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代給孤獨長者的傳奇(中) |
|
◎陳美羿 |
|
◆所有榮耀歸於母親
幼時失怙,全賴母親李王錦女士撫養長大。在居士心目中,母親既是慈母
又是嚴父。
在大陸故鄉,母親經常三步一拜到附近的名山寶剎朝山禮佛,尤其是廈門
的南普陀山。母親常言:「我以拜山的功德祈求佛菩薩保佑你,將來如有
出人頭地的一天,一定要幫助貧困的人家。」
多年來,全賴母親的護持教導,加上己身不畏艱苦的奮鬥,終於獲致輝煌
成就,成為我國航運界的鉅子。
居士事母至孝,人人稱道。他的患難摯友劉紹唐先生如此形容他:「常見
其繁忙困疲之餘,下班後必親到食品店細心為母選購愛食之果點,以博歡
心。事雖小,不肯假手他人代購,足見其孝誠之一斑。
遇母病則遍請名醫,侍奉湯藥,和衣而眠,不分晝夜。對母平日飲食,與
其妻吳英夫人悉心照顧,務求可口適味,可謂善盡晨昏定省之禮。
不僅此口體之養,尤能順親志、得親心,故處處謹小慎微,依法循理,以
安親心悅親意,務使老人不為子孫操慮,而得清靜禮佛……」
民國六十二年,關係企業環球貨櫃倉儲公司位於汐止的集散站成立,環球
開幕啟用之際,居士一反世俗慣例,唯恭請母親蒞臨剪彩揭幕。並無名流
政要、明星名媛等錦上添花之舉,居士之孝心獲得與會嘉賓一致的讚歎與
感動。
民國六十六年,居士不惜鉅資,購進五萬九千噸之散裝貨輪,命名為「李
王錦輪」。
船的名字,常能代表崇高的意義和光輝的歷史。世界有名的商船,船東對
它的命名,均非常重視。有的以開國元勳之名命之,有的以總統、國君、
革命先烈或創業有功的人名命之,有的以城市之名命之。
居士以所屬最大的船,用母親的芳名來命名,實在具有深厚的意義。不但
表達他有今日的成就,完全是母親的撫育和激勵。其且首開船東以母親命
名商船的創舉,可說是宏揚中華文化孝道的具體實踐。
「當年到英國接船時,造船單位紛紛探詢 LEE WANG ZIN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他們知道是我母親的名字時,都表示無比的欽敬,並且說是絕無僅有
的。」居士說。
命名典禮餐會上,除了公司全體同仁,李王錦輪全體船員外,並有海運界
及銀行界人士參加。身著錦襖、一頭銀絲的李太夫人更是眾所矚目的焦點
。母以子貴,莫此為甚。
居士授旗後,勉全體船員:身上制服都繡上國徽,代表國家。船舶無論於
何時何地,必須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李王錦輪的榮譽就是國家的榮譽。
自古忠良義士均出於孝子之門,李太夫人以忠孝教子。在居士身上,我們
看到了我國固有倫理道德中大節大義、大慈大孝的最佳典範。
◆「李王錦輪」罹難極盡撫卹補償
一九七三年石油價格波動,帶給全球震撼性的衝擊。海運界競爭日益激烈
,營運更形不易。七十七年底美國卡特政府片面宣佈與中共建交,我國海
運事業,在國外更是困難重重。
居士本著一向沈著、堅定與信心,莊敬自強,處變不驚,與公司數千名員
工同心協力,克服一切困難,衝破所有難關,排除萬難,愈挫愈奮。
「不要怕波折,受得起打擊,經得起考驗,才是真正企業家的精神。」居
士說:「七八年和七九年船難頻傳,其中尤以七九年『李王錦輪』失事,
全體船員罹難,最為慘痛。」
「李王錦輪」年輕力壯,船況極佳,十月初進塢方才完成特檢,一切均無
問題。
十二月二十五日自加拿大載滿礦砂駛往日本,航行途中,遭遇暴風雨襲擊
,不幸失事遇難。
居士一向視同仁如親人,不幸的消息傳來,悲痛中緊急會商指示處理。
「長夜如年,分秒難耐,往來電報積案盈尺,越洋電話聲嘶力竭,連續五
日夜海面搜救,絕不輕棄一線希望。」無奈氣候惡劣,除撈獲二具遺體外
,其餘二十八位同仁蹤跡杳然。
救難隊潛入船艙內證實已無生還者及遺體留存,依據「環境防護條例」之
規定,將該輪殘骸移往深海棄沉,以避免發生其他污染。
此項消息不啻殘忍的宣判,重複證實無訛,居士哀痛逾恆,深思「撫慰親
屬遺孤,以告英靈重擔,捨我其誰?」
「寶貴的生命,絕非任何金錢可以補償的。」居士說:「天降災禍,祇有
盡最大之心力,優於撫恤。」
因此除了撫恤金外,對在學之遺孤,給予助學金,每學期四千元,為期五
年。並在本公司及各關係企業安置適當工作,或代為介紹其他職業,極盡
照顧之。
李王錦輪乃為彰耀母德而命名之,不幸罹難。太夫人時年八十八歲,含悲
指示興建慰靈碑以資悼念。
次年清明節,位於陽明山之紀念碑完成,三十五位罹難同仁的遺像一一鑲
嵌在碑的兩旁。
海難週年,居士再度率同仁及罹難者眷屬祭祀亡靈,並殷殷垂詢遺屬生活
狀況,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興建慈園、永懷慈恩
六十八年聖誕節,「李王錦輪」在加拿大海外失事沉沒,兩年後的同一日
,李太夫人以九十一齡高壽,與世長辭,因緣巧合,實在不可思議之至。
李太夫人中年喪偶,家無恆產,獨力撫養子女成人。三十八年來台,居士
晨昏定省,媳吳英女士亦孝順賢淑,每日五餐點心奉養,數十年如一日。
篤信佛教的太夫人,長年茹素,每天四點起床,漱洗後,誦經禮佛,不曾
間斷。初一十五,必到附近佛寺上香禮拜,添香油錢。每年春節,更率領
兒孫同往,一個也不准「缺席」。先到台北橋畔向皈依師賢頓老法師頂禮
,再依次到行天宮、龍山寺……九點返家,到照相館拍攝全家福照片。
「母親雖不識字,但天資聰穎,尤其記憶力特別好,歷代祖先祭辰,她都
記得清清楚楚。」宗吉居士說:「每天早晨,她一定在桌上擺六個五毛錢
,孫子一個個來行禮請安。奶奶發給零用錢,並一一垂詢:早餐吃了嗎?
便當帶了嗎?外套、雨衣帶了嗎?在學校要乖……。」
宗吉居士的女公子憶慧師姊說:「我自小食慾欠佳,身體瘦弱,奶奶心疼
我,常私下留些餅乾給我吃。上大學時,我們每個月有五百元的零用錢,
奶奶常問我夠用嗎?我都掏錢給她老人家看,哪!還有呢!二姊佳穎就會
說:『阿媽!給我,我不夠!』奶奶就輕輕的打她的手心,開心的笑起來
。」
民國六十年,太夫人榮膺台北市模範母親,褒揚懿德。六十九年,太夫人
九秩華誕,蒙蔣經國總統及謝東閔副總統分頒壽匾,迭受殊榮,實是太夫
人厚德所致,實至名歸矣!
太夫人晚年,除了稍微重聽之外,眼明體健,子孫滿堂,承歡膝下,實是
福壽雙全之全福老夫人。不料,次年入冬受寒,藥石罔效,宗吉居士伉儷
心痛如割,殷勤侍疾,不曾須臾或離。
太夫人在宏恩醫院住院,居士把公司大事交代總經理全權處理,朝夕侍奉
。「奶奶住一○一病房,爸媽把一○二房租下自己住。特別護士二十四小
時照顧,在台子孫排三班輪流看護。」擔住環球倉儲公司總經理的佳穎說
。當年她因工作關係,排在「大夜班」。
十二月中旬,太夫人病勢沉重。長孫鼎銘旅日較近,奉電即束裝返國,長
孫女旻芬僑居香港,亦即返台陪侍病榻,次孫鼎漢遊學美國賓州大學,獲
電後趕辦手續,於二十四日始抵國門。
在此之前,太夫人已有三次彌留現象,唯不見愛孫歸來,仍堅忍期待,及
至鼎漢趕到,長跪病榻前,哽咽呼喚「阿媽!」太夫人方才含笑長眠。
居士在「永懷慈恩」一文中道:「二十五日清晨,夢見神龍在自宅內迴旋
飛舞,母親則手拊龍背,隨之穿戶而去,駭然醒來,時鐘正指五時五十分
,心感不祥,急奔母親病榻探視,已呈彌留狀態,雖經醫師悉心急救,終
於回天乏術,與世長辭……。」
居士為母親在台北縣三芝鄉山上擇一吉地,闢為墓園,占地一公頃,居士
在山上廬墓守喪,並督建墓園,歷時三個月。其至孝之忱,堪稱今之古人
。
李家墓園亦名慈園。倚山面海,景緻優雅。正面對聯題有「勤儉宏世澤,
孝悌振家聲」,並有總統、副總統、嚴前總統頒賜之輓額石刻,以及「太
夫人事略」、「永懷慈恩」等石銘。
太夫人壽襯乃美國進口之精品銅棺,墓穴由專家設計成長方體,莊嚴美觀
。廣場上方有大理石桌椅兩套,供休憩之用。
除非出國不在台灣,否則李居士每星期必偕夫人或子孫上山掃墓一次。十
年來不曾間斷。
「我們每週都去上香、整理花木、刷地板。」李夫人說:「那裡常有登山
的人來休息、打球,地板沒有刷,長青苔,會把人滑倒。」
去年八月,證嚴上人到金山,特地到李家墓園參拜。雨中,上人在墓前合
十敬禮,居士長跪答禮,此情此景,令在場所有的人均感動落淚。
◆心開運通、矢志追隨上人
硯於學歷,居士無緣於公務員生涯,轉而從商,終能大放異彩。其友人劉
紹唐先生形容為:員工數千人,輪船數十艘,行駛各大洋,交易遍全球。
二女公子佳穎師姊言:爸爸只會說國語和閩南語,卻都是做的外國人的生
意,憑藉的就是「誠」與「正」。二女婿張君鴻居士認為岳父的成功之道
是「忠厚」和「毅力」。
「不怕苦、肯打拼」是居士做事的態度。經營事業四五十年,中午從不曾
休息。他說:「有時夏天睏極,就用力捏大腿,痛得醒來,囑秘書倒杯濃
茶提神,繼續工作。」
「每天中午,各部門經理集合會報,下午三點半,看工作報表,每一課室
都親自溝通了解。晚上七八點才吃晚餐。」
李夫人說:「常常飯菜涼了又熱,熱了又涼,總要熱個三四次,他才吃得
到飯。」
居士說:「若不如此,無法帶領員工。他們都是大學研究所畢業的,我身
體力行,做給大家看。」
為提升公司士氣,員工一律穿著著制服,女士們套裝,男士們深色西裝、
白襯衫、黑領帶。
居士身材魁梧壯碩,眼光炯炯有神,不怒而威,許多員工看到他,油然生
起畏敬之心。
「他不會奈著性子解說他的指示,完全是聽的人自己去領會。」憶慧師姊
說:「爸爸在家也很威嚴,有時大家圍在客廳看電視。他從外面近來,一
群人馬上做鳥獸散。本來他滿心高興要跟大家說話,一見到大家都走光了
,他也感到很奇怪」
「爸爸從來不開口罵人,小孩有過錯,他就數說媽媽,由媽媽來教導我們
。」對家人、對員工,居士是愛而不寵、嚴而不苛,而受到的敬愛,則是
一致的。
民國七十二年,居士覺得身體不適,手腳發麻,半邊身子不聽使喚,中風
?
在國泰醫院,居士不得不放下工作,安心的住院治療,以及復健。
「爸爸中風後,每天早上到醫院陪他,聽他談家常,談孩子,感受很深。
」憶慧師姊道:「其實以前爸爸也會帶我們去看足球賽,到大飯店吃飯,
讓大家都覺得很開心。爸爸病倒後,他跟孩子們更親近。以前看到的是爸
爸強人的一面,現在看到的是他柔軟的一面。」
居士在復健期間,也展現了他超人的毅力:醫生要他做二十下動作,他自
己硬做到三十下;醫生要求六十下,他早已做到八十下了。
放下煩忙的工作,他專心為身體而奮鬥。
「復健室的病友們最期待他來,因為他一來就跟大家開玩笑,逗大家開心
。」
他看到一些全身不能動,被綁住翻轉的病人,自己下定決心,不再吃蹄膀
、肥肉等油膩的東西,每天多吃青菜沾醋。
中風後,對居士的觀念有很大的轉變。事業心沒那麼重。
七十四年底,基業旗下一艘貨輪在委內瑞拉擱淺了。出動了四艘救難拖船
都拖不動,眼看著一天天過去了,全家及公司都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
那時佳穎師姊已經好友喬秋萍師姊接引進入慈濟,為排解父母的愁煩,乃
建議東來拜謁證嚴上人。
居士問上人:「是否多年前李王錦輪失事罹難的三十名船員陰魂作祟?」
上人開示道:「各人有各人的業報,失事船員也有他們的共業。人死後四
十九天就隨業流轉了,怎麼作祟呢?何況你已盡力撫卹補償了。」
「人生道路上難免會遭受到挫折,任何困難來了,都要歡喜受,歡喜受業
就消。」上人說:「安心多祝福吧!心開運就通!」
居士聽了,心情豁然開朗,中午到禪房休息時,孜孜閱讀慈濟的小冊子,
大受感動。
參觀了即將竣工的慈濟醫院後,居士表示要用母親及全體罹難船員的名義
捐助「助念堂」兩百萬元。
「說也奇怪,當晚回到家不久,電報傳來佳音,說船已經拉動了。」佳穎
師姊說:「未免太巧合了。」
智慧過人的居士更深入了解慈濟志業後,肯定上人是不世出的大聖人,也
是悲智雙運的人間菩薩,乃發願矢志追隨、護持。(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