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像蓮花一樣的心 
                      ──慈濟精神在護專 | 
                   
                  
                     | 
                   
                  
                    | ◎靜原 | 
                   
                  
                     | 
                   
                  
                    慈濟護專為了培育病患中的觀世音菩薩 
                      從校舍的設計、課程的安排 
                      到課外活動的指導 
                      無不以慈悲喜捨的精神為依歸 
                       
                       
                       
                      慈濟精神已然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生活教育,一種指導人心向上向善的肯 
                      定力量。 
                       
                      古云:上德如風。從社會的各個角落,風行至大、中、小各級學校,上至 
                      校長老師、下至莘莘學子,無不慕然景從,蔚為風氣。 
                       
                      精神是無形的,看不到摸不著,但是行為是有形的,透過行為所展現出來 
                      的是理念的落實與精神的實踐。 
                       
                      慈濟護專是在美善和諧的理念中產生,希望教育出術德兼備的莘莘學子─ 
                      ─病患心中的觀世音菩薩。所以從校舍的設計,課程的安排到課外活動的 
                      指導,無不以慈悲喜捨的精神為依歸。 
                       
                       
                      ◆懿德母姊會連綿一份法情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是儒家,人格要挺立,生命要可靠,就像 
                      山頭一樣坐鎮在那個地方,是不動的。山可以作為一個典範,它是可以依 
                      靠的,它總是在那個地方。 
                       
                      慈濟護專背倚青翠蒼勁的中央山脈,在天然的環境中已給了學子一份朗闊 
                      、堅毅的生命性格,而來去自如的白雲更給予學子莫大的啟示,在這兒慈 
                      濟蘊育了一個偉大的理想。 
                       
                      學校甫創,即構思如何在專業教育中,注入道德重整、人格昇華的清流; 
                      於是「懿德母姊會」成立了,每九位學生有三位資深的慈濟委員來作懿德 
                      母姊,藉著生活上的關懷與接觸,帶領學生認識多角色多功能的社會教育 
                      ;藉著生命的對談,教導學生如何於日常生活中踐行慈悲喜捨的人間大愛 
                      ;藉著家庭聚會與個案訪視,啟迪學生自然合宜的端莊氣質……。 
                       
                      學生多了母姊,委員多了兒女,春風和融,洋溢在慈濟的大家庭裡。 
                       
                      八十年六月,第一屆畢業生帶著無數的祝福與無限的感恩走出校園,當天 
                      由上人親自為畢業生撥穗,那分無言的期盼與殷殷叮囑,感動著在場的每 
                      一位嘉賓,畢業生更是情不自禁的淚如泉湧,跪倒在上人面前,一句句、 
                      一聲聲請上人放心:「我會以慈濟為榮」「我會長記上人的教誨與關愛」 
                      「我們會將慈濟的種子散播於十方」……在場的學生家長與懿德母姊,也 
                      忍不住哽咽哭泣,淚光中是感恩與欣慰的交織,他們彼此互道感謝,能在 
                      慈濟成為親家。 
                       
                      女兒畢業了遠嫁澎湖,三位懿德媽媽親自護送,那份情感,又豈是人間語 
                      言與文字所能表達的。 
                       
                      學生畢業了,第一個月領到薪水,立刻匯了一半給上人,願參與慈濟志業 
                      的成長;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慈濟人。 
                       
                      畢業典禮同一天佛堂舉行剪綵啟鑰儀式,從此學生有了心靈靜修的地方。 
                      清靜莊嚴的佛堂,常見學生前去禮佛、靜坐,或讀書或省思,沒有喧嘩笑 
                      鬧,只有心語與菩薩相伴,門口的鞋子永遠是排列整齊的,舉手投足在在 
                      是慈濟精神的表現。 
                       
                       
                      ◆老師扮演師友的角色 
                       
                       
                      學校教師秉持著從自身做起的原則,凡事躬親勞務,與學生打成一片,在 
                      技術知能之外,更注重人文的陶冶,上人言:「整體的美在於個體的自我 
                      完成。」所以小至衣著上的整齊──全體教師與學生均穿著制服,大至個 
                      人生命的完成無不全心投入,盡力引導。 
                       
                      在生活上,教師們扮演了師友的角色,學校老師大多與學生一同住在學生 
                      宿舍,面對學生的課業、情感、困擾等問題,老師成了第一線的工作者, 
                      不分上班下班,白天黑夜,只要是學生有需要,隨時均可找到援手。當然 
                      在如此親密的接觸中,老師也就有機會指導影響學生許多小地方的行為, 
                      所謂「由小看大」、「見微知著」在這兒,老師們的身教真正是重於言教 
                      了。 
                       
                      還記得去年十二月六日、七日,本校奉教育部指示,承辦東部地區「青少 
                      年輔導工作研究會」,有來自全省九十八個單位的輔導人員參加,他們對 
                      學校的創校宗旨,校舍與服務學生的印象均非常深刻,對學校老師同心協 
                      力不分彼此的表現更是讚不絕口。原來六日中午,由學校安排在慈濟醫院 
                      地下餐廳使用素食,因為餐廳人員不足,所以上菜的速度與時間,亦不免 
                      延遲了些,學校負責招待的幾位女老師還有作陪的管理中心王副總執行長 
                      、陳副總執行長等見狀、立即脫下西裝外套、捲起袖子,走進廚房去幫忙 
                      端盤上菜。當天剛好二專有一班學生期中考,中午也在慈院地下餐廳用餐 
                      ,看見師長們一手一盤來回奔波,也忍不住放下自己的飯食,紛紛迎上前 
                      來幫忙。 
                       
                      整個過程沒有人下口令,也沒有人在大呼小叫的嚷嚷,有的只是一顆摯誠 
                      的心和自然一致的動作,用餐完,在座所有從事輔導工作的與會人員,均 
                      忍不住讚聲:「真正了不起呀!慈濟的效率與向心力竟然這麼強!」老師 
                      們才猛然驚覺他們是在讚歎!其實大家只是很自然的就動手去做了,在慈 
                      濟世界,這種日常生活的動作,屢見不鮮,因為上人常強調:「盡多少本 
                      分,就得多少本事。」只是盡本分而已,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 
                       
                       
                      ◆慈濟人文室廓清迷思 
                       
                       
                      另外在課程安排方面,本學年度學校特別加開了慈濟人文的課程,而五專 
                      一年級的國文課也加入「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與「靜思語」二個單元。 
                       
                      慈濟本身從生活實踐中,發展出特殊的人文架構,在這份人文架構中,呈 
                      現著人性的真、善、美,也提醒人們珍惜自身所擁有的,知足生命所存在 
                      的。在這樣一個物質化、科技化、經濟化極度發展的社會裡,人們常忽略 
                      了最值得珍惜與尊重的主體──人。慈濟無疑的為人生廓清了許多迷思, 
                      也指引了許多方向。因此課程設計即以慈濟的四大志業為內容,以慈悲喜 
                      捨的精神為宗旨,而發展出慈濟人文的理念。當然學校也同時成立了「慈 
                      濟人文室」的單位,來統籌規劃學校有關人文方面的課程及活動,用心可 
                      謂良苦,而設立人文室,更是開專科學校風氣之先。 
                       
                      人文室除安排本校師生各型「精舍尋根之旅」心靈活動、懿德母姊會活動 
                      外,最終目標是希望藉慈濟經驗,結合各學校機構,共同推展淨化人心, 
                      改善社會風氣,崇尚倫理法治等活動。「任何事情都是從一個決心、一顆 
                      種子開始的」,我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定會華枝春滿。 
                       
                       
                      ◆歡喜、感恩和給予 
                       
                       
                      「慈悲喜捨」是佛教的精神內涵,是慈濟世界的宗旨,也是本校校訓,所 
                      以老師教導學生亦多以「歡喜、感恩、給予」作為生活指標與生命積貯的 
                      資糧──願意與人分享的孩子是比較開朗、快樂的。基於這樣的理念,有 
                      些班級便長期在班上設立捐款箱,供同學投遞愛心,積沙成塔,聚少成多 
                      ,再定期劃撥捐款給慈濟功德會、小陽光協會、心臟兒童協會及自閉症兒 
                      童協會,以略盡棉薄,共襄義舉。當然學生活動中心也會適時地舉辦義賣 
                      徽章園遊會等,來響應支持慈濟的各項活動。更難能可貴的是班上的慶生 
                      會活動,仍不忘累聚愛心,五專二年甲班連年舉辦慶生會,均以義賣為主 
                      題,義賣品全由師生共同提供,或自己創作,或個人有紀念性的物件等, 
                      賣場氣氛融洽,所得全部捐贈慈善機構。 
                       
                      除了金錢、財物外,護專學生都很能喜捨自己的勞力與時間。所有前來參 
                      觀護專的來賓們,對校園景觀的維護與整潔,都讚不絕口,殊不知每一棵 
                      花草樹木、每一塊草皮都是由本校學生所認養的,平日澆水、除草等工作 
                      均由學生擔任;而每逢慶典籌備工作,整棟大樓的清洗打蠟,更是學生的 
                      功勞,平日學校或有搬運工作,不論樓層,不管重量,都是這批慈濟生力 
                      軍所支援的。 
                       
                       
                      ◆推展志工服務到校外 
                       
                       
                      八十年十月,本校成立了「志工服務隊」,利用週末將這分無酬志願服務 
                      的精神,由校內推展到校外,對社區學童做課業輔導,為社區居民做量血 
                      壓服務、衛生保健常識的宣導及年老貧困病患的訪視,並支援慈濟醫院病 
                      房服務等各項工作。 
                       
                      也許將來有一天,您看到了穿著「慈濟服務隊」黃背心的志工是莘莘學子 
                      而不是慈濟委員,請別訝異,那是慈濟的種子,正在向下扎根,往上成長 
                      。 
                       
                      慈濟護專在真善美的理念中產生,也希望在真善美的境教中,培養學生偉 
                      大的情操,這一切除表現在外看得見的具體措施外,看不見的是老師無限 
                      制的愛心與小草不知覺的欣欣向榮。 
                       
                      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山腳下的校舍更顯矗立與莊嚴,每每登上佛堂, 
                      憑欄遠眺前方的慈濟醫院與慈濟紀念堂,淚水便不自覺的模糊雙眼,長記 
                      詩人所寫的「無情荒地有情天」,天地只是自然的循環,實在談不上「有 
                      情」,但是人類卻以一分真愛、真誠與喜悅,創造了有情世界。在慈濟, 
                      我們深深俯首,感恩來自於生命的訊息與脈動,也願這分訊息與脈動傳至 
                      全國各個校園的角落,讓冬盡春來,百花齊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