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古剎 楓情 韓國行 | 
                   
                  
                     | 
                   
                  
                    | ◎靜淇 | 
                   
                  
                     | 
                   
                  
                    從小對楓葉就有一分特別的鍾愛和情感,也許是它帶有那麼一絲絲秋的感 
                      傷和落寞吧! 
                       
                      曾經在年輕的時候,嚮往過古剎青燈的生活,因為那迴盪在心靈深處的暮 
                      鼓晨鐘的聲音,感覺是那麼的熟悉。 
                       
                      正當古剎楓情的遐思,晉山謁水的狂熱,已隨著年華的流逝,而轉向「身 
                      螫紅塵,心實出家」的意境時,一趟的韓國行,竟使我重燃起年輕的夢, 
                      也體悟到楓有情也有禪,古剎走過歷史也教育了現代。 
                       
                       
                       
                      《十月二十六日(星期六)》 
                       
                       
                      ◆遠因近緣,結合在慈濟 
                       
                       
                      抵達韓國金浦機場已經是萬家燈火了,雖然才下午六時三十分,但在北國 
                      的仲秋時節,尤其是氣溫只有15℃時,夜晚總是來得快些。想到二個小時 
                      前,我們還沐浴在台灣的暖陽中,算算時間,此刻也不過是台北時間五點 
                      半,正是夕陽無限好的時候。 
                       
                      第一次出國門,佇立在秋風颯颯的異國領土上,一股「日暮鄉關何處是」 
                      的淡淡鄉愁湧上心頭,回頭望望同行的德慈、德宣兩位師父和雅美師姐, 
                      不禁為自己的多愁善感乃哂然一笑。 
                       
                      睽違已久的一耘法師與他的弟子信眾及嚴淑貞師姐,早在機場等候多時了 
                      ,這位曾遠渡重洋到台灣攻讀碩士學位的法師,露出他一貫親切的笑容, 
                      操著流利的國語,緊握著我們的手久久不放,歡喜之情不言而喻。 
                       
                      因有一耘法師的發心與溝通,才譜出了靜思精舍與藥水寺締結為姊妹寺的 
                      佳話,進而促成了我們今日的韓國行。想到此行是應藥水寺住持妙喜法師 
                      之邀,並奉上人指派,專程來參加明天正式啟用的慈濟精舍──南陽養老 
                      院的落成典禮,不覺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增添幾許的負擔。 
                       
                      五年前妙喜法師經一耘法師的介紹,得知台灣的佛教慈濟功德會和證嚴上 
                      人的慈悲願行後,數度來台,更於藥水寺與靜思精舍締結姐妹寺後,矢志 
                      將慈濟的精神弘揚到韓國去。定名為慈濟精舍的南陽養老院,正是妙喜法 
                      師在韓國拓展慈濟的第一步。 
                       
                       
                      ◆一般夜空,不一樣的心情 
                       
                       
                      南陽養老院位於大韓民國京畿道華城郡南陽面(面即縣),距離漢城市約 
                      二小時的車程。坐在車上,真叫人疑為置身台北市裡面,因為看到的是同 
                      樣的膚色,同樣的穿著,唯一不同的是街道兩旁商店招牌上的韓文。 
                       
                      對第一次踏上異邦的我來言,視野所及的景物,絲毫都不肯放過。漢城市 
                      的市容顯然比台北市清潔多了,來來往往的人車井然有序,看不到闖紅燈 
                      ,也聽不到喇叭聲,一切都是那麼的規規矩矩。 
                       
                      離漢城市愈遠,路愈蜿蜒,古樸的農舍在靜謐的夜空下,顯得更為出塵。 
                      一樣的夜空,一樣的彎彎小路,一樣的田野,讓我們的大師兄──慈師父 
                      ,回憶起二十多年前與上人胼手胝足,下田種稻採花生的情景;聽他細數 
                      慈濟走過的滄桑路,不禁令人由衷的敬佩這位慈濟大家庭的長子、長兄, 
                      也遺憾自己未能早生幾年,可以和他們共同走過那段坎坷的日子。 
                       
                      進入山中天氣愈冷,外面大約10℃左右吧!漫漫長路完全隱沒在群山中, 
                      已經九點多了,一耘法師遙指山谷中的燈火,告訴我們那就是此行的目的 
                      地──南陽養老院。 
                       
                       
                      ◆翦燭西窗,坐聽秋風冷 
                       
                       
                      九點四十分抵達養老院,清瘦的妙喜法師和眾尼師,飛奔的跑下台階歡迎 
                      我們,一聲聲的「阿彌陀佛」,道盡了無限的歡迎、歡喜與期待。此時此 
                      刻,我想也唯有「阿彌陀佛」才是兩個不同國度的人共通的語言。 
                       
                      屋內散發的暖氣,早讓人忘卻了沁骨的嚴寒,原來房子的地板都是木造並 
                      埋有熱管,心想大概也唯有如此,才能協助人們度過冰天雪地的隆冬。 
                       
                      久聞韓國菜的香、酸、辣,果然名不虛傳,不但酸得可以,而且辣得夠味 
                      ,一頓飯吃下來,早已「涕泗縱橫」、「汗流浹背」了,相信這也是禦寒 
                      的方式吧! 
                       
                      韓國菜還有一樣特色,就是絕少烹煮,現採的連根香菜、紫蘇葉、青菜葉 
                      ……加點香油、酸醋、辣椒粉拌一拌即可上桌,醃泡的蘿蔔、大頭菜更是 
                      每餐必有,也難怪家家戶戶都擺了好幾口大醬缸。 
                       
                      已經是十一點半了,外面的氣溫降至10℃以下,群山環抱的養老院已經深 
                      沉的睡著了,躺在熱烘烘的木板上,聽著呼嘯而過的寒風,望著窗外的半 
                      輪明月,深秋的輪廓竟是這麼的明顯,不覺低吟出紅樓夢中的一首詞:「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誰家秋院無風入 
                      ,何處秋窗無雨聲……。 
                       
                      雖然此刻並無秋雨擾人入夢,但敲窗的秋風同樣令人不忍眠啊! 
                       
                       
                       
                      《十月二十七日(星期日)》 
                       
                       
                      ◆盞盞燈火,溫暖老者心 
                       
                       
                      清晨五點半起床,此時台北時間才四點半吧! 
                       
                      走到陽台,觸目所及盡是一片的楓紅,遠峰近山,或淡、或深紅或紺綠, 
                      層層疊疊,讓我在晨曦中貪婪的飽餐了楓紅的響宴。 
                       
                      四面環山的慈濟精舍,是一棟紅瓦白牆的二樓建築物。八點不到,精舍的 
                      陽台及四周到處飄揚著中韓兩國國旗和佛教旗,以及慈濟會旗。 
                       
                      精舍前面的空地,早已懸掛了密密麻麻的燈籠,盞盞的燈火不但是當地的 
                      慶典民俗中不可或缺的,同時也象徵著心燈的傳遞。上山的信眾絡繹於途 
                      ,為的只是參加歷史性的一刻──慈濟精舍的落成啟用。 
                       
                      妙喜法師將一手創辦的南陽養老院命名為慈濟精舍,最主要的目的,除了 
                      效法證嚴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慈心悲懷外,更希望能把慈濟精神在韓國 
                      發揚光大。 
                       
                      已完工的第一期養老院,共有二十一個房間,可容納四十人,自一個月前 
                      正式對外宣佈開放後,已有十位孤苦無依的老人進住,其中三位是出家眾 
                      。 
                       
                      妙喜法師說該院收容的對象,以孤苦無依者為限,每一個個案都經過詳細 
                      的審核,符合收容條件才能進來,一切食、衣、住、葬完全由養老院負責 
                      。目前院務由院長大法法師、總務京德法師,及一位正研習針灸的年輕尼 
                      師共同負責。 
                       
                       
                      ◆慈濟頌中,法侶情義長 
                       
                       
                      十一時正,落成啟用典禮在合唱團的三皈依歌聲中揭開序幕。妙喜法師在 
                      致詞時表示,自從一九八六年藥水寺與靜思精舍締結姐妹寺後,目睹證嚴 
                      上人不顧瘦弱多病的身體,創辦醫院、學校和救濟貧苦同胞,內心非常感 
                      動,也因為受到證嚴上人的鼓勵,所以一直希望能在韓國發揚慈濟。 
                       
                      他並以自己原本體弱多病,在做了慈濟之後愈做身體愈健康為例,勉勵在 
                      場的人士發大願就不怕病苦,發大願就會勝過一切。 
                       
                      德慈師父應邀致詞時也說,他是代表證嚴上人、靜思精舍的常住眾、和海 
                      內外一百六十萬慈濟人,到韓國參加這個盛會,除了感謝大家對慈濟的護 
                      持之外,也感謝妙喜法師的用心。 
                       
                      慈師父並把上人創辦慈濟的過程做了簡要的介紹,由一耘法師任翻譯。慈 
                      師父慈悲近人的風範和懇切的言詞,贏得了在場人士歷久不歇的掌聲。 
                       
                      典禮中,慈師父將上人所贈的「慈濟懿德」牌匾轉交給妙喜法師,妙喜法 
                      師也同時把榮譽會長的證書贈給慈師父轉呈上人。 
                       
                      包括南陽面金面長(縣長)、韓國全國佛教信徒會長朴完一,以及韓國高 
                      僧昔珠長老在內的緇素二眾,近二千人參加。 
                       
                      金面長和朴會長也一再推崇妙喜法師建立慈濟精舍,照顧孤苦無依的老人 
                      ,是一種慈悲偉大的行為,並對證嚴上人所領導的慈濟功德會對社會人群 
                      的貢獻,表示無限的敬仰,他們同時也當場宣佈加入慈濟會員行列。 
                       
                      典禮中,全體信眾一直歡唱改寫為韓文的慈濟頌,我們五位從台灣來的慈 
                      濟代表,也應邀即席演唱慈濟頌,中韓兩國的慈濟人,在10℃的仲秋中, 
                      共同以慈濟頌表達了對社會、對苦難眾生的關懷,將會場的氣氛帶到最高 
                      潮。 
                       
                      歷經兩個小時,韓國慈濟精舍的落成啟用典禮,就在「幸福之門」和「普 
                      賢行願」的佛教歌曲中圓滿結束了,禮成後並有韓國傳統的民俗舞蹈表演 
                      。 
                       
                      想到五年前的今天,靜思精舍與藥水寺締結為姐妹寺,五年後的同一天, 
                      慈濟竟能在韓國踏出濟世救人的第一步,淚水不覺流了下來。看著清瘦尚 
                      稱健朗的妙喜法師,穿梭在人群中的那一臉欣慰、興奮,誰又能相信三年 
                      前他罹患了棘手的肝腫瘤?又有誰會相信,這位在韓國享有盛名的高僧, 
                      竟是那麼一心一志的服膺上人的話,而矢志要把慈濟精神遍灑在韓國!? 
                       
                       
                      ◆奉寧古寺,僧青年搖籃 
                       
                       
                      下午三點半,一行人告別了慈濟精舍,前往奉寧寺,妙喜法師因尚有院務 
                      要處理,所以與我們約好明天一早在奉寧寺見面,並到藥水寺用早餐。 
                       
                      坐在車上,仔細流覽沿途的景色,除了紅楓之外還是楓紅,滿山滿谷的紅 
                      ,真叫人想下車盡情的擁抱這一片的秋。 
                       
                      奉寧寺建寺已有八百多年,與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佛影寺,都是韓國著名 
                      的古剎,寺中設有僧伽大學,創校已二十年,目前有學生二百人,都是比 
                      丘尼。 
                       
                      僧伽大學是由奉寧寺的住持妙嚴法師一手創辦的,身為妙嚴法師大弟子的 
                      一耘法師,自十七歲在寺中剃度出家,迄今已二十三年了,他協助法師創 
                      校,並在親手創辦的學校修完四年的大學教育後,負笈台灣在文化大學攻 
                      讀哲學研究所,學成歸國又負起了教育弟子學生的任務。 
                       
                      現在他雖奉師命,主持距離奉寧寺有千里之遠的佛影寺,但他永遠是奉寧 
                      寺信徒心目中的偶像,也永遠是師兄弟、學生們尊敬的大師兄、好老師。 
                       
                      僧伽大學戒律非常嚴格,二百位學僧都集中在六和堂二樓約二百坪的通舖 
                      上,上課、吃飯、共修、睡覺通通在一起,這也是要他們在僧團中學習六 
                      和敬的教育吧! 
                       
                      原本一耘法師計畫在五點準時趕到寺中,參觀學僧們的過堂儀式,由於路 
                      上塞車,竟然遲了十五分鐘才抵達,沒想到學僧們竟井然有序的靜坐等待 
                      。 
                       
                      過堂儀式仍是席地而坐,四人一組,每個人面前有四個鉢,分別裝飯、菜 
                      、湯、水,當供養偈唱過,每個人頭不抬,眼不溜的捧起自己的鉢靜靜的 
                      吃,卻見輪值的行堂警敏的注視每人手中的?,是否需添菜添飯添湯? 
                       
                      由於韓國菜非醃泡即涼拌,幾無油膩,所以用餐後他們人手一塊方巾把鉢 
                      擦乾淨,依大小順序將四個鉢一個套一個,再放回原位,既不浪費時間, 
                      也不佔空間,更不用為了吃一頓飯而勞師動眾,忙得手足無措。 
                       
                      飯後他們還要檢討自己,反省今日所做所為、起心動念之間有否犯錯,如 
                      果有的話,則必須出列,當眾懺悔。 
                       
                      一耘法師告訴我們,僧伽大學修業年限是四年,畢業後取得大學學士學位 
                      ,所以,必須具有高中畢業的資格的僧尼才可報考,由於競試者眾,所以 
                      錄取率很低。 
                       
                      學僧們每日的作息都有嚴格的規定,除了每月初一、十五放假誦戒外,平 
                      日的作息時間是清晨二點半起床,三點做早課,五點半早餐,六點半開始 
                      上課,每小時休息五分鐘,十點半午供,十一點用午齋,十二點半至下午 
                      四點半用功自修,五點半晚餐,六點做晚課,六點半用功自修到九點,九 
                      點安板就寢。 
                       
                       
                      ◆深山古剎,離情添別緒 
                       
                       
                      另有一樣事情實在讓居住在亞熱帶地區的我們難以想像的是,除了出坡( 
                      工作)或其他特殊狀況外,否則學僧們每月初一、十五才能沐浴,夏天則 
                      十天沐浴一次。我想這也和當地的氣溫、設備和儉樸的風俗習性有關吧! 
                       
                      奉寧寺佔地非常廣闊,寺中遍植楓樹,所有建築物均是仿唐建築,別具古 
                      色古香的風味。我們所住的地方是一棟日式的建築,由斑駁的牆壁和木板 
                      ,可以看出它年代的久遠。 
                       
                      一耘法師、慈師父、宣師父、雅美、嚴淑貞和我六人,席地燒水品茗,秉 
                      燈夜談,話慈濟、談佛教,也談此行的點滴。滿室的暖氣早讓我們忘卻了 
                      屋外的嚴寒,想到明天即將返台,又得投入滾滾紅塵中,心中頓覺無限依 
                      依。 
                       
                      雖然明天凌晨二點半必須起床做早課,但難得置身古剎,古剎又在深山中 
                      ,淡淡的感傷竟讓我徹夜難眠,若非必須遵守寺中的規矩,我多想拉開紙 
                      門,偷偷的走出屋外,向滿天的星光許下諾言:「我將再來」。 
                       
                       
                       
                      《十月二十八日(星期一)》 
                       
                       
                      ◆畢竟無垢,雨曼陀羅華 
                       
                       
                      陣陣的鐘聲、鼓聲、木魚聲喚醒了睡夢中的我,舉錶一看已是凌晨二點半 
                      了,由於盥洗室離住處頗遠,必須摸黑前往,一踏出門外,森寒砭骨,令 
                      人直打冷顫。此時才秋天就已冷得這個樣子,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天真難以 
                      想像要如何過日子,心中終於恍然大悟於為什麼他們平日不沐浴。 
                       
                      隨一耘法師和師兄們進入大殿,他們的早課只誦三皈依、大發願文和心經 
                      ,前後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步出大殿,夜還是如此的深沈,冷冽的空氣 
                      中,一切是那麼的乾爽清淨,讓人能在清醒中澄澈心意,洗滌形穢,我多 
                      願時間永遠停留此刻,讓眾生都能畢竟無垢。 
                       
                      由於妙喜法師約好四點半來此接我們同赴藥水寺用早餐,所以做完早課後 
                      一行人就到禪房向妙典法師告駕,妙典法師是妙嚴、妙喜兩位法師的大師 
                      兄,師兄弟三人在韓國佛教界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深得民心。這次, 
                      妙典法師是專程由韓國中部來參加慈濟精舍的落成典禮。 
                       
                      晨四點四十分,在眾尼師的送行下,車子緩緩的駛出山門,在星光下依然 
                      可以清晰的看到鐘閣──雨華樓三個字,多美的名字啊!雨華,該是取自 
                      「雨天曼陀羅華」的經文吧! 
                       
                      經過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進入了漢城市,穿過了幾條的街道,爬上 
                      了陡直的斜坡,六點十分終於抵達藥水寺。 
                       
                       
                      ◆坐擁楓紅,喜圓少年夢 
                       
                       
                      藥水寺雖在市內,由於建築於山坡上,看不到,也聽不到屬於凡俗的喧囂 
                      。一腳踏進山門,夾道的紅楓迎面撲來,隨風飄落的楓葉,踩在腳下沙沙 
                      作響,譜出了秋的旋律。 
                       
                      大雄寶殿位於禪房的後面,大夥兒爬上十幾級的石階禮佛完畢後,遠眺四 
                      周,除了幾棵結實纍纍的柿子外,仍是一片耀眼的紅。溪流、紅葉、古寺 
                      、禪靜,這就是藥水寺的寫照。 
                       
                      餐後,我一個人爬上後山,盡情的採摘楓葉,我小心翼翼的把它一片片的 
                      夾在書本內,將帶回台灣去。因為它不只圓了我的夢,也讓我體悟到人生 
                      生老病死的無常,就如同楓葉的由綠而黃而紅而凋零一樣的短促。 
                       
                      九點五十分抵達金浦機場,三天兩夜,不,應該是說二天二夜的韓國行, 
                      就要畫下一個句點了。走進出境室,還隱約的看到送行的妙喜法師及一耘 
                      法師熟悉的身影。 
                       
                      當有人知道我曾去一趟韓國,竟連什麼地方也沒玩,什麼東西也沒買時, 
                      都露出了遺憾的表情。但我卻不這麼想,至少我曾擁抱滿山滿谷的楓紅, 
                      也帶回滿袋的紅楓;至少我曾置身深山古剎,體悟古月照今人的無常…… 
                      。我想這樣已經足夠了,不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