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方菊雄、賴滄海教授,朋自遠方帶愛來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昨日參訪精舍的慈濟人在返程的車上,人人皆為上人「為佛教、為眾生」 
                      的熱忱感動,當談論起上人的病情,皆不忍於心,有人專程趕著末班夜車 
                      ,有人隔早搭乘飛機,送來了帶狀皰診(俗稱皮蛇)的各家祕方;今日關 
                      心問候上人的電話,更是應接不暇。眾弟子們則擔心上人演講的日期在即 
                      ,而上人仍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神經性抽痛,怎堪在台上站立數小時之久 
                      ?於是託請活動組雅美師姊,將此情形告訴主辦單位。勞委會楊處長一接 
                      到電話,當即表示:「師父絕對要保重!師父的身體要緊,我們可以延期 
                      。」 
                       
                      上人得知,立即阻止大家的舉動:「這是一場上萬人的演講,事前的準備 
                      工作更是動用許多人,怎可說延期就延期呢?況且人生無常,一旦延期後 
                      ,我何能擔保以後不會出問題呢?所以我每天都要與時間競爭,做完今日 
                      能做的事,不敢把今日的動作延誤了。」 
                       
                      上午,護專張校長與靜原老師入精舍,與上人討論今年招生海報的製作, 
                      以幻燈片請上人選擇適用的照片。看著張張雄偉的護專建築,張校長不禁 
                      想到,曾有位外校學生於參觀後,感歎地道:「為什麼我們學校,沒有像 
                      護專那樣的建築呢?」又言:「護專建築的特色,就如同上人的特質一般 
                      ──該圓的地方很圓,該方的地方很方。」上人一向待人誠正、處事圓融 
                      ,而慈濟四大志業的建築,都是上人用心設計的,不僅具有慈濟的精神, 
                      更代表著佛教的形象。張校長並報告,人文室下學期將增列學佛行儀、花 
                      道、茶道、手語等,為選修課程。 
                       
                      下午,李明亮教授及林碧玉小姐,陪同方鞠雄及賴滄海教授面見上人。二 
                      人多年在美國從事優生保健細胞研究及醫技,願一展所長,回饋台灣,投 
                      入慈濟教育良醫的行列。方教授表示:「我是位基督徒,能為社會付出是 
                      我的願望;而慈濟所做皆為服務社會,所以我非常尊重師父!」 
                       
                      上人認為基督教有「博愛」的精神,佛教有「慈悲」的胸襟,雖然名相與 
                      說法不同,但目標卻是相同的。不管是信仰什麼宗教,進入慈濟團體後, 
                      都要能彼此包容,相互成長。賴教授則是一位愛國的人,他雖長年居於美 
                      國,但他的二位小孩都是回台灣出生的。這些教授都是抱著一分愛──愛 
                      台灣、愛我們的下一代而來,相信會有更多具有共同理想的學者,都願意 
                      回歸奉獻,辦好台灣教育。
                     | 
                   
                 
               
             |