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映月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海隅的悲歌
◎靜潔
澎湖記行之二


春節期間,在林徽堂師兄的提議和張莊桂桑師姊的協助下,大夥兒順利地
前往澎湖探望接受功德會濟助的阿公阿婆。

澎湖夙有「風櫃」之稱,才走出機艙,耳畔就聽到呼呼作響的風聲,趕忙
轉身把大衣拉緊;步出機場,一頭鑽進等候多時的車中,直往受濟戶的住
處而行。當六部自用車列隊前進時,倒也替馬公市街增添幾許年節的熱鬧
氣息。

或許是地緣環境,或許是業力所致,澎湖的孤老無依和智障者特別多,家
中男丁因出海捕魚,而一去不復返的案例比比皆是。


悲苦人生之一


眼看蹲坐在家中的老阿婆,臉上刻滿悲苦歲月的痕跡,在非常遙遠以前,
大海就吞噬了她的丈夫和兒子;但阿婆不被命運所擊倒,她強韌而堅毅的
活著,只是日漸老邁,健康日衰。

工作伙伴圍著阿婆問:「錢夠用嗎?」除了政府每月發給的一千二百元外
,另有慈濟濟助的二、三十斤白米和現金一千元,她回答:「夠用啦!鄰
居都會送來魚和菜,一個人生活沒有問題,只是每次生病都要坐計程車去
打針,就有困難了。」說著說著滿佈皺紋的眼角淌下一滴滴的淚水,令人
看了大為不忍。適時,林師兄遞出紅包:「阿婆!你要歡喜,我們就像你
的兒子、女兒一樣,可以從很遠的地方回來看你,來!把眼淚擦乾,只要
你平時常唸『阿彌陀佛』,佛菩薩就會常常保佑你。」大夥兒又忙著遞上
衣物和素香鬆等食品,陳勝雄師兄並親切的把一串念珠套在阿婆的手腕上


看看同行的二十多人猶如兒孫般圍繞在阿婆的身邊,就像是一家人似的對
她關懷、勸慰,叮嚀囑咐;想必是過去生彼此曾經結過善緣,此時此刻才
會在此地相聚。感傷的是,塵劫茫茫,老人家孤苦伶仃的生活在荒僻的海
隅;破落的古厝中,除了一張斑駁的大板床和一套壞舊的沙發外,空無一
物。她是如何日復一日的去面對那分深沈的悽苦和無奈啊?轉念及此,眼
眶不禁一陣溫熱。


悲苦人生之二


「阿東!來加件衣服,唉!你又把褲子穿反了!」行動蹣跚的七十歲老母
緩緩的喊著。阿東滿頭污垢,在攝氏十一度的氣溫下,身上只「掛」著一
件運動衣,冷風吹著他空蕩蕩的胸脯,妹妹素貞緊跟著阿東,亦步亦趨地
在屋內來回踱步,而屋內滿地狼籍──處處是生蟲發臭的菜餚、垃圾。這
又是一戶悲苦人家,窗戶用咾咕石封住,門口用魚網象徵性的圍擋;阿東
兄妹都是精神異常的患者,哥哥曾被送到台灣的精神病院住過一段時日,
老母親因為不捨不忍,又將他接回。

除了這對精神異常的兄妹,這位憂傷的老婦還得照顧癱瘓多年的大伯──
天氣很冷,八十五歲的老人家竟躺在牆角上,身下僅一床草蓆,身上蓋著
薄薄的太空被,尿壺就放在旁邊,無怪乎空氣中瀰漫著剌鼻的異味。這是
何等悽慘的人生啊!慈誠師兄們合力抱起老人移到低矮的板床上,老婦人
滿懷感激的稱謝,她自己也患有腳疾,行走極不方便。難為她得時時刻刻
照料這三個毫無生活能力的病人,如此的人生,是需要更多更大的勇氣才
活得下去。


亟須成立慈誠隊協助


澎湖離島目前有十四位慈濟委員,她們除了必須向八千多位會員收款,傳
遞慈濟訊息,及不斷擴展會務外,尚得照顧二百四十二戶受濟戶。有時,
師姊們得在一天內複查四十多件個案,車輪如法輪般急速運轉著,她們真
是肩挑沈重、艱巨的責任。因此,如能在該地儘速成立慈誠隊,將可分擔
師姊們的訪查、發放等工作──擔任護法金剛的慈誠隊,在此離島是多麼
的迫切需要。

訪查工作是告一個段落了,回到台北已有一段時日,但無法忘懷那一張張
淒苦無助的臉。每當想到自己所擁有舒適安逸的生活條件,與阿公阿婆們
的悲慘處境相比,心中就湧現無盡的感傷和感恩──除了祈求佛菩薩庇佑
海隅的老人們外,更要恭祝上人法體安康,因為自己此生能穿上柔和忍辱
衣,而得輕安自在,遠離煩惱,全拜上人所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