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月、歷史共為證 |
|
|
|
慈濟第四梯次大陸澇害賑災團於六月七日出發,並於六月十三日順利完成
任務返台。這次賑災的任務,一方面驗收與展現賑災的成果,一方面繼續
播下台灣同胞愛心的種子,總的來說,也是海峽兩岸民間交流新模式的開
端。
自從去年十月,慈濟展開大陸賑災工作以來,所動員的人力之多、所花費
的心力之深、所投入的物資之大、所濟助的範圍之廣、所受益的人口之眾
,都是史無前例。更難能可貴的是,僅管賑災工作至艱且巨,卻點點滴滴
均由慈濟獨力完成,這種為人所不敢為、做人所不能做的貢獻,雖不能說
是絕後,但至少應是空前。
或許下列的一些統計數字,可以幫助大家理解賑災工作的龐大與艱難,也
或許從這些統計數字中,可以顯式些不同凡響的意義:
在安徽、江蘇、河南三省四縣裡,慈濟共規畫了六十三個社區,興建了三
一○七戶災民住宅,蓋了二十二所專門收容孤苦無依老人的敬老院,十一
所中小學校,發放了棉被三四、六六八條,棉襖褲六一、二○三套、衛生
衣二一、三二○件,大米三、○三二、九二五公斤,受災戶慰問金二、三
九八、五二○之人民幣,五保老人慰問金一一七、三○○元人民幣,稻種
三六、九八○公斤,化學肥料九一九、五六○公斤;總計受濟戶數一五、
二八九戶,共六一、七五九人。這些都是本著慈濟「直接原則」與「重點
原則」進行,對促進海峽兩岸彼此了解,有很大的助益。
從賑災的過程中,我們發覺:感恩的心最美,誠懇的笑最甜,樸質的舉動
最真。澇害災民感恩台灣同胞的關懷、感謝慈濟功德會的濟助;而慈濟賑
災團感恩受災民眾能給與幫助的機會、感謝縣市政府在賑災過程提供了幫
忙。在相互感恩與感謝中,構成一幅最美的畫面,這是人性光輝的綻放,
是賑災工作的令一項收穫。
中國農民一向刻苦儉樸,他們樂天知命,逆來順受,善良無比,去年澇害
讓他們原來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使他們雙眉深鎖,難得開朗;這次面對
慈濟賑災團,他們終於笑了,笑得那樣的誠、那樣的甜,讓賑災團的每位
成員都感受到他們的開朗,這難道不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體現嗎
?看見他們笑了,賑災團的成員也笑了,在笑聲的互相激盪中,關懷與感
恩交流在一起,又是一幅感人的畫面。
中小學生以最盛大的陣容,聲嘶力竭的高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感謝,感謝,衷心感謝!」而受災農民們以粗糙而厚重的手,緊緊地握住
慈濟賑災團每位成員的手,他們雖然拙於言詞,但透過他們質樸的雙手,
似乎可以感覺到他們的感謝之誠與激動之真。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應如此
。」時間不斷推動人類的歷史,人類的歷史不斷發揮著惕勵的作用,慈濟
的大陸賑災工作,是海峽兩岸史無前例的工作,將來如果發揮作用,歷史
與明月將是最可靠的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