼坦白,最適合當慈誠隊員。「吳先生赧然說道: 
                      「我的脾氣不好!」顏師姊說:「沒關係,你當隊長帶人來參觀,脾氣就 
                      會改。」上人示意:「脾氣是看環境發的,不信,您在慈濟人的環境中, 
                      自然發不出脾氣。」顏師姊也舉證說:「我們有一位林松典委員,以前面 
                      相殺氣騰騰,現在慈眉善目,為善不在表面,自然相由心生。」 
                       
                      在時間的催促下,座談暫告一段落,願所有榮董們,和所有慈濟人,各個 
                      是「健康寶寶」,則上人的重擔,人人來分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