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佛教精義的再認識 | 
                   
                  
                     | 
                   
                  
                     | 
                   
                  
                     | 
                   
                  
                    麥格塞塞是菲律賓獨立後的第二任總統。 
                       
                      麥格塞塞是致力於菲律賓土地改革和農村建設,獲致輝煌成果的菲律賓農 
                      村社會改造者。 
                       
                      麥格塞塞是深受世人敬重,廣被菲律賓人民愛戴的菲律賓聖人。 
                       
                      麥格塞塞為造福菲律賓人民,建造菲律賓理想國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喪生於讓菲律賓人永生難忘的一次空難。 
                       
                      麥格塞塞獎就是菲律賓人為紀念這位偉人而設立的國際性大獎。 
                       
                      麥格塞塞在生前,菲律賓人以他為榮。死後,菲律賓人也以他的獎為榮。 
                       
                      因為,麥格塞塞獎審核過程十分嚴格,見重於國際,有「東方的諾貝爾獎 
                      」之稱。想獲得該獎,除非有特殊貢獻,否則不易獲得。 
                       
                      證嚴上人以一介寒衲,獲得今年的麥格塞塞社會領導獎,這是慈濟人的光 
                      榮,也是國人的榮耀,同時,更突顯麥格塞塞獎的嚴謹與權威。 
                       
                      在麥格塞塞基金會決定把社會領導獎頒給證嚴上人的褒詞中,說明獲獎的 
                      原因是:「喚起現代台灣民眾對古代佛教慈悲為懷教義的重視。」 
                       
                      這句看似非常簡單的評語,卻有石破天驚的力量,麥格塞塞獎不愧是國際 
                      性的大獎,簡短的一句話,涵蓋了證嚴上人一生所全力以赴的志事。 
                       
                      古代佛教的精義就是慈悲喜捨,而落實慈悲喜捨的,就是力行實踐的哲學 
                      與犧牲奉獻、濟世利他的智慧。 
                       
                      遺憾的是,佛教經過幾千年的演變與發展,原始教義中慈悲為懷、力行實 
                      踐、濟世利他的精義已逐漸式微,代之而起的是自修自度、隱居山林、與 
                      世隔絕的叢林生活。佛教也就漸漸遠離人群,被世人所誤解,被知識分子 
                      所漠視。 
                       
                      為了力挽誤入歧途的狂瀾,證嚴上人用具體的事相,把佛教慈悲喜捨的抽 
                      象精義,表現在人間,落實在社會,喚醒現代台灣民眾對古代佛教慈悲為 
                      懷的再認識、再出發。 
                       
                      所有對慈濟有深刻認識的人,不論是高官顯貴或販夫走卒,都肯定證嚴上 
                      人的貢獻。例如: 
                       
                      司法院長林洋港說:「證嚴法師匡導世風人心,對社會影響至大,他的貢 
                      獻甚至超過政治家與企業家。」 
                       
                      內政部長吳伯雄說:「證嚴法師不只應該得麥格塞塞獎,得諾貝爾和平獎 
                      也受之無愧。」 
                       
                      而李總統登輝先生也曾經說過:「證嚴法師所領導的慈濟功德會,是台灣 
                      經驗中最寶貴動人的一章。」 
                       
                      所以慈濟委員與會員獲悉證嚴上人榮獲麥格塞塞獎都相當振奮,都感與有 
                      榮焉,都說實至名歸。 
                       
                      面對這麼多的讚譽與肯定,證嚴上人卻輕描淡寫的說:「從開創慈濟志業 
                      開始,一心一志努力以赴的是『為佛教、為眾生』,為創造祥和的人間淨 
                      土,從來就沒有想到要得獎或獲表揚。」所以得不得麥格塞塞獎,對他來 
                      說是「不增不減」。這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工作」的具體詮 
                      釋,也是古代佛教慈悲為懷精義的具體寫照。 
                       
                      任何獎勵,都只是表示別人的肯定。真正胸懷蒼生,無所求地為貧病眾生 
                      付出心力的人,不會因為獎勵的有無而在工作上有所增減。證嚴上人二十 
                      餘年來為台灣社會所付出的心力,已不是任何獎勵所可以增減,這大概也 
                      就是佛教「真空妙有」的境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