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人提示四無礙智,表達真誠善美的故事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九日 
                       
                       
                      時序已入臘月,春節的腳步逐日逼近。慈濟大家庭的成員,蓬勃發展,上 
                      人為歲末聯歡的種種活動,及新聞局和勞委會合辦「幸福人生」系列講座 
                      的事宜,請全省各組組長返精舍研商注意事項。 
                       
                      一波接一波專程返鄉的「遊子」,愉悅的笑容,怡然的舉止,無需言語, 
                      祥和之氣,盡在不言中。 
                       
                      首批入精舍是臺南八位委員,他們恭迎尼泊爾吉米喇嘛贈送上人的二十顆 
                      佛舍利,上人上殿接駕,莊重肅穆,佛光普照,揭開今日活動的序幕。 
                       
                      接著臺北金車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孫慶國先生與隨行的林、楊兩位祕書,由 
                      李憶慧師姐、何國慶先生陪同來見上人,希望能與慈濟合作推動社會公益 
                      活動。 
                       
                      上人表示:「有些旅居美國二、三十年的臺灣人,認為目前的臺灣已變質 
                      ,便聲稱他是美國人,我說:再怎麼變,你還是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希 
                      望人才回來,要靠大家把不正常的教育淨化到正常。最怕只會喊醜化,卻 
                      不去淨化,希望大家要即時去做,不要只看今天的和平,忘卻明日的危險 
                      ;今日不做,明日會後悔。」 
                       
                      孫先生表示:「我們可以結合社會資源,不要浪費,只要動機純正都多加 
                      報導,社會上的善事報導越多,社會才能淨化。」上人聞言表示,很欣喜 
                      能找到充滿愛心理念的知音,共同為安定美好的社會貢獻心力。 
                       
                      何先生向上人建議將榮董聯合起來組織化,如慈誠隊一般,而參加者本身 
                      多數是企業經營者,可相互聯誼,如此,可以將慈濟精神帶入公司,在公 
                      司辦慈濟茶會,老闆本人是慈濟人;並傳播給員工正確的思想,知道教育 
                      子女的目的,不只是賺錢給子女,經營的目的也不僅在賺錢,而是在關心 
                      社會。希望此會成立後,能提高臺灣商人的形象,定期聚會,或深入工廠 
                      傳遞慈濟的精神。上人贊同此構想,請大家先取名稱,再由上人選擇定案 
                      ,可先編寫組織章程。 
                       
                      十點鐘,臺北慈誠隊四十六人與委員四十二人,臺中、彰化、臺南、臺東 
                      、屏東、花蓮、桃園、高雄合計一百七十八人陸續抵達,齊聚於二樓中堂 
                      展開聯誼。由靜淇師姐擔任司儀,大眾起立、合掌,三稱「南無本師釋迦 
                      牟尼佛」,唱慈濟頌後,向上人問訊,恭請上人開示。上人體恤大家不辭 
                      勞苦,踴躍趕來聚會,希望大家珍惜寶貴的時間,認真聽、認真說,輕鬆 
                      的交流心聲。 
                       
                      上人敘述今日召集大家回來主要有三件事:一是有關冬令發放之事;二是 
                      歲末聯歡會的時間及細節;第三,則是新聞局與勞委會合辦「幸福人生」 
                      講座的場次,及擔任演說者的示範。 
                       
                      上人表示:「幸福人生」系列講座的宗旨是要將慈濟精神弘揚於社會,而 
                      慈濟志業也需要社會的力量,兩者相輔相成,不謀而和。 
                       
                      慈濟委員各個都有真誠善美的故事,如何配合言語表達?上人提示「四無 
                      礙智」──義理無礙、樂說無礙、言詞無礙及處眾無礙。 
                       
                      義理無礙──有理則走遍天下;樂說無礙──心有所得則歡喜解說;言詞 
                      無礙──語音柔和,詞達語義,讓人銘記於心,不會打瞌睡;處眾無礙─ 
                      ─無論多少聽眾,皆處之泰然。 
                       
                      慈濟具有草根性,是真誠的美,至誠感人,而不是要大家說得很好,說得 
                      好有專家說,慈濟的草根性是自然之美。 
                       
                      整體的和睦是最能吸引人的美,就如慈誠隊有如陸海空軍的威儀,由他們 
                      整體美吸引人。而慈濟人的面孔柔和親切,不必說出名稱,已經身形合一 
                      ,無需言表。 
                       
                      慈誠隊維護秩序,讓大家平安快樂有如「慈父」;委員們視所有眾生都如 
                      同父母子女,既愛又疼,就像「悲母」;由慈生慧,由悲生幅,「慈父悲 
                      母」造福人群,使社會安和樂利。 
                       
                      上人寄望人人莫忘慈濟是自然之美,把最真實的自我表露,就是真誠;至 
                      誠即能感人,無需詞藻的文飾,質樸之美勝於華美無實。 
                       
                      下午,上人示:「現在中東分秒在戰爭中,我們的生命也要分秒必爭,分 
                      秒用在付出的功能,惜福、再造福。」然後把時間交給指定演說的人,請 
                      大家珍惜機緣。 
                       
                      師兄、師姐在上人指點下,輪番上陣;鍾富丁師兄道出:牌桌上理智與感 
                      情交戰,憶起上人「吞一口氣」的教誨,當下豁然開朗,熄滅無明火焰, 
                      終於讓孩子們找回「看不見的父親」。 
                       
                      紀媽咪敘說一個「倦鳥歸巢,破鏡重圓」的現代喜劇;勝勝師姐快人快語 
                      ,妙語如珠,善解先生的「怒氣」是肺活量好,身體健康;靜曦師姐「要 
                      拚才會贏」化解病患心中結。 
                       
                      各個談笑風生,寓教於樂,上人一一給予講評,苦口婆心,「愛之深,教 
                      之切」。頓時想起游祥洲博士研讀經藏,發現菩薩的「耐煩心」最令他讚 
                      歎。的確「耐勞容易耐煩難」,明師示現當珍惜! 
                       
                      「年年年頭接年尾」,此時適值新曆年初,農曆年尾;年尾是慈濟人與眾 
                      人聯歡共結善緣之時;而新曆年初是慈濟精神深入群眾的契機,象徵著慈 
                      濟歲歲年年法輪常轉,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