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映月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海外志業發展新里程
從美國分會新址啟用談發展現況
◎李麗華
碧澄萬里晴空,慈濟旗海飛揚,遠山靜坐含笑,佛龕檀香繚繞。精神抖擻
的慈誠隊隊伍,和笑容可掬的委員、義工們,歡迎所有中外貴賓來參加慈
濟美國分會靜思堂新會址啟用典禮。這是慈濟志業在海外發展的一個新的
里程碑。

從七年前在北加州以家庭作業方式成立,到今天在南加州蒙洛維亞市六千
餘平方呎的正式新會所,慈濟美國分會不斷精進,日益茁壯,其會員已發
展至七千餘人,遍及各州。德州支會、紐約支會也相繼成立。慈濟美國分
會靜思堂正式會所之成立,為的是要行更長遠的菩薩道,為的是要接引更
多眾生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以實際的行動,撫慰眾生之苦;以拓
荒者的心情,將苦難世間耕為福田,化為淨土。



慈善晚會,兩千人共襄盛舉


為了靜思堂新會址的啟用典禮,美國分會的師兄師姊特地籌辦一場慈善晚
會。十月廿六日,馮馮居士在他隱居加拿大廿六年後的今天,首次在洛杉
磯「為慈濟而唱」的慈善晚會上露面,發表其佛曲創作的成果。與會的來
賓兩千多人,整個會場座無虛席。八十八歲的謝冰瑩教授,八十六歲的馮
媽媽,都蒞臨會場,真是因緣殊勝。

以一位沒有受過正統音樂、作曲訓練的人而言,能夠創作出三百人大合唱
的交響樂曲,實在是不可思議。

當天,馮馮居士以四種不同的服裝、造型出現在晚會中。首先,他穿著海
軍軍官制服。在他的認知裡,搭乘了慈濟的法船,在證嚴上人——船長的
領導下,他是船上的一名舵手。

第二幕出場,他穿著印度王子的衣服,戴著王子的帽子。代表佛陀未出家
時,貴為人主的裝扮。

接下來,佛陀由凡入聖,出家了。馮馮居士出場時,身披金色袈裟,偏袒
右肩,赤足步上舞台。

成佛以後,為了引導迷茫的眾生,佛陀倒駕慈航來到人間。如何來表達普
渡眾生的名相呢?他穿著慈誠隊制服,以慈濟人的形象,傳達出「化人間
為淨土」的具體意義。

用心而投入的演出後,馮馮居士在記者會上告訴大家——他的心已是皈依
上人的弟子,祇是表相上尚未有皈依的形式罷了。



從無到有,立足新大陸


這一場盛大、莊嚴又深具意義的晚會的促成,緣自於今年年初,美國分會
執行長黃思賢師兄,以最誠摯的心意,邀請馮馮居士主持「慈濟美國分會
」啟用典禮。居士已廿六年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但知道是慈濟的事情,
祇思考了幾秒鐘,便很快地答應了。

更可貴的是,居士主動提出何不多多「利用」他,為慈濟醫學院多募一些
善款。有此因緣,美國分會在思賢師兄的帶領下,籌劃這場慈善晚會,同
時也圓滿完成「慈濟美國分會」的啟用典禮。

在這次籌劃工作中,在美國的慈濟人全都動員了。從紐約到德州,從志工
到會員;大家凝聚成一股力量,把這兩件大事辦得很圓滿。

馮馮居士在記者招待會中,一直闡述「神通」的真義——並不是飛天遁地
的工夫,而是像證嚴上人創辦「慈濟功德會」一樣,將四大志業一一呈現
在世人眼前;這種從「無」到「有」,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實踐力
,就是真正的神通。

美國分會在極有限的人力、物力下完成了此一盛事,確實「神通廣大」。



自立更生,就地取材


美國分會委員的遴選相當嚴格,切實遵循「重質不重量」的原則;現有委
員十一人,其中兩位是年紀較大的長者,有幾位是台灣、美國兩邊跑,真
正能夠發心在分會服務的祇有五位委員,還有一位每星期六發心到分會服
務的王醫師,另外就是四位全職人員。

這麼有限的人力,委員必須負起行政工作,這是和台灣慈濟委員不一樣的
地方。分會的固定工作,大概分為行政、總務、財務、文宣四項,由四位
全職的委員參與;同時還要負起委員應有的責任——探訪貧戶、調查個案
、勸募……等等工作。因此,他們必須訓練肯發心的會員來當志工。

兩年前,思賢師兄從上人的指示中,得到「自立更生,就地取材」這兩句
話。

上人開示他:在美國能夠募集多少善款,就做多少事。祇要有心做事,人
才自然而然會出現。

這兩項原則,落實在美國分會的各項工作中。思賢師兄舉例說明。這次的
慈善晚會,大家真是盡心盡力地籌備;但是這麼大的場合,哪裡是幾個委
員就可扛得起來?不可思議的是,就在晚會前兩個星期,節目主持人、導
演、燈光師、鋼琴伴奏等等人員,都一一有人發心參與;甚至有一位大陸
到美國的女舞蹈家——沈蓉小姐,也參加這次的演出。

在場地佈置方面,前台視的美工組長林保勇先生,他因為心臟病住院,在
醫院裡看到上人的法語,感動得掉淚,因而成為慈濟的會員。

他的專業知識在這次的晚會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燈光、佈景、乾冰的使
用,氣氛的營造,使得晚會具有高水準的舞台效果。

更值得興奮的是,在晚會前兩三星期,蔡師兄捐贈了一輛十五人座的「道
奇」小巴士,價值兩萬多美元。有了這輛小巴士,接送外地來的師兄、師
姊們可就方便多了。



以落實慈濟精神為重點工作


在台灣,慈濟工作濟貧、教富並重;在美國,因為政府社會福利做得較完
善,教富的工作更重於濟貧。但是仍舊有一些隱藏在角落的個案需要去調
查、救助。

上人一再交代,在美國,慈濟工作的重點不在於勸募,而在於落實「慈濟
精神」。思賢師兄對於個案的發掘、心理的輔導,都很費心地進行。

這兩項原則,落實在美國分會的各項工作中。

目前,分會已和當地的社區醫院洽商,由慈濟派志工到醫院去服務。該院
院長非常高興,也同意委員把它當作慈濟醫院一樣,前往擔任志工服務。

另外,美國分會還參加環保的工作。從社區的環保到海灘的維護協助,都
積極參與;紐約支會也已同步進行。

還有老人院,也是志工常去的地方。有些老人,行動不便,難免比較污穢
。於是為老人清潔房子,成為經常必須的服務。

至於教富的工作,美國分會廣用文宣品,把慈濟精神帶給當地經濟能力較
強的企業界人士;請他們共同參與慈濟志業。

由於慈濟人的表現,獲得人們一致肯定,許多企業界人士,在接到思賢師
兄的電話邀請後,都很樂意來共耘福田。

十二月開始,類似「張老師」電話的「慈濟愛心專線」開始籌備,已有二
十幾位志工發心參與該項工作的職前訓練。

由於美國幅員廣闊,可以利用「愛心專線」讓人們來認識慈濟;同時也可
以上人的智慧和慈濟精神,協助他們解決所遭遇的困擾。



開發人力資源,致力培訓志工


在這次慈善晚會以及啟用典禮過後,思賢師兄在會務報告中,鄭重地向大
家說:「現在開始,正是慈濟精神在美國扎根的時候了。」在日常的工作
中,如何把慈濟的善、慈濟的美表現出來,才是真正的第一要務。

事情的推動,總離不開人力的配合;志工的培訓就是人力資源的開發。

由於慈濟的活動都深具意義,一傳十,十傳百;好多人都很積極地要求參
加志工的行列,目前已有兩、三百人。例如每個月的「慈濟世界」出刊,
要分寄給每個會員,祇要打幾通電話,就有幾十個志工一起來工作。

這次辦的晚會,一號召,就來了兩百五十多位志工;而且都是搶著要求工
作。思賢師兄比喻說:掃把祇有三支,人多,要搶才有事做。

志工大都是當地的華人,也是慈濟會員;也有台灣會員的下一代到美國歸
隊。年齡從十二、三歲到七、八十歲都有;各行業、各階層的人士都有人
參加。



首創青少年團,向下扎根


青少年團,也是美國分會首先創設的,而且做得有聲有色。

每個星期天,到慈濟分會;一早就有學佛會、繪畫班、黏土班、中文班、
合唱團、舞蹈班、劍術班……。青少年都很開心到那兒去。

有一位離了婚的女士,她很感恩地對思賢師兄說:慈濟救助了我和兩個兒
子。如果沒有「慈濟青少年團」,那兩個兒子可能因為心理不平衡,或許
已成了幫派分子。而她本人也從慈濟得到很大的心靈慰藉。

要在美國傳播慈濟的文化,英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讓下一代的子弟,
參與慈濟、並以慈濟為榮;這項扎根的工作,可說是任重道遠。目前是由
陳燦輝師兄夫婦負責策劃。

「參加慈濟的孩子,不會變壞。」許多父母都非常贊成孩子加入青少年團
。每逢星期天,在分會常會看到他們自動自發的整理環境、擦地板。

慈濟的祥和氣氛,使孩子很樂意參加青少年團;由此因緣,許多父母得以
瞭解慈濟,加入慈濟。

在台灣有懿德媽媽,在美國有「懿德哥哥」、「懿德姊姊」,他們來照顧
、帶領青少年團;讓孩子在活動時間內,儘情地發揮,例如:黏土班可以
讓孩子們把創造力充分地表現出來,練劍可以抒發他們的體力;舞蹈也讓
他們得到很大的樂趣。

目前青少年團已有上百位團員。紐約支會和德州支會也已經著手籌辦中。
思賢師兄這次特地把團制服帶回來呈給上人過目。



與紐約、德州支會橫向聯繫密切


紐約支會在今年四月成立,到現在已有上千名會員;發展非常迅速。

美國分會在洛杉磯,祇要有任何訊息,任何活動,都會馬上傳遞給紐約支
會和德州支會。文宣資料也由分會協助準備;使分會、支會的腳步能夠一
致。

例如此次舉辦的晚會和分會啟用典禮;思賢師兄邀請了支會的工作人員到
洛杉磯,一方面是參加盛會,一方面也可觀摩如何籌辦大型晚會和典禮。

紐約支會,現在約有十人負責會務;他們已有一個非常莊嚴的聚會所,許
多人到法拉勝(新中國城),都會去參觀一下「慈濟」。

德州支會在濟恩師兄夫婦和他們的下一代共同努力之下,發展也非常快。

濟恩師兄在十一月三日回到台灣時表示,他對慈濟在德州的發展深具信心
。例如南亞在德州設廠,員工社區有一百多戶人家,已經有近半數是慈濟
的會員,而且人數還在增加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可成為一個「慈濟村」


德州有相當於十九個台灣省的面積,華人約有十五萬,分散居住在各大都
市。目前美國分會的首要工作,是在各大都市設立聯絡站,使慈濟的訊息
可以傳播到各個地方。

思賢師兄也語重心長地表示,希望華盛頓DC、達拉斯、舊金山,都能儘
快成立支會。



慈濟志業國際化的起步


美國,是一個民族大熔爐,慈濟精神與文化,能夠在美國生根,對於慈濟
志業國際化,是一個重要的起步,也是非常重要的據點。

目前,美國分會刊印的「慈濟世界」月刊,已有一萬份的發行量,數量正
不斷增加中。

另外,會員樓小姐設計了精美的畫面,配合上人的「靜思語」,在電視節
目中插播,效果相當大,許多人因而從電視中知道慈濟,參與慈濟。

上人既不曾來過美國,會員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未見過上人;大家竟能如此
發心投入慈濟志業,美國的遊子是何其有福?能夠拳拳服膺上人的教誨,
又是何其富有智慧?

我們讚歎美國分會所有的師兄師姊們、他們精進、勇猛的精神,正足以做
為慈濟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