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建築人的成績單 | 
                   
                  
                     | 
                   
                  
                    | ◎楊月素 | 
                   
                  
                     | 
                   
                  
                    慈濟村已在安徽的全椒和江蘇的興化巍然矗立了。台灣的建築人雖然未能 
                      親自參與這項工程;但是,在響應「愛心屋」的善行中,他們卻交出一張 
                      漂亮的成績單。 
                       
                      擔任賑災小組副總召集人的何國慶師兄表示,當上人最初向榮董們提出賑 
                      災呼籲後,他就想在同業間發起勸募;因為,他覺得透過企業團體的捐款 
                      比個人捐款要來得快,而在全椒造鎮,更為建築人實現了美好的理想。於 
                      是就聯絡「不動產協會」秘會長竇克勤先生,請他安排業界朋友的私人聚 
                      會,他願意主動到場說明。 
                       
                      餐會上,何師兄把大陸的災情、上人賑災的理念及「愛心屋」認捐的方式 
                      ,首度向建築界的朋友介紹,當即獲得熱烈的反應。「不動產協會」理事 
                      長殷之浩先生首先響應,認捐五百萬元,並且建議合「台北市建築商業投 
                      資公會」共同推動。接著,北市建築公會的常務理事周文龍及侯博文先生 
                      立刻提議,下週公會召開常務理事會時,將安排何師兄到會說明爭取募款 
                      。 
                       
                      這些年來,台灣的建築業拜經濟發展之賜,也跟著發達富裕起來,同業間 
                      已有許多人是慈濟的榮譽董事,可見很多人都默默的盡一己之力回饋給社 
                      會。現在慈濟要到大陸蓋房子,剛好把大家的愛心凝聚起來,也是向外界 
                      展現建築人不僅富有金錢,更富有愛心的時候了。何師兄喜孜孜地認為籌 
                      建「愛心屋」,正是為建築同業提供一個「種福田」的絕佳機會。 
                       
                      為了壯聲勢,何師兄特別邀請慈濟委員文素珍和鄭詠心兩師姊向建築公會 
                      的常務理事們,簡報說明「愛心屋」的募款活動,並一一解答與會者提出 
                      的問題。整個過程相當圓滿,會中全體常務理事一致通過響應為慈濟賑災 
                      募款,並將決議案提到理事會追認。 
                       
                      何師兄猶如接受一劑強心針,一方面向理事們積極勸募,另方面也向北中 
                      南各地建築界的朋友傳達賑災的訊息,爭取各方奧援。 
                       
                      是時公會理事長莊南田先生因公出國,回來後才知道公會決定響應賑災。 
                      莊先生是虔誠的佛教徒,近半年來也因紀念堂的設計工程而與慈濟結下深 
                      厚的法緣,對於上人的四大志業非常護持。但是他認為,慈濟四大志業正 
                      待積極推動,而上人的身體是否能夠負荷,投入大陸賑災是否適宜而困惑 
                      不已。特地撥空到花蓮請示上人。 
                       
                      上人婉言解釋:「寒冬將屆,如果只為災民提供吃、穿、醫療用品,災民 
                      沒病死、餓死,也會凍死。不為他們蓋房子,提供遮蔽處所無法圓滿救災 
                      的目的,那豈不前功盡棄﹖況且救災純粹是愛心的捐輸,不涉政治,我們 
                      的委員冒生命危險,深入災區勘察災情,已經感動了當地的政府幹部,而 
                      獲得善意的回應。」 
                       
                      上人這番話讓莊先生人中的疑慮放下來了,回台北後便全力支援何國慶師 
                      兄積極推動。 
                       
                      隨後建築公會召開理事會,響應慈濟大陸賑災一事被列入議程,何師兄抱 
                      著「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的態度,向理事長們報告慈濟將在安徽造鎮 
                      的消息。這次與會者很多人對於大陸的災情、慈濟賑災的工作不甚了解, 
                      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請求答覆。 
                       
                      何師兄本著上人的賑災理念,一一為眾人解釋。他說,兩岸的關係影響個 
                      人前途甚鉅,若能透過這次實際的接觸,讓他們知道台灣是出乎一片摯誠 
                      的愛心要去幫助他們,才能改善彼此的觀感。「機會來了要把握﹗以前我 
                      們想要幫助他們,都不一定有機會,甚至他們還要懷疑你的動機呢﹗」 
                       
                      何師兄懇切解說,獲得公會理事們的認同,提案順利地通過,決議發函給 
                      各個會員響應;同時,更發函至台中、高雄等地的建築公會,請求配合推 
                      動。 
                       
                      不動產協會也在殷理事長出面說明後,同意聯合北市建築公會共同響應賑 
                      災,至此兩股力量匯成巨流。 
                       
                      後來經過何師兄、莊南田、僑泰建設陳居德先生、慈濟多位委員居中斡旋 
                      、遊說,及建築公會王總幹事等多位工作同仁熱心聯絡奔走,陸續募集了 
                      各方善款,到年底已募得二千多萬元鉅款,為建築人的愛心印上深刻的烙 
                      記。 
                       
                      莊南田表示,為佛教界做事,難行能行,既然承諾已出,就應全力以赴, 
                      感謝業界朋友的支持,自己天忝為建築界的一分子,才有機會結合眾人之 
                      力,為佛教盡一點心力。 
                       
                      不動產協會秘書長竇克勤也說,慈濟在社會上有良好的形象,因此他們能 
                      夠放心配合推動賑災;但是沒想到,慈濟的效率這麼好,八九月間才提出 
                      建屋的構想,年底一幢幢的「愛心屋」就已經在全椒地區落成了,太驚人 
                      了﹗ 
                       
                      何師兄說,這次在同業間發起賑災,雖然歷許多波折、艱辛,但在推動的 
                      過程中獲得多位友人熱心奧援,許多困難都能一一克服;同時,他也發現 
                      原來建築界多的是「富中之富」的有心人,他們默默的行善,不求名利, 
                      一旦知道慈濟這方福田,就熱烈響應。 
                       
                      正如上人所說的:兩岸「血濃於水的同胞愛」是經得起考驗的﹗建築人在 
                      這次賑災活動的表現,的確可圈可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