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有二十難──見好不求難(7) |
|
◎證嚴法師/主講 弟子小文/記 |
|
諸位同修:
◆在不斷地追求中迷失自我
第七是「見好不求難」。人人都有追求之心,前面說過「忍色忍欲難」,
因世間有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物質,足以誘惑人心,使人迷亂,要忍色忍
欲不受誘惑,實在是很難。所以佛陀又說:「見好不求難」。人們總是要
不斷地追求,認為好的,就要再向前追尋,對凡夫而言,這是一件很正常
的事。可是人生的煩惱,多是因此而起,為了這份追求的欲望而誤了前途
的大有人在。因為貪求心重的人,總是對自己目前的環境永遠不能滿足,
他覺得空虛而有失落感。因不滿現實,所以常要向外追求。為了追求未來
的目標,他就會迷失了現在的自我,所以佛陀在世時,常常用各種方法教
育大家,希望學佛的弟子們能接受他的警語。
佛陀常說:「人生無常,一切如夢幻泡影。」不過,偏偏眾生愚痴,不務
現實,常偏執於空或著於有,一直追求不放。所以佛陀不管是向富有的人
家,或者是貧困的人,都同樣以平等智慧去應機教化。
◆化身乞士上門度化國王
佛在世時,有一位小國王,這位國王可以說是富甲天下。他本身有印度的
傳統信仰,就是婆羅門教。他深信今生此世的位高權重,是他過去生布施
、造福的結果,所以他喜歡造福。
有一天他啟開珍寶庫藏,以七天的時間為限,發出通告說「人不分遠近,
不分種族;只要來此,一定有求必應。」他把如棗子般大的珍寶分成一堆
一堆,每堆約六十個;來求助的人,固定每人給一堆。諸位!你們如果把
六十個棗子放成一堆,就知道大約有多大的體積。這些財物儘管有不少人
來拿,但還是剩下很多。
佛陀知道這位國王發如是心,可是他這樣的造福,並不是心靈的解脫,因
為他還是有所求──求來生福。
於是,佛陀化成一位婆羅門教的乞士來到國王面前。國王說:「你有什麼
困難儘管說,不用客氣,若有需要,我一定滿足你所求。」這位乞士說:
「我知道國王喜愛布施造福,所以我要來求取財物。」國王說:「好,那
你就拿一堆吧!」乞士拿了一堆珍寶就走;可是走了七步,回過頭來又把
珍寶放回原處。國王問:「咦!為什麼又拿回來呢?」乞士說:「本來我
想三餐溫飽就滿足,但現在有這些珍寶,卻還過著如此流浪的生活,覺得
缺了安全感,所以很希望蓋一棟房子。」國王聽得有理,就說:「你可以
再拿一堆!」他真的再拿一堆,走了幾步又回頭放回原位。國王疑惑地再
問:「怎麼啦?」乞士回答說:「我想如果把這些東西拿去賣了,也只夠
蓋一間房子啊!若想娶妻也還不夠呀!」國王就說:「好吧!那你拿三堆
去呀!這樣就足夠讓你娶妻建屋了。」
這位婆羅門乞士於是拿了三堆珍寶,回過身便走;走了七步,又回頭把東
西放在原處。國王很訝異地說:「你這個人真是奇怪,三堆財寶難道還不
夠嗎?」他說:「我算一算仍然不夠;因為即使房子蓋好、娶了妻、生了
子,我還得請一些奴婢來侍奉妻兒,或者把房子裝潢得漂亮一點,所以算
起來仍是不夠用!」
◆福報有時盡不如追隨佛陀
遇到這樣的人,國王的確度量寬大,也就說:「那你就拿七份去吧!」乞
士真的拿了七堆寶物離去,走了一段路,他又把東西原封不動地放回去。
國王微怒道:「你真是一個怪人!夠你蓋房子、娶妻,也夠你請奴婢了,
這些你還嫌不足嗎?這些財物可以讓你享受一生啊!」乞士歎道:「我再
怎樣計算,仍覺得不夠,即使什麼都有了,可是兒子長大也要娶媳,唉!
人生一世確實是追求不完,也做不完呀!而人生無常,我寧可過著目前這
種樸實自在的日子,沒有精神的負擔及家室之累,可以清靜地過一生。我
認為目前的生活,就是我最理想逍遙自在的生活方式。」
國王聽了這位婆羅門乞士的分析,頓有所悟,他想:「對!人生有無盡頭
的追求,我現在已經很好了,還想追求來生的福;若生生世世只追求福報
,那就永無解脫之日了。身為國王要為百姓國事操勞,還得防範他國侵犯
,為此憂惱,像這樣是真正的福嗎?我應該去追求更超然自在的福!」
佛陀已經知道國王的心態,這位婆羅門乞士就向國王說:「現在有一位覺
者出現在人間,我要追求財物,倒不如去追隨佛陀;因為佛陀有取不完的
法寶,有輕安解脫的法財。所以,我想我還是去追求佛的真理比較好。」
他像喃喃自語般邊走邊說,也就離開國王大步走出去了。
◆多求是苦追尋自在的心靈
國王聽到了世間有位覺者,他心中一震,「對呀!國內的人民,不是也口
耳相傳說悉達多太子已經成佛了!他是天下眾生的導師,我為何不去求佛
陀,請佛為我開示皈依?」於是他即刻傳令準備馬匹,動身到祇園精舍去
。
到了祇園精舍求見佛陀時,國王一見佛陀,突然覺得像是遇見故人一般,
他想「我在那裡見過他呢?」佛陀微笑地向他說:「是否認得我?才沒多
久的時間,為什麼你這麼健忘呢?」那時,國王見到佛陀這麼慈祥的態度
,於是會意過來,他趕緊五體投地,感謝佛陀啟發他的智慧。
諸位!佛陀在人間,平時他和人們接近時,總會觀機逗教,甚至用婆羅門
乞士的型態去接近國王;他以種種的方便法,三番兩次地乞求財物又歸還
,這就是智慧的引導,這位國王終於被度化了。
佛陀常說:「人生求無止境」,可以說「見好不求難」,像那位國王,他
身為一國之尊又富甲天下,也還覺得必須再求福,求取來生的福。而婆羅
門乞士(比喻世人)想要房子,又想娶妻;娶了妻又要奴僕,而且還要為
未來的子子孫孫設想。這個例子明顯地告訴我們,人生求無止境,多辛苦
啊!
我們學佛當然也要「求」精進,不過精進是為了要解脫自我的心靈,「求
」突破人間色欲的誘惑,希望各位平時要多用心啊!「追求」是好事,但
是我們要真正用脫俗的精神,追求心靈清靜、棄欲無貪的輕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