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有二十難──觸事無心難(10) | 
                   
                  
                     | 
                   
                  
                    | ◎上人/主講 弟子小文/記 | 
                   
                  
                     | 
                   
                  
                    我剛從室內走出來,看到天邊透著一片微微曙光。開門進入大殿時,電燈 
                      是關著的,裡面很暗,倍增了寂靜的氣氛。我禮佛之後,坐下來把姿勢擺 
                      正,大眾開始念佛,然後是靜坐。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我發現天空浮現一 
                      條白白的銀帶,直覺地可以感受到天色即將黎明,於是閉上眼睛──心靜 
                      ,境亦靜。等到引磬聲響的時候,我張開眼睛,外面已是一片光明,時間 
                      亦在不知不覺中,分分秒秒如流水般的消逝。在天明與日落之間,我們忙 
                      忙碌碌地過,雖然身體沒有離開外在的境界,但是我們的心卻很少去注意 
                      外面的環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並不曾去用心,只是讓它輕易 
                      地流逝。 
                       
                       
                      ◆珍惜單純的生活 
                       
                       
                      佛陀告訴我們──「觸事無心難」,但是今早我卻感受到:我們的日常生 
                      活,時時都是在無心的狀況下度過。那麼,佛陀為何告訴我們「觸事無心 
                      難」呢?佛陀是要啟示我們,人生本來是可以在很單純,很逍遙自在的情 
                      況下生活,可是,凡夫無明一起,就會把最簡單、輕安、逍遙的生活複雜 
                      化,因之產生煩惱和痛苦。「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句話人人都會 
                      說,但是偏偏在生活中,盡和一些人與事過不去。時間分秒不停地流逝, 
                      而我們的心卻常記掛著以往的人我是非,直在那兒不停地打轉,這就是煩 
                      惱的凡夫心,所以佛陀在人有二十難中說「觸事無心難」。 
                       
                      許多人總是在煩惱中度日,為什麼?因為以曲折之心去比較,對人事起了 
                      分別心,比如工作上計較自己做得多,別人做得少,這是「驕慢心」;或 
                      者認為別人做得多,沒什麼了不起,自己做得少,也不覺得慚愧,這是「 
                      卑劣慢」,不管是驕慢或是卑劣慢的心,這些都是煩惱。 
                       
                      人生應該要「隨分隨力」,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能夠如此,才不會在人 
                      我是非中觸事而生煩惱啊! 
                       
                       
                      ◆無比較心即得安樂 
                       
                       
                      在「莊子」這本書中,有一個故事說:北海有一條身長好幾里的大魚,活 
                      了幾千年,有一天忽然颳了一陣大旋風,這條大魚順著旋風竟變成一隻大 
                      鵬鳥。大鵬鳥身長也有幾里長,牠乘風振翅一衝,便能飛騰到九千里的高 
                      空。牠要從北海飛到南海,需要花半年的時間,在這半年的時間當中,牠 
                      不停地飛呀飛,從高空往下一望,則看到白雲朵朵,如萬馬行空一樣;抬 
                      頭看,則是一片無邊無際灰茫茫的天空,除此之外一無他物,經過六個月 
                      的飛行,牠終於到達了南海。 
                       
                      那時,地面上有隻小麻雀,看到了大鵬鳥,牠心想:飛得那麼高,何必呢 
                      ?有那麼大的身體,要到達南海還不是得不斷地辛苦飛行?像我身體小巧 
                      玲瓏,飛行的時候可以輕輕鬆鬆地,只要一枝小小的枝枒,就可以做為棲 
                      身之地;累了還可以到地面走走;如果想飛高一點,又飛不上去時,我乾 
                      脆就降落到草地上,像這樣也很逍遙啊!大鵬鳥也沒什麼了不起呀! 
                       
                      這是一則故事,至於是不是真的有這隻大鵬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小麻雀 
                      和大鵬鳥在比較的心;是否牠真的比較逍遙自由呢?其實這隻小麻雀是因 
                      為自己的體型、力量太小,無法像大鵬鳥一飛沖天,就自我安慰地說,自 
                      己能夠在樹梢上飛行,比較逍遙;又批評大鵬鳥,何必多此一舉飛得那麼 
                      高?這也正是酸葡萄──卑劣慢的心理在作祟呀! 
                       
                      事實上,大鵬鳥的身體大,兩翅張開便有幾里長,牠若不衝向高空,如何 
                      飛行?如何生活?而且有那麼大的身體,便有極大的力氣,自然能飛得高 
                      ,並不是刻意的賣弄才華。然而小麻雀雖小巧,但小巧有小巧的好處,因 
                      此小麻雀無須和龐大的大鵬鳥比較,大鵬鳥也沒有必要羨慕小麻雀的逍遙 
                      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量力而為,若事過境遷就讓它過去,不要老是記 
                      掛著那些煩惱的往事。 
                       
                      我常常提醒週遭的人,雜念要隨著時間的消逝而去;過去的事再去想它, 
                      便是雜亂心,就是煩惱;忽略現在而寄望未來,這則是妄想心,何不好好 
                      把握當下的這一秒鐘,在當下把一句話講好,把一件事情做好! 
                       
                      我們走路雖然腳是踏在大地而行,但是,我們的腳底永遠不會黏在大地上 
                      ,而是踏落前腳,抬起後腳,這樣才能向前邁進。原本單純的生活何必一 
                      定要「觸事生心」把它複雜化了呢? 
                       
                      佛陀說:「觸事無心難」,只要我們能回歸自己的本性,是難亦不難了。 
                      不要把單純的事複雜化,若能把複雜單純化,生活自然輕安快樂,在宇宙 
                      天地間,我們不是常常都「無心」地過嗎?像剛才我進來大殿時,大家看 
                      不清楚彼此的臉,因為光線還很暗,而現在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彼此的臉 
                      。這前後也才不過半個小時,有誰會記得自己是在那一秒鐘,開始看清楚 
                      了對方的臉?是不是大家都「無心」地過?能觸事無心,才能逍遙自在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