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豪情柔腸盡付歌聲中 
                      訪男高音宋茂生教授 | 
                   
                  
                     | 
                   
                  
                    | ◎田明女 | 
                   
                  
                     | 
                   
                  
                    「你來了,我負責把你教會!」 
                       
                      豪氣干雲的旅奧男高音宋茂生教授,自去年義務擔任慈濟合唱團的指導顧 
                      問後,為鼓舞更多委員投入合唱園地,他信心十足地開具以上保證。 
                       
                      經過一年來的耐心灌耘,委員們深受宋教授教學時那份全神貫注的精誠所 
                      感動,上起課自然凝聚著一股向心力,大家隨著篤敬虔誠之心練唱優美的 
                      佛曲,渾然忘我地融於微妙音聲海中;而那每週一次的聚首,也成為湧現 
                      喜悅的泉源! 
                       
                      因此,宋教授欣慰的說:「我來對了地方──委員師姊們認真學習的態度 
                      ,和我所付出的心力絕對成正比,教與學的人都是滿腔歡喜!」在宋教授 
                      的教學信念下,他認為沒有教不會的學生,人人都有「好嗓子」,看你怎 
                      麼訓練;若能把無聲樂底子的學生教會,在他看來是更大的挑戰與成就。 
                       
                       
                       
                      ◆貧賤不移 突破重圍 
                       
                      宋茂生教授是臺北縣人,在家中排行最幼,上有五位兄長;自小家境清寒 
                      ,父親在他就讀小學五年級時辭世,使得家中生計愈加窘迫,也使他在人 
                      生的成長求學歷程上,有著較艱辛的淬鍊過程。 
                       
                      小學畢業後,他雖然考上了萬華初中,但接踵而來的學雜費問題,則是愁 
                      煞擾人的夢魘,每學期都是在東借西湊的情況下,才趕在註冊截止前繳清 
                      。 
                       
                      但資賦聰穎的他,總是奮發自愛,在班上不僅名列前茅,且深受師長的愛 
                      護。高中聯考放榜後,他以第二志願考上師大附中,但終因家境的不許可 
                      ,只好先行休學一年,以打工籌措學費。 
                       
                      首先,他曾試過在礦場挑煤,在體力不支下,只好作罷,改到醬油場作小 
                      工。 
                       
                      僅管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他不得不勞其筋骨,暫時放下書本與命運妥協 
                      ;但另一方面,謀生之艱,卻也促使他重新思索前程、調整步伐──幾經 
                      思慮,他決定翌年參加全省師專聯招。 
                       
                      於是,他離開醬油廠,前往遠東紡織廠當書記工,以兼顧生活及重考的準 
                      備,直到隔年四月下旬才停止打工,全力衝刺,終於順利考上花蓮師專, 
                      開啟人生新面貌──這是他在人生的戰場上,運用毅力與智慧突破命運的 
                      重圍,所贏得第一回合的佳績!他那股與生俱來,不為聲劫、不受境遷的 
                      人格特質,在生命逆流的衝擊下,也愈發熾熱鮮明! 
                       
                       
                       
                      ◆師專桃源 青春歡唱 
                       
                      在師專五育均衡發展的學習環境下,從小就喜歡唱歌的他,彷彿身上的音 
                      樂細胞經過寒冬的蟄伏,一旦春雷乍響,便紛紛甦醒,活力盎然地放聲高 
                      歌! 
                       
                      師專二年級時,他雖未受過正式聲樂訓練,卻鼓起勇氣參加花蓮縣音樂比 
                      賽,初試啼聲,竟一鳴驚人,榮獲成人組第一名;得名後,音樂老師特別 
                      在正常上課外,撥出時間給予個別指導,此後更是年年得獎。 
                       
                      在迭獲佳績後,見識日廣,他開始醉心搜集歐美聲樂名家的唱片,並從專 
                      四起,利用寒暑假北上,向名聲樂家翁綠萍研習聲樂,一窺正統音樂的堂 
                      奧。此時藉由報章煤體的報導,歐洲完善的音樂教育早已深植心中,尤其 
                      是歌的故鄉──義大利,更成為他夢想神往的音樂天堂。 
                       
                      服兵役期間,在一位同僚的影響推薦下,他開始研習德文;退役後,一方 
                      面追隨曾道雄教授學習聲樂,一方面教書、學德文、補西班牙文、法文和 
                      義大利文,日子就在緊湊扎實的學習中飛逝。在順利通過赴歐德文留考後 
                      ,他決定前往奧地利進修,開始聲樂路上無悔的追尋! 
                       
                       
                       
                      ◆夫唱婦隨 甘苦與共 
                       
                      就讀花師的那五年,宋茂生徜徉在歌唱的桃玉源裡,不僅唱出生命的青春 
                      活力,也因參賽為媒,與為他伴奏的女同學羅玉蘭女士共譜戀曲,締結良 
                      緣,不論婚前、婚前,羅女士一直是鼓舞宋茂生奮鬥前進的最大支柱力量 
                      。 
                       
                      民國六十三年,宋茂生揮別家人妻女,隻身前往奧地利,在考上薩爾茲堡 
                      莫扎特音樂院就讀一年後,轉往國立維也納音樂院。由於在國內從未受過 
                      正規音樂教育,因此到了維也納後,他完全從頭學起,就連體育課都得上 
                      ;課後則在餐廳打工賺取生活費,為了實現聲樂美善的理想,宋茂生再度 
                      激起高度的鬥志,與環境一搏。 
                       
                      遠在國內任教的羅女士一向對夫婿才華毅力欽佩支持,在得知宋茂生尚有 
                      一段漫長的求學路途後,為減輕他打工所耗損的時間與體力,以期早日完 
                      成學業,也在一年後遠赴歐洲和先生並肩作戰。 
                       
                      在天涯異國前途未卜的環境下,羅女士的到來著實使宋茂生軍心大定,對 
                      於妻子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在餐廳工作以維持家計,讓他在壓力最輕的 
                      情況下求學,宋茂生自是點滴在心頭,直道三生有幸,才能得到賢內助的 
                      福蔭。 
                       
                       
                       
                      ◆立己達人 得道多助 
                       
                      在維也納的九年求學歷程上,宋茂生在畢業前五年,幸遇在教學上有特殊 
                      才華的明師埃教授,在她的引導下,聲音與技巧宛如脫胎換骨一般。良質 
                      美玉加上明師的琢磨造就,登堂入室,指日可待!因此,宋茂生一掃心中 
                      憂慮前途的陰霾,繼續向理想邁進。 
                       
                      即使夫婦倆在異邦奮鬥不易,可是他們卻不忘立己達人──宋茂生遇到好 
                      老師,絕不私心自用,總是大方地告知其他同學,共享求知的喜悅;宋太 
                      太則常常主動伸出友情的援手,協助當地的僑胞及留學生,家中因此成為 
                      接待站,宋氏夫婦古道熱腸的美名不逕而傳,為留歐的歲月憑添溫馨的佳 
                      話,也在冥冥中自種福因,廣結善緣,在日常生活及學業上得道多助。 
                       
                       
                       
                      ◆留學有成 載譽歸國 
                       
                      留學九年,宋茂生有如過河卒子,抱定破釜沉舟的決心克服萬難,箇中的 
                      艱辛實非外人所能體會,也許原本茂密的頭髮,在壓力籠罩下使得前額頭 
                      髮漸稀疏,算是不言而喻的標記吧! 
                       
                      七十二年上半年,是宋茂生夫婦流淚播種、歡欣收穫的豐年──宋茂生接 
                      連通過嚴格的考試,得聲樂演唱家文憑、藝術歌曲及神劇演唱家文憑、歌 
                      劇表演演唱文憑,半年內連獲三種文憑,被維也納音樂院名合唱指揮家陶 
                      靈教授聲譽為「具有傑出能力」的歌唱家。 
                       
                      宋茂生成為國內同時擁有三項演奏家文憑的保持者,他的這項傳奇殊榮, 
                      不僅打破我國在奧地利留學生的紀錄,更被視為亞洲人的光榮。 
                       
                      拿到文憑後,他隨即束裝返國,展開以歌聲串起的日子。 
                       
                       
                       
                      ◆探究生命 佛門結緣 
                       
                      多年來他致力於教學及演唱的工作,開過獨唱會、參與歌劇演出,舉辦過 
                      三次師生演唱會、三次巡迴演唱會,以及多次小型的演出。隨著聲名的遠 
                      播,也帶來實質收入的增加,大大改善物質的生活。然而名利雙收後,宋 
                      茂生反而益覺心靈空虛,希望藉宗教信仰的探究來認識人生。 
                       
                      遠在維也納求學時,他即曾因為喜愛西洋聖樂,而經常前往教堂接受聖樂 
                      的洗滌,淨化滿身的塵勞,但是閱其經典後,卻無法得到內心的共鳴。返 
                      國後,宋茂生在因緣成熟下接觸到佛學,深感佛法正是尋覓已久的人生歸 
                      依。基於他在聲樂路上學習的體驗,深刻地感受良師對學子實具有關鍵性 
                      的啟迪力量,因此,他也期盼在菩提道上能憑明師指點迷津。 
                       
                       
                       
                      ◆慈濟道上 喜遇明師 
                       
                      這樣的心願一直到了去年五月才圓成。在一次與旅奧時打工的餐廳老闆餐 
                      敘席間,宋茂生夫婦和慈濟委員林慎相識,並在林委員的援引下,前往花 
                      蓮精舍拜謁上人。 
                       
                      宋教授回憶起當天的景況,實感因緣殊勝,不但見到上人,而且歡喜盈盈 
                      ,原本去花蓮之前,準備了很多話要跟師父說,但見了面卻一句話也說不 
                      出,只知林師姊向上人介紹可以好好借重他的音樂專長,之後的談話他卻 
                      沒聽進去,只是猛點頭說:「好!」 
                       
                      平常他總在允諾之前慎重思量,但當天卻很反常,只覺喜悅難抑,因為他 
                      知道上人就是他想依止的明師! 
                       
                      此後,宋教授便利用暑假期間到精舍教授梵唱課程,並在合唱團的邀請下 
                      擔任指導顧問,在上人開示時演唱佛曲以莊嚴道場。接著,任教於國立藝 
                      專及花蓮師專的宋教授,又在繁忙的工作外,慨然接下慈濟護專的音樂課 
                      程──在慈濟的因緣路上,宋教授一路行來,認真自然,毫不保留在貢獻 
                      音樂才華,使得真善美的歌聲得以飄揚吟詠,我們彷彿看見古中國的俠義 
                      之風,又在宋教授豪邁的行止間重現,令人感佩。 
                       
                       
                       
                      ◆悲懷柔腸 慈院獻藝 
                       
                      今年一月十一日,宋教授為了表達對慈濟醫院病患及醫護人員的關懷慰問 
                      ,特地前往慈院大廳進行一場慈善音樂會。 
                       
                      宋教授在維也納求學時,曾追隨一位專授「精神集中訓練」的瑜伽師── 
                      麥教授,向他學習呼吸及入靜的功夫;學成歸國後,因接觸到佛學,使他 
                      又重拾對靜坐的興趣,並且到坊間收購各種中國氣功的書籍自行研習。 
                       
                      經過八年的氣功訓練,他發覺自己的聲音越來越飽滿有力,不但音色更明 
                      朗、音域更寬廣,耐力也隨之增強。他認為這是他離開老師之後,還能進 
                      步的主因;現在,唱歌對他而言不再是工作,而是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脤 
                      動中,享受一種「天人合一」的妙趣,每次練唱後,便覺全身舒暢,精神 
                      平靜滿足、樂觀開朗。 
                       
                      當天宋教授展現多年來的音樂造詣,以他高亮醇美的歌聲,演唱一系列德 
                      國、義大利、中國歌曲及歌劇選曲。 
                       
                      隨著歌曲意境的變幻,只見他悠然專注,以充沛的音量優游於風味殊異的 
                      曲目間,演唱至高亢激越處,宏亮的歌聲鼓盪無邊,令觀眾心弦撼動,耳 
                      目豁然;抒情浪漫處,圓潤流暢,美絕如詩,引人神馳恍入太虛幻境!宋 
                      教授精緻成功的演出,贏得觀眾們頻頻報以熱烈的喝采,感謝他為慈院大 
                      廳帶來一場溫馨難得的音樂饗宴。 
                       
                      會場上,宋教授除了獻唱樂曲慰病苦、為醫護人員歌詠外,尚由夫人羅女 
                      士代表惠捐三十萬建設基金,襄贊醫療志業,使得現場來賓在讚賞宋教授 
                      的音樂才華之外,對伉儷倆的喜捨柔腸更是同表感佩敬意。在溫情四溢、 
                      美善輝映的感人氣氛下,宋教授告訴大家,能在慈濟遇到明師,他想套句 
                      基督徒的話說:「我得救了!」 
                       
                      「我聽說有好多師兄、師姊看到師父都會有股泫然欲淚的感動,我也是如 
                      此,但不好意思說。今晚我終於明白,原來是自己本具的慈悲心,不知不 
                      覺中被師父照亮了!」宋教授誠懇地道出他內心最深摯的感動,也期盼大 
                      眾的善心在此有更好的凝聚。 
                       
                       
                       
                      ◆美善融合 身心安頓 
                       
                      在林慎、洪美惠兩位委員的熱情鼓勵推薦下,宋教授伉儷於今年二月份雙 
                      雙出任委員,義無反顧地願為宣介志業奉獻心力;為籌募慈濟臨床醫學研 
                      究中心經費,宋教授又於四月廿一日,與國內多位聲樂家聯袂參加「預約 
                      人間淨土之夜──台灣民歌演唱會」,透過歌聲表達對寶島的關懷摯情, 
                      也希望大眾在參與這項回餽鄉土的助人善舉時,從美善愉悅的歌聲中,淨 
                      濾心靈,獲得喜悅。 
                       
                      目前,宋教授也著手編作歌曲,希望以佛教音樂來淨化人心、美化社會, 
                      讓更多的有緣人在優美的歌聲接引下,一同走向心靈的淨土,安頓身心。 
                       
                      回首半生行路,宋教授將他最寶貴的青春歲月,奉獻在聲樂完美的追尋上 
                      ,生活中的困頓蕭瑟卻成就他百折不回的意志,更激揚為卓越的藝術才華 
                      。 
                       
                      如今,他更將藝術的美與宗教的善融合一體,秉豪情行所當行,懷柔腸自 
                      度化他,不僅使藝術的美更臻極至,也更彰顯宗教的蓬勃生機與內涵;而 
                      宋教授個人在真實人生舞台上的奮門歷程,無疑更是一首豐華動人的生命 
                      之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