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心蓮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慈誠鐵金剛
◎陳美羿

艱困的少年生活


黃金受居士自幼生長在南投埔里,家中務農,在七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
。彼時鄉間生活普遍貧困,他八九歲時放學回家就要生火煮飯。閒暇時還
要隨父母種菜、下田。

「小學五年級時,挑著擔子到處去賣枝仔冰、碗粿;還要去砍柴。」談起
童年,黃居士感慨萬千。

小學畢業後,黃居士曾當過印刷廠排字工人,碾米廠學徒、麵攤小弟……
吃盡千辛萬苦。最後回家種田,兼打零工。

記憶最深的是十六、七歲吧!有一年農作物收成後,跟著大人到合歡山上
的林班伐木。

「在零下的氣溫下,套著三雙手套工作,晚上竹床下結著一層霜,那種生
活,豈是一個『苦』字可形容的。」

辛苦了一個多月,工錢竟然被工頭全部坑掉,眾人欲哭無淚,徒步走了兩
天兩夜才下得山來。回到家,見到母親,話都說不出來,母子抱頭痛哭。

黃居士說:「艱困的環境,訓練我刻苦耐勞的特質,還有強健的體魄。」

家中三四分的農田,一甲多的茶園,對勤快的黃居士而言,耕作起來,尚
稱輕鬆。而且黃居士不是一成不變的墨守成規,他詳加研究討教,把稻田
改種香蕉、甘蔗,茶園改種麻竹,都有更好的收成和收入。

服役時,曾在同僚的起哄下,參與賭博,一陷下去竟把全年的薪餉輸光了
,只好替人站衛兵賺錢來還債。又不敢讓父母知道,真是苦不堪言,從此
立誓再也不涉足賭博了。

民國六十年退役後,父親已將茶園賣掉,只剩下一點農田,對身強力壯的
黃居士而言,應還有能力兼作其他的工作,於是,他積極的思考自己未來
的人生道路。


用心闖出一片天下


妹妹當年就讀的埔里農工,夜間舉辦技藝訓練班。黃居士就去報名參加電
工科,受訓四個月。

他每天騎腳踏車去上課,來回十公里的路。但他一心向學,風雨無阻,從
未缺席。

「有一次颳起颱風,才發現只有我一個來上課。」

結果兩個老師教他一個學生,當晚老師傾囊相授,學得兩項「私房」技術
,一輩子受用無窮。

四個月的電工訓練,有基礎理論、配線、施工等,他說:「我不懂英文,
有很多東西都是照形狀描下來,回來再去請教別人,用心溫習,或自己買
東西來實驗,就這樣熬出來。」

結業時,他榮獲了兩個獎:成績優良獎和精神獎。

他決定改行,先北上到三重。在水電行工作,他發現有一兩年資歷的學徒
也不及他懂得多,因此信心倍增。

三個月後回埔里家鄉,升任「師傅」。他邊做邊學,白天看到新東西,晚
上回來就畫圖。不懂時,就去買新的來拆,仔細觀察、研究,水電技藝也
日益純熟。

六十一年,與友人在桃園頂了一間店,開起水電行,當起老闆來了。做了
四年,友人服役去,他帶著妻子,遷居基隆北五堵百福社區,開設金元水
電行。初到北五堵,那是一個新開發的社區,居民不多,生活相當艱困。
為了貼補家用,晚上揹著四十斤重的蓄電池到金山、萬里的出海河口去電
魚。有一回,不小心踩進一個深洞,差點掉下去,一條命撿回來,從此再
也不敢去電魚了。

「我還曾修過腳踏車、摩托車呢!」說到這裡,黃居士露出略顯得意的神
色。原來他自己的車送修時,就用心的觀察,怎樣補胎、怎樣修,因為有
點機械原理的基礎,當有人求助於他時,他就大膽的試試看。就這樣,一
招半式闖江湖,也跨行做起「黑手」來了。

黃居士說:「後來社區居民的小家電故障,也拿來給我修呢!」擅長「修
理」的人都有些天分,和細膩的心、研究的精神,黃居士也不例外。

和藹可親、服務周到,黃居士的生意興隆,工作一件又一件,接也接不完
,「金元」在當地成了金字招牌。他每天工作十八小時,這樣「打拚」之
下,民國六十九年,總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了。


回到原來的地方


小時候,常隨父母到埔里的帝君廟走動,舉凡誦經、種花、灑掃等都參與
。但是對正信的佛法則完全沒有接觸。

事業穩定,生活無憂之後,他開始思考「回饋社會」的問題,民國七十四
年,他走訪基隆、長庚、礦工等醫院,擬對付不出保證金的急診病患給予
協助。但力量畢竟有限,於是就想參與社團,結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做。

「我積極的走入宮廟,但主持人都只是叫人拜拜而已,所收的功德金,不
是置產,就是年節吃掉。」這種做法與他「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
理念相去甚遠,令他非常失望。

曾經有兩年,春節返鄉時,在「地母廟」抽到相同的籤詩,內容是:

南販珍珠北販鹽,年來幾倍偵財添;

勸君止此求田舍,心欲多時何日厭。

解籤詩的居士告訴他:世間財一切都是假的,趕快修才是真的。

他當時傻傻的問:求田問舍是不是叫我回家種田?

「不是,是要你回到原來的地方。」

那裡才是他原來的地方?他茫然不知。直到走入慈濟世界,才了解什麼是
「原來的地方」。

民國七十五年,慈濟委員李佳慧返娘家收功德會費,她的伯母說:「對面
水電行的黃先生也很愛做善事,妳不妨去向他介紹。」

李委員過來拜訪,講述了上人發心創辦慈濟的經過,黃居士聽了很感動,
馬上捐了五百元,並問:「本會在那裡?有機會一定要去參觀。」

第一次回到精舍,眼見這清淨又似熟悉的地方,激動得流下淚來,清瞿的
上人更如過去生的父母般,他跪下來,心中吶喊著:原來的地方,我終於
找到了。

第二次回去,上人開示過後,突然指著他上來說話,一向拙於言辭的黃居
士,居然滔滔的把自己的心路歷程,誠懇的表達了出來。

上人說:「找到路就不要再走錯了,這條路很遙遠喔!」


為志業放棄事業


找到慈濟的菩薩道後,他一刻也不停留,精進不懈的往前走。尤其是訪貧
工作,大家都找他開車同行,因此他更有機會參與。

七十七年冬令,黃居士出任委員,編號一一四二,為了發心護持慈濟,他
特地換了一部豪華型的九人座車。

同組的許麗華師姊讚歎他道:「黃師兄是志業第一,有求必應的菩薩;一
通電話,服務就到。跟他一起看貧戶,再難找的地方也能找到,幾年下來
,北區所有的貧戶資料都在他的腦海裡。」

師姊們勉勵他做「陳柔利第二」。陳居士目前移民澳洲,在台時他是訪貧
專家,時常開車載師姊們上山下海深入每個角落去。

「黃師兄到貧戶家就像自己家一樣,看到該修的地方就動手修,甚至清水
溝的爛泥巴,做擋水牆等,他的精神真正是沒話說。」

慈濟的會務推展,由小型的茶會到大型的聯誼會,黃居士的專才使得他更
為忙碌,舉凡電器、燈光,甚至講台上的佛像、法船、對聯、紅布條的懸
掛,旗幟的安插,都可看到他高大的身影。

八十年下半年,為大陸賑災,各地區紛紛舉辦義賣、聯誼會、園遊會,水
電部份都非黃居士莫屬。而且他不但在北部地區做,甚至花蓮、台中、屏
東等地,他都開著車,載著全套裝備遠征。

他的好搭檔許榮耀師兄說:「每一場會都有他,佈置會場的工作是從早到
晚的,他都默默的做,高高興興的做。有時花蓮有大型的活動,他都提早
一天到達去準備,工作到半夜完成後,才回精舍去休息。」

為了志業,黃居士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原來他一向也承包整批新建社區的
水電工程,後來慈濟的工作一忙,他就主動放棄了,無論人家給他再優厚
的修件,都不為所動。只接一些家庭的水電維修。

「這樣比較自由。」他說,「時間是錢買不到的,做慈濟,我需要時間。



身體力行的實踐家


慈濟男眾團體慈誠隊成立後,黃居士擔任北區第二中隊第六小組的組長,
組員多是基隆、汐止地區的師兄。

黃居士帶領弟兄們完全是「以身作則」。

他告訴大家──慈濟要寫在腳下,用「走」的。慈濟的工作要自己找,不
要等人叫你才做。

師兄們喜歡他的謙虛、客氣、誠懇,時常到他家去喝茶、聊天。

「我一有空,就開車往他家去,也不知為什麼?」組員蔡銘癸說:「有一
次看到他用開水沖洗鍋子裡的飯粒,然後吃下去,心裡好感動,他不必告
訴我惜福的大道理,他自己做,用身教教導我們。」

「每次聯誼會後,收回來的布條、旗子,他一面面攤開,再摺好,分門別
類,常常要忙凌晨兩三點,這是他的用心。」

慈誠隊大隊長簡乾成也說:「每次開會,黃師兄一定提早到達,大隊部的
水電、冷氣,他都發心主動保養。」

他對待師兄以誠以正,所以大家對他又敬又愛,口服心服。不管開會或執
勤,第六組的出席率一定最高,效率也最好。

上人常言:善人多,地方就吉祥。黃居士心心念念,就是如何把慈濟的種
子撒播在基隆地區,因此他出錢出力,努力以赴。

七十九年底,上人在板橋體育館有一場開示,黃師兄提議,租遊覽車招待
會員去聽。結果共成就了五部車的因緣,人人聽得法喜充滿,慈濟的種子
也漸漸發芽了。

八十年四月、十二月又分別申請了兩列火車專車,邀請鄉親到花蓮參訪,
百聞不如一見,據說每一趟回來,增加的會員都近千名,善款近百萬。

「帶車很辛苦,但也很值得。」黃居士說:「多一個好人就少一個壞人,
大家都到慈濟世界來接受薰陶,我們的社會就更和諧了。」


將此身心奉「慈濟」


大陸洪澇成災,慈濟自八月起展開賑濟工作,幾度派遣委員深入災區,黃
居士是首批慈誠隊賑災團員之一。

八十年十二月四日出發,先到江蘇省興化市,再到安徽全椒縣,交通不便
,許多地方要走水路。

看到大陸農村貧困的生活,黃居士稱:恍如回到童年。

在興化主持慈濟村的破土,以及發放生活費、棉被、棉襖。在全椒,慈濟
村已近完工了,大夥兒此行又為當地的敬老院及學校主持破土典禮。

黃居士扛著一架v8攝影機,把感人的笑容、淚痕一一攝入鏡頭。

他最感過意不去的是:在全椒為一所敬老院奠基時,因車子故障,讓許多
老人坐在磚塊上等了三個小時。

「他們都穿得好單薄。」黃居士說:「我從台灣買了二十斤的米果餅乾,
分送給他們。一位老奶奶,接過餅乾,淚流滿面,屈膝就要跪下,我連忙
扶住他,也跟著哭了。」

看到他們,就好像自己的父母,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啊!

大陸歸來,黃居士更服膺上人的智慧和做法。因此更加精進,號召本組弟
兄們,共同發心捐建了一棟房屋十萬元。

他說:「人生無常,一口氣不來,一切都免談。上人告訴我們,什麼都不
要爭,但為善要競爭,與時日也要爭。」

他與時日爭,每個月總有半個月以上是在做慈濟的志業。他的「母雞」佳
慧師姊說:「雖然黃師兄是我引荐他出來的,可是我得向他學習。」

黃師兄之所以走得這麼「順」,最應該歸功的是他家裡的另一位菩薩──
廖亦合師姊。

廖師姊說:「上人好偉大,大家都應跟隨著他的腳步走。我們小家庭,不
必賺太多錢,捐一點時間做慈濟,這是無上的福報啊!」

他們家只有一個掌上明珠黃文銀,目前就讀國中一年級。人口簡單,師姊
又勤儉,她在家裡做手工,兼管門市生意。她說:「生活過得去就好,我
把先生『捐』給慈濟了。」

問黃居士,這般發心最大的動力是什麼?

他說:惜福、報恩。

「將此身心奉『慈濟』!」是黃居士的大願,證諸其心其行,讚歎他為「
慈誠鐵金剛」,再恰當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